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企業係統的百年進化(3 / 3)

●摩根士丹利——世界最大的投資銀行之一,2007年營業收入為767億美元;

●摩根大通——美國第三大銀行,2007年營業收入為999億美元;

●GE公司——世界最大的機電設備生產商,世界三大航空發動機生產商之一,2007年銷售收入是1727.38億美元;

●通用動力公司——美國國防企業集團,2008年時通用動力是世界第五大國防工業承包商,2007年營業收入為272億美元;

●格魯曼飛機公司——世界第三大軍火企業,美國航母、戰鬥機的主要生產商之一;

●IBM公司——世界最大的IT企業,2007年營業收入為914億美元;

●通用汽車——世界第一大汽車企業,2007年營業收入為2073億美元;

●美國電話電報公司——世界最大的通信服務商之一,2007年營業收入為633億美元;

●美國鋼鐵公司——曾經是世界第一大鋼鐵企業,2007年營業收入為157億美元。

花旗財團(First National City Bank Financial Group)旗下主要成員企業:

●花旗銀行——世界第一大金融集團,總資產超過1萬億美元,2007年營業收入是1468億美元;

●波音公司——世界最大的飛機生產商,2007年營業收入是615億美元;

●J。C彭尼——美國最大的商店和藥品商店零售商,2007年營業收入是199億美元;

●卡特彼勒——世界最大的機械設備生產商,2007年營業收入是415億美元;

●3M公司——曆史悠久的跨國企業,生產5萬多種產品,2007年營業收入為229億美元;

●西科斯基公司——世界最大的直升機生產商;

●奧的斯電梯公司——世界最大的電梯公司之一。

杜邦財團(Du Pont Financial Group)旗下主要成員企業:

●通用汽車——世界第一大汽車企業,2007年營業收入為2073億美元;

●杜邦公司——世界石油化工巨頭之一,2007年營業收入達289億美元;

●可口可樂公司;

●波音公司。

波士頓財團(Boston Financial Group)旗下主要成員企業:

●波士頓第一國民銀行——美國老牌銀行之一,總資產約2000億美元;

●約翰·漢科克互惠人壽保險公司;

●馬薩諸塞互惠人壽保險公司;

●貝爾直升飛機公司——世界主要直升機生產商之一;

●雷神公司——美國第三大軍火商,世界最大的雷達、導彈生產商,2007年營業收入為233億美元。

梅隆財團(Mellon Financial Group)旗下主要成員企業:

●美國鋁業公司——世界最大的鋁製品企業,2007年營業收入309億美元;

●海灣石油公司——美國六大石油壟斷企業之一,2007年營業收入為300億美元;

●阿姆科鋼鐵公司——美國大型鋼鐵公司之一,2007年營業收入為278億美元;

●羅克韋爾國際公司——美國主要軍火企業之一,航天飛機製造商;

●固特異輪胎公司——世界最大的輪胎企業,2007年營業收入為203億美元;

●梅隆國民銀行——全球最大的金融證券商,旗下托管的資產超過18萬億美元;

●匹茲堡國民銀行;

●通用再保險公司。

克利夫蘭財團(Cleveland Finanial Group)旗下主要成員企業:

●共和鋼鐵公司——美國第三大鋼鐵企業;

●阿姆科鋼鐵公司——世界排名第53位的鋼鐵公司,2007年產量為588萬噸;

●國民鋼鐵公司;

●費爾斯通輪胎橡膠公司。

芝加哥財團(Chicago Finanial Group)旗下主要成員企業:

●雪弗龍—德士古石油——美國第二大石油企業,2007年營業收入為2005億美元;

●美國銀行——美國第二大銀行,2007年營業收入為1170億美元;

●迪爾公司——美國最大的農業設備生產商,2007年營業收入為228億美元;

●西爾斯百貨公司——美國最大的百貨公司,2007年營業收入為530億美元;

●蒂梵尼珠寶——美國第一大珠寶零售商。

加利福尼亞財團(California Financial Group)旗下主要成員企業:

●美國銀行——美國第二大銀行,2007年營業收入為1170億美元;

●富國銀行——美國舊金山地區主要銀行,2007年營業收入為479億美元;

●洛克希德·馬丁公司——世界第一大軍火企業,2007年營業收入為396億美元;

●利頓工業公司——美國第四大軍火商,戰鬥機、驅逐艦、巡航導彈生產商;

●諾斯羅普·格魯曼——世界第二大軍火企業,2007年營業收入為303億美元。

得克薩斯財團(Texas Financial Group)旗下主要成員企業有:

●達拉斯第一國民銀行;

●休斯敦第一城市國民銀行;

●達拉斯共和國民銀行;

●得克薩斯商業銀行;

●坦尼科公司——美國最大的石油天然氣管道運輸公司;

●LTV公司——美國第五大軍火商;

●休斯飛機公司——美國航空製造商之一;

●德州儀器——世界最大的集成電路製造商,2007年營業收入為167億美元。

5.第五代:“蓋婭”係統

看過影片《阿凡達》的很多讀者可能都會對導演卡梅隆所描繪的潘多拉星球記憶猶新。《阿凡達》中對於潘多拉星球生物間奇妙的精神共通給出了技術解釋:“人獸合一”事實上是二者外露神經末梢的連接。

星球整體的溝通則是通過植物樹根間類似神經元的構造進行的。納美人(Navi)死者的記憶可以通過聖樹的神經係統“上傳”並得以永久保存,其他納美人以發辮連接聖樹的垂須即可“下載”或在線調閱曆史資料。有鑒於此,將潘多拉星球視為一個結構複雜的巨型生物也並非無稽之談;伊娃即潘多拉,潘多拉即伊娃。因此,納美人才會說:“伊娃是一切。”

卡梅隆的潘多拉星球與科幻大師阿西莫夫在其小說《基地邊緣》(1982年)中提到的“蓋婭模式”有異曲同工之妙。在“基地”三部曲的續集《基地邊緣》中,阿西莫夫構建了一個名為“蓋婭”的星球。在這顆行星上,所有生物與礦石分享同一個整體意識,它們構成一個超級智慧,一切行為都合力指向“大我”,即星球本身的維係與發展。而事實上,蓋婭模式更早可追溯到1961年英國科學家詹姆斯·洛夫洛克提出的蓋婭假說,即地球生命體和非生命體形成了一個可互相作用的複雜係統。

從此盡管科學界對蓋婭假說有不同的觀點,但以此為主題進行研究的科學家越來越多,特別是近年來NASA在全球生態學、生物圈學和地球係統科學的名義下支持此類研究,使得其影響也越來越大。地球似乎確實是一個“巨生命係統”(Mega-life System)。當然,這裏的所謂“生命”,決不僅僅指通常意義上的代謝和繁殖,而是指一個能夠進行能量與物質交流並使之內部維護穩定的體係。按照這樣一種觀點,地球恰恰是這樣一個有機生命體,它利用太陽的能量並且按照行星的尺度進行一種新陳代謝。其中,生物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假如地球上的生物突然不見了,所有構成地圈、水圈與大氣圈的上百種元素將會彼此共同反應,直到沒有任何更進一步的反應發生,從而達到一種平衡的狀態。那麼,地球這顆星球將會成為一個熾熱、無水氣的一片死寂之地,不再適合人類居住。我們倡導企業需要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更重要的是,如何將我們對自然“蓋婭”係統的認知用於人造“蓋婭”係統的構建上。

筆者認為,在未來20年內,隨著一些核心關鍵科技的突破,全球最頂尖的企業和組織將很可能率先進化成具有“巨生命係統(Mega-life System)”特征的“蓋婭”係統。

如今,從技術層麵來看,雲計算、物聯網、智慧地球等概念的提出和相關技術的不斷完善,已經使得人類社會與物理係統的全麵融合成為一種可能。但是,這還不是真正的智慧型的“蓋婭”係統。隻有當科學家們真正破解了人腦思考的奧秘,進而將之與信息技術充分結合,才能真正地將係統進化推向“奇點”。

延伸資料閱讀:關於人腦機能的最新研究(摘自Ray Kurzweil《The Singularity Is Near》,2011年第一版,機械工業出版社)

有充分理由表明,我們正處在一個轉折點,而且有可能在未來20年內對大腦功能形成有意義的理解。這種樂觀的觀點是有據可循的,它是依據各種可衡量的趨勢和一個在科學史上得到多次證明的簡單觀察為基礎的:技術進步推動科技進步,這些技術可以讓我們看到以前沒有看到過的東西。這是曆史上我們第一次充分了解自己的大腦,並開發出先進的計算機技術,我們現在能夠承擔一個人類職能的重要部分的模型建設,並實現可核查、實時和高分辨率。

——勞埃德·瓦特·神經係統學家

當前,我們第一次以全球性的工作方式如此清晰地觀察大腦,以至於我們能夠發現它宏偉力量背後的整體規劃。

——泰勒,霍維茨,弗裏斯頓,神經係統科學家

人類大腦是否與計算機不同?對於這個問題的回答依賴於我們所說的“計算機”是指什麼東西。今天大多數的計算機都是數字的,並且每次都以極高的速度執行一條(或幾條)指令集。而人類的大腦結合使用數字和模擬的方法,它會在模擬(連續)區域通過使用神經遞質和相關機製來執行大部分的計算。雖然這些神經元以極其緩慢的速度(通常是每秒200次)執行計算,但是大腦整體上是大規模並行的:大多數的神經元都在同一時刻工作,這使得多達100萬億次的計算同步進行。

人類大腦的大規模並行機製是其模式識別能力的關鍵,而模式識別正是人類思維的支柱之一。哺乳動物的神經元顯得有些混亂(有許多明顯隨機的相互作用),如果神經網絡已經訓練得很好,那麼一個反映網絡決策的穩定格局就會出現。當前,計算機的並行設計還比較有限。但沒有理由說明與生物神經網絡功能相當的非生物再創造無法使用這些原則。的確,全世界數十次的努力已經成功地完成了這些事。我的技術領域就是模式識別,而且我在40年裏所涉及的工程項目中也一直使用這種具有可訓練性和不確定性的計算方式。

通過利用有足夠能力的通用計算,很多大腦特有的組織方法可以有效地被模擬出來。我們相信複製自然的設計範式將成為未來計算的主要趨勢。我們也應該牢記,數字計算可以與模擬計算功能等效,也就是說,我們可以用全數字計算機執行一個數字模擬網絡所有的功能。而反過來是不正確的:我們不能用一個模擬計算機來模擬一個數字計算機的所有功能。

然而,模擬計算的確有一個工程上的優勢:它的潛在效率是現在的數千倍。模擬計算可以在幾個晶體管中或在哺乳動物神經細胞裏,以及特殊的電化學過程中執行。相反的是,數字計算則需要成千上萬個晶體管。另一方麵,這種優勢將被基於計算的數字仿真所抵消,因為數字計算機可以輕易地進行設計和修改。

二、企業係統可被主動構建

本書對企業係統進化論的研究和闡釋不僅僅是想為讀者展示一個與傳統不同的認知視角,更重要的目的是想揭示一個原理:企業作為“人造生命體”,其係統是可以被人為設計和構建的,其進化進程是可以被人為幹預和影響的。

從前文中的企業係統代際劃分標準來看,目前大多數中國企業剛剛擺脫了機械係統,處在有機係統的層級,隻有少數企業進化到生物係統,極少數企業進入生態係統層級。故從企業係統進化論的視角來看,中國企業與西方企業之間的競爭本質遠遠不是停留在所謂的產品、市場、銷售額和利潤等層麵上,而是企業係統層級的高下。對於一家懷揣百年夢想的企業來說,其發展本質上是要不斷地通過主動係統構建和主動係統進化力求在係統能級上實現持續地躍遷。

本書之所以反複強調企業是一個複雜係統,一個突出的原因就是上述各係統進化階段的特征可能會在一個企業(集團)中同時並存;此時,如果不首先通過深度的戰略思考進行一盤棋設計,則極易造成企業係統性缺陷或程序錯誤,進而可能引發係統性崩潰——這正是“係統層麵戰略”理論希望著力解決的核心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