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產品策略與管理(3)(2 / 3)

(2)國內新產品。指在國外已經試製成功,但國內尚屬首次生產和銷售的產品。

(3)地區或企業新產品。指在國內其他地區或企業已經生產,但本地區或本企業首次生產和銷售的產品。★

2.按產品研究開發過程分類

★(1)全新新產品。全新產品是指應用新原理、新技術、新材料,具有新結構、新功能的產品。該新產品在全世界首先開發,能開創全新的市場。它占新產品的比例為10%左右。

(2) 改進型新產品。是指在原有老產品的基礎上進行改進,使產品在結構、功能、品質、花色、款式及包裝上具有新的特點和新的突破,改進後的新產品,其結構更加合理,功能更加齊全,品質更加優質,能更多地滿足消費者不斷變化的需要。它占新產品的26%左右。

(3) 模仿型新產品。是企業對國內外市場上已有的產品進行模仿生產,稱為本企業的新產品。模仿型新產品約占新產品的20%左右。

(4)形成係列型新產品。是指在原有的產品大類中開發出新的品種、花色、規格等,從而與企業原有產品形成係列,擴大產品的目標市場。該類型新產品占新產品的26%左右。

(5)降低成本型新產品。是以較低的成本提供同樣性能的新產品,主要是指企業利用新科技,改進生產工藝或提高生產效率,削減原產品的成本,但保持原有功能不變的新產品。這種新產品的比重為11%左右。

(6)重新定位型新產品。指企業的老產品進入新的市場而被稱為該市場的新產品。這類新產品約占全部新產品的7%左右。★

3、按新產品的開發方式分類

★(1)獨立開發新產品。指從用戶所需要的產品功能出發,探索能夠滿足功能需求的原理和結構,結合新技術、新材料的研究獨立開發製造的產品。

(2)技術引進新產品。是指避開自身開發能力較弱的難點,直接引進市場上已有的成熟技術製造的產品。

(3)混合開發的新產品。是指新產品的開發過程中,既有獨立開發的部分,又有直接引進的部分,將兩者有機結合在一起而製造出的新產品。★

◎ 新產品開發策略選擇

新產品開發戰略的類型是根據新產品戰略的維度組合而成,產品的競爭領域、新產品開發的目標及實現目標的措施三維構成了新產品戰略。對各維度及維度的諸要素組合便形成各種新產品開發戰略。幾種典型的新產品開發戰略如下:

1.領先策略

這種策略就是在激烈的產品競爭中采用新的原理、新技術、新結構優先開發出全新產品,從而捷足先登,領略市場上的無限風光。這類產品的開發多屬於發明創造範圍,采用這種策略,投資數額大,科學研究工作量大,新產品實驗時間長。故而采用此種策略的企業往往須有一支人員素質高、實力雄厚的科研隊伍,這支隊伍可為企業提供外界不具備的科學技術成果,具有更快、更強的開發新技術和運用新技術開發新產品的能力。實施該新產品戰略的企業須具備領先的技術、巨大的資金實力、強有力的營銷運作能力,中小企業顯然不適合運用此新產品開發戰略。

日本索尼公司素有“先驅者”之美稱,總是率先推出新產品以領導電器發展的新潮流,如隨身聽等產品改變了多少人的業餘生活,它之所以能夠做到這一點,不僅僅由於其擁有一支高水平、高素質的科學研究隊伍和一流的實驗設備,也源於公司的價值觀:索尼是開拓者,永遠向著那未知的世界探索,朝氣蓬勃,充滿青春氣息。

要做到領先,就應能夠領導市場,而不是跟隨市場,企業應該注意研究消費者的心理,注意分析、預測市場趨勢,才能搶先一步研製生產新產品,激起消費者的消費欲望,引導市場走向。

柯達公司在發明自動式照相機後,敏銳地捕捉到膠卷的巨大商機,公開宣布放棄柯達照相機的專利,隨著許多廠商紛紛仿造這種被稱為“傻瓜”的相機,對膠卷的需求量劇增,柯達膠卷很快就席卷了全球。

2.緊跟策略

緊跟戰略是指企業緊跟本行業實力強大的競爭者,迅速仿製競爭者已成功上市的新產品,來維持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廠商緊跟既定技術的先驅者,以求用較少的投資得到成熟的定型技術,然後利用其特有的市場或價格方麵的優勢,在競爭中對早期開發者的商業地位進行侵蝕。采用這類策略的廠商往往針對市場已有的產品,進行仿製或進行局部的改進和創新,但基本原理和結構是仿製的。

許多中小企業在發展之初常采用該新產品開發戰略。該戰略的特點是:產品的戰略競爭領域是由競爭對手所選定的產品或產品的最終用途,本企業無法也無須選定;企業新產品開發的目標是維持或提高市場占有率;仿製新產品的創新程度不高;產品進入市場的時機選擇具有靈活性;開發方式多為自主開發或委托開發;緊跟戰略的研究開發費用小,但市場營銷風險相對要大。實施該新產品戰略的關鍵是緊跟要及時,全麵、快速和準確地獲得競爭者有關新產品開發的信息是仿製新產品開發戰略成功的前提;其次,對競爭者的新產品進行模仿式改進會使其新產品更具競爭力;強有力的市場營銷運作是該戰略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