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榜樣的力量
銷售經理可以讓表格填寫認真、對表格應用充分的銷售人員在銷售例會上介紹經驗,讓他拿出自己的表格現身說法,這樣會大大調動大家挖掘表格的潛力,應用表格指導銷售活動的積極性。★
在設計好給類管理表格之後,最重要的就是表格的利用。隻有利用好,才能真正發揮管理表格的功效。這就需要銷售經理和銷售人員共同來利用表格的作用。
■銷售例會
銷售例會是指銷售機構定期舉行的會議,用於交流銷售經驗,解決銷售中所遇到的問題及激勵銷售人員的一中方法。
銷售例會是銷售經理在營銷管理當中,不可或缺的一種營銷管理手段,作為銷售經理,隻有重視銷售例會的作用,明白它的意義所在,才能在銷售例會舉行的過程中,從內容到形式,有一個全新的認識,從而精心準備,認真組織,靈活實施,嚴格考核,隻有這樣,銷售例會才能發揮它的作用,才能更好地去指導銷售,更好地去引導市場運作。
◎ 銷售例會的誤區
1 .銷售例會不是培訓會
很多經理人在組織銷售例會時,總會把銷售例會開成培訓會,在銷售例會上做一係列的培訓,原因很簡單,就是想提高會議效果。
【案例】某保健品企業的銷售例會
★國內一家銷售額過10億元的保健品企業,為一個新產品成立了專門的事業部,引進了很多管理與市場執行人員,都有一定經驗,在培訓方麵也很有心得。由於是新組建的事業部,他們對於業務人員的培訓也是非常在意的。每一次銷售例會都會有一場培訓。他們的銷售隊伍的整體水平在提高,可是銷售過程中暴露出來的問題卻在一點點積累,銷量沒有提升,人員流動性卻加大了,每一次培訓都是新人多,而老員工在不斷減少。
分析:
培訓解決的是人員能力提升的問題,是需要長期進行的一項工作,例會解決的是銷售過程中需要解決的問題,就好像是遠水與近水的關係一樣,培訓解決不了當前銷售中的問題,所以培訓會替代不了銷售例會。★
2.銷售例會不是誓師會
銷售例會也需要鼓舞一下一線將士,可是很多時候會議主持人把整個銷售例會開成了誓師大會,表麵上看會議開得非常好,大家信心十足,可是到了戰場上沒幾天,上個月出現的問題又出現了。
【案例】銷售例會不是誓師會
★某創業人員白手起家,依靠自己的苦心經營,手下有了近100人的隊伍。創業之初,他親臨一線,把所有問題都在剛剛發生之初就解決了。可是,隊伍壯大了,一些管理人員也多了起來,他沒有更多的時間到市場一線去,就在每月的銷售例會上解決上一個月所遇到的問題。由於他是市場實操出身,對於一線員工的士氣非常重視,每一次銷售例會上,他都會給大家通報一下好消息,借以鼓舞全員的士氣,市場經理們也被這些好消息所激勵,把所有問題都當成了自己可以解決的事,不去麻煩老總,自己回去解決。於是,形勢一片大好。每一次銷售例會通報的都是好消息,時間一長,大家養成了一個習慣,報喜不報憂。因為講自己的問題,總感覺顯得自己無能,所以,一些本來可以在萌芽狀態解決的問題最後釀成了大問題;一些經理養成了自以為是的作風,好像自己已經是一方諸侯,所帶的隊伍卻人心渙散,沒有一點戰鬥力。
分析:
誓師會是為了鼓舞大家的鬥誌,可是經常開誓師大會,就會把會議變成喊口號的會議,甚至成為腐敗的會議。銷售例會上鼓舞一下士氣是非常需要的,但是絕對不能把這作為會議的主導內容。★
3.銷售例會不是牢騷會
銷售例會是解決銷售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的,市場經理們也十分明白,一些經驗老到的經理們非常珍惜這個機會,每一次銷售例會上都會提出一些銷售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如果總部或者經理們對於這些問題不去解決,時間久了提出問題的人就會認為自己不被重視,或者是上級領導沒有能力,每一次會上都會發一些牢騷,銷售例會變成了牢騷會。
【案例】正確對待例會中的牢騷
★某公司的營銷總監王總是該公司高薪挖來的,為了做好工作,他帶來了以前的同事。由於大家以前是同一個戰壕的戰友,每一次銷售例會大家都會實話實說,把市場中出現的問題羅列出來。可是,幾次例會上提出的問題沒有得到妥善的解決,經理們的牢騷就開始多了起來,一到銷售例會上就會有一大堆的牢騷,不再去反思市場中存在問題的真正原因。會中大家一起發牢騷,會後沒有任何措施,銷售一直徘徊不前。最後的結果是王總不得不離開這些以前的戰友。
分析:
牢騷是應該發的,畢竟有一些市場問題不是市場經理或者業務員自身就可以解決的,總部也許因為其他原因而沒有去處理。一線的將士們在外麵很辛苦,經常受氣,就好像孩子在外麵受了委屈,回到家裏總要向大人訴苦,從大人那裏找到安慰,這種安慰不一定就是幫助他解決問題,一種承認與鼓勵也許就可以讓他們感到欣慰。所以,例會上不怕有牢騷,最關鍵的是對這些牢騷做什麼樣的回應,是不管不問還是解決了根源,解決好了牢騷也就會提高銷售例會的效果。★
4.銷售例會不是批判會
每一次召開銷售例會,總是有一些經理不願意去,原因就是他的銷售業績不好,怕回去受到批評,而銷售業績好的總會提前到,期望受到更多的表揚。事實上,很多公司的銷售例會常常開成批判會。
【案例】批判不要在銷售例會上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