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七章 家族政治(1 / 2)

因為李治身體的原因,在距離洛陽不足兩天的路程,整個行軍隊伍足足耽擱了七天有餘。當這位帝王能夠麵色紅潤的出帳子溜達的第二天,大軍總算是開拔了。

對於這,賀蘭敏之表示了無限的激動。荒郊野外的,雖然不是冬天萬物枯竭,可是也沒什麼景色可看,早就待膩了。最關鍵的是,真子純子兩個早就已經到了洛陽城中。這兩日往來的書信之中滿滿的都是想念,讓賀蘭敏之心動不已。恨不得趕緊趕回家去,看見兩位美人兒。誰願意在這兒和李治耗著啊。

當到達洛陽城的時候,浩浩蕩蕩的迎駕隊伍就不說了。在大唐,洛陽是陪都,這裏的行政體製構建也相當完善。當然,這個時候唐朝的都城還是長安,而洛陽則一般是以東都稱呼。在幾年前的時候,高宗李治正是頒布旨意,將洛陽定性為唐朝的第二個都城,稱東都洛陽。

正是將洛陽的地位承認了之後,李治就已經著手完善洛陽城的政治機構了。這兩年的時間,也是卓有成效。長安城的所有政治機構,例如說吏戶禮兵刑工六部,例如說大理寺,禦史台等等在洛陽城中都設有分支機構。雖然沒有設立像明朝一樣的什麼,另外一個南京陪都的禮部尚書什麼的,但是同樣的也都有主政官員。

其實早在李世民時期洛陽的重要性就早早的體現出來了,唐太宗時曾經浩浩蕩蕩的建設洛陽有三次。甚至曾經有過隱晦的意向確實想要遷都。不過當時因為長孫無忌和一幫關隴重臣的極力反對所以沒能夠成功。而且遷都事情畢竟很大,所要耗費的人力物力太多。這一向不是李世民的施政理念。

但是到了李治時期,尤其是長孫無忌死了之後。他便開始肆無忌憚的提升洛陽的位置,而且在都準備好後迫不及待的前往洛陽。在幾年前的正式定性,更是將他的心思昭然若揭。

賀蘭敏之坐在轎子中,看著烏烏泱泱跪倒在地的大臣們,花花綠綠的還真是挺好看。不過也隻是偷偷的看了一眼之後,就趕緊將微微撩起的窗簾兒縫隙蓋住了。畢竟他們跪拜的是李治,而不是跟隨的任何一個人。這會兒之所以不讓他們下轎也是這個原因。若是讓在場的禦史們看見賀蘭敏之偷看跪倒在地的眾位大臣,說不定還會參他一本。

可不要小看了洛陽城的這些官員。雖然他們沒有真正的實權,但是既然被稱為東都,設立了分支機構,他們能夠在這麼快的時間內就在洛陽城做官兒,說不定每個人的背後都有著什麼樣的勢力。

坐在車裏的賀蘭敏之微微有些失望,因為這次是陪著李治的原因,所以不能夠看到那龐大無比的洛陽城城牆,也不能親身感受著這個偉大的古都的魅力了。

記得當年第一次當了長安的時候,那個心情激動的啊,恨不得趕緊跑下馬車,衝著蒼天大聲呼喊自己來到大唐了。可是如今到了洛陽,隻能老老實實的坐在車中,等著進城。

洛陽城沒有長安城那麼龐大,畢竟在這個封建社會裏,都城的地位就代表著皇帝的地位。任何一個城池都不能夠比長安城更加的龐大和豪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