另外,還有一些穀歌的競爭對手把穀歌告上了法庭。波汀製圖(Bottin Cartographes)就是其中的一個。這家法國公司提供跟穀歌類似的地圖服務,允許商家在其地圖上標出自己的服務和鏈接。但是波汀的服務是收費的,而穀歌是免費的。一個要錢,一個不要錢,再傻的人都知道怎麼做,於是大家都跑到穀歌去了,波汀製圖麵臨倒閉。波汀製圖很惱火,三十六計,告為上計,於是就把穀歌告到了法庭,他們認為穀歌憑借自己的財大氣粗,試圖通過免費服務搶走用戶,進而壟斷市場,這屬於不正當競爭。這個官司目前還在審理當中。
所以您看,穀歌在法國短短幾年,官司就一直沒有斷過。而上麵列出的隻是在法國的一部分案例,放大到歐洲的所有國家,類似的官司更是層出不窮。穀歌的法務部門就是一天到晚忙著四處打官司和被打官司。
如果說這些還隻是小打小鬧的個案,那麼可能會讓穀歌傷筋動骨的事件是歐盟對穀歌壟斷的指控。歐盟是幹啥的?歐盟就是歐洲人聯合起來專門對付美國的機構。歐洲每一個國家,無論法國、德國,論實力都不是美國的對手,但是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歐洲的弟兄們就聯合起來,人多力量大,組成一個叫歐盟的幫派,大家共穿一條褲子,用一個鼻孔出氣,這樣才有實力跟美國單挑。所以,如果你是歐洲的公司,靠單打獨鬥無法對付穀歌這樣的美國大公司的話,你應該一路小跑去找歐盟替你做主。恭喜你,你有救了。
如果我們不是很健忘,應該還記得另一個美國大公司微軟與歐盟之間有過一場長達10年之久的壟斷和反壟斷的拉鋸戰。這場訴訟戰的起源就是微軟壟斷了歐洲的操作係統市場。微軟采用跟電腦廠商合作的銷售方式,在幾乎所有品牌的電腦中預裝了微軟的操作係統,用戶買了電腦,打開就能使用微軟的操作係統。這相當於把其他品牌的操作係統直接掐死。不光如此,微軟還把網絡瀏覽器、媒體播放器、郵件係統都捆綁在操作係統裏,這讓一些相關的軟件企業毫無生存空間。歐盟因此判定微軟確係壟斷,開出了6.5億美元的天價罰單。微軟不服,作為美國企業,他也不必看歐盟和歐洲國家政府的臉色,因此決定跟歐盟死磕。這樣彼此耗了幾年,不停地聽證、辯論,打了大量的口水仗,最後估計大家也都吵累了,歐盟與微軟之間達成了妥協。微軟一方麵說了一些放寬技術標準、增加操作係統兼容性之類的客套話,另一方麵做了一些讓步,允許用戶自主選擇瀏覽器和媒體播放器。所以盡管微軟的操作係統現在在歐洲仍然占有絕對的優勢,但是在瀏覽器市場已經不再是微軟獨大的局麵了。
而在歐盟和微軟的官司告一個段落之前,歐盟的注意力已經轉移到另一匹美國黑馬——穀歌的身上,而這個穀歌還大有取代微軟的IT業江湖老大的地位。
2010年2月,英國的價格比較網站Foundem,法國的法律資料搜索網站ejustice.fr,以及英國的在線購物網站Ciao聯合把穀歌告上了歐盟。其中Ciao在2009年就與微軟的搜索引擎Bing.com合並,成了微軟旗下的網站,也就是說微軟私底下也在跟穀歌對著幹。
這三家公司都是穀歌在歐洲的競爭對手。他們去歐盟告狀的理由就是穀歌故意弄低他們在穀歌上的排名。以Foundem為例。如果以“price comparison sites uk(價格比較網站英國)”作為關鍵詞在穀歌搜索,Foundem出現在第3頁的最底下(2010年2月查詢)。Foundem認為自己作為英國知名的價格比較網站,這個排名與它的身份不符,一定是穀歌在裏麵做了手腳,以此貶低競爭對手,為的是讓用戶更多地在穀歌上查找價格比較信息而不去Foundem。
接著這三家公司開始上綱上線,指出穀歌這樣做的根本原因在於壟斷歐洲的搜索引擎市場和互聯網廣告市場,很多歐洲本土網絡公司已經受到了穀歌很大的威脅,因此要求歐盟出來替他們做主。歐盟目前已經正式接受了狀紙,啟動對穀歌的調查程序。後續進展如何,我們拭目以待。或許跟微軟一樣,穀歌也會在歐洲陷入一場遙遙無期的官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