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我們來算一筆賬,假如一個風險投資公司投了10個企業,每個100萬美元,共計1000萬美元。當然不是白白給錢,我給你這個企業100萬美元,我就要回報。但是小公司窮得叮當響,要啥沒啥,拿什麼回報?沒關係!風投公司說:我看好你的前途,我隻要你的股份,把你50%的股份給我。小企業馬上答應,隻要給現錢,再多給點也無所謂。這個風險投資公司就這樣投資了10家小公司,獲得了這10家公司的部分股份。兩年後,該是期末收考卷的時候了。結果很不幸,當初的10家企業中有9家企業沒有做起來,倒閉了,這900萬美元就泡湯了。但是不要急,還有1家企業成功了,被別人收購或者上市了,變成了一個價值5000萬美元的大公司。這個時候風投按照50%的股份可以獲得2500萬美元,除去最初1000萬美元的投資,還是賺了1500萬美元。還有什麼買賣的投資回報率比這個高?
風險投資成功的概率取決於他們的經驗。風投公司長期關注某個領域,一些資深的投資合夥人都是有幾十年的從業經驗,知道什麼樣的企業有前途,什麼樣的企業沒前途。經驗老到的風投公司的成功概率遠遠高於上麵例子中的10%。以洛克菲勒旗下的凡洛克(Venrock)投資而言,在過去的50年裏,他們總共向442家公司投資,其中124家企業上市,128家企業被並購,成功的概率在50%以上。他們所投資的公司包括英特爾和蘋果電腦這樣的大牌企業,足以賺到被錢壓死。凡洛克也因此成為美國最有錢的風險投資公司之一。
除了資金,風險投資公司還能為其所投資的企業帶來廣泛的資源和關係網絡。試想,一家三五個人的小企業,一來沒錢,二來上頭沒人,出去肯定不太好混。現在有個風險投資老大罩著,到處關照著你這個小弟,今天帶你認識一個幹爹,明天帶你結拜一個道上的弟兄,很多事情做起來自然也就順風順水。中國的百度也是通過美國風險資本成長起來的公司,在中國的第一個客戶矽穀動力正是風險資本給拉郎配的。
這麼一算計,其實也就不難發現,如果僅憑幾個小年輕的想法,很多事情還是靠不上譜。幾乎所有美國企業的從小到大,都離不開背後這樣的資本運作體係。而這樣一個資本運作體係的規矩,則是由一些美國的大財團共同製定的。所以美國夢也好,美國自由經濟也好,不管叫什麼名字,背後都離不開這些規矩。
再往遠了說,企業做到一定的份上,就去上市。上市就是把公司的股份公開出售,張三能買,李四也能買,你們家樓下的賣燒餅的王翠花也能買。但是張三、李四、王翠花的股份是微不足道的,遠遠敵不過大財團旗下各種金融投資機構所持有的股份,因此這些財團又變相地擁有了大公司。
所以也就不奇怪,穀歌發展到今天,其背後也就有了美國大財團的影子。穀歌目前的第一大股東是富達基金(Fidelity),持股比例為11.3%,該公司即是美國來頭很大的約翰遜家族開的。
馬克思曾教導我們,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美國這些大財團在積累了足夠多的財富之後,必然會把目光投向政治舞台。所以穀歌這樣的大企業也就不可避免地與白宮之間存在著種種關係。雖然說不上是國有企業,也無須一切行動要聽白宮指揮,但是大財團和大企業在美國的影響力已遠遠超出經濟領域,在政治、社會,甚至外交等領域都發揮著某種作用。在共同利益凸顯的時候,企業和政府便穿上了一條褲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