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洛陽城比之長安城更加出色的一點就是。這裏很繁華,請注意,是很繁華,很繁華。這裏一共有103個坊,有三個市。比長安城足足多了一個市,就可想而知繁華到了一種什麼樣的程度了。長安城兩個市,就已經容納了全大唐,甚至是全世界那麼多的商人。如今這裏足足有三個市,每天的人流量,恐怕要比長安多上不少。
其實這也並不為怪。長安是在哪裏?將近處於大唐帝國整個版圖的西北地區。關隴貴族紮根依舊的地區,相對來說並不是很繁華。用中原人的話來說,那裏已經將近是處於胡人地區了。就連如今的皇室也有著一些胡人血統。李家就被稱之為隴西李氏。
洛陽在哪裏?河南道,正是自古以來處於整個國家的中原地區。這裏是整個中華文化的發源之地,也是詩書傳家的七家五姓盤踞的地方。整整數千年來,這裏都是整個華夏民族的文化繁榮地區。文化繁榮了,經濟自然也就隨之昌盛。而且,七家五姓在這裏盤踞了這麼長時間,光是他們經商就已經能造成這個地區的繁榮了。
其實賀蘭敏之一直覺得,無論是李世民,還是李治或者是武則天,他們每個人在自己的執政時期都想要將政治的中心逐步的向洛陽轉移,和七家五姓有著根本的原因。
首先,李世民是完全從大局出發。長安畢竟還算得上是偏居一隅。從北方的角度上來看,還沒有什麼大問題。但是若是從全國版圖上來看,未免對於南方的很多地區,無法達到有效的控製。而且他一直想要擺脫所謂胡人血統的困擾,這最好的方法就是將都城放在中原地區,這就無異於是承認了這個統治的華夏正統性。
李治則是為了擺脫關隴氏族的控製。長孫無忌時期,關隴的力量實在是太過於龐大了,在西北地區整個政治就沒有辦法擺脫關隴貴族的影響。那句話叫做,強龍不壓地頭蛇。在人家的地盤兒上,難免就要受人家的影響。
既然這樣,把都城都遷到洛陽去,那麼就不會受到關隴氏族的影響了。這個時候山東氏族示弱,他們也沒什麼力量來影響皇室,影響天下。
賀蘭敏之一拍腦袋,怪不得崔餘慶的相位來的這麼突然。整個政治中心遷往洛陽地區,畢竟是來到人家的地盤兒上了。怎麼著也得給點兒好處吧?這個相位就是李治給整個山東氏族的好處。意思足夠明顯了,這個地方以後你們就不是土皇帝了。真皇帝來了,都得聽我的。給你們點兒好處,老老實實的拿著,就算是接受這個事情了。若是給臉不要啊,那咱們在接著算別的帳。
怪不得人家都說...唐初的政治其實就是一部皇室和世家大族的博弈政治史。雖然居於上風的始終都是皇室,但是卻並沒有毀滅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