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弘兒可知道,什麼是為君之道?”賀蘭敏之笑著問道。
李弘一本正經,似乎是在向著聖賢致敬一般:“為君者,當秉承著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禮。當秉承著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理念。當為文景之閑,切不可為始皇之虐。當以民為水,以君為舟。水可載舟,亦能覆舟...”
李弘滔滔不絕的說了將近有一盞茶的時間,賀蘭敏之就在那兒靜靜的聽著。不得不說,他還真是博聞強識。對於這些治國的理念掌握的是極為嫻熟。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出自《論語顏淵》’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出自《孟子盡心章句》’
‘文景之仁,始皇之虐出自《史記》’
‘水能載舟,亦可覆舟出自唐太宗《帝範》’
他沒說一句,賀蘭敏之的心裏邊兒就會想出這句話的出處。上至聖賢經典,下至李世民的著作...裏邊凡是涉及到帝王的治國之策的,他全都有所采納。並且將他們背下來熟記在心。若不是自己這些年對於這些古人的經典真是下了大功夫了,說不定還真是有些東西被他拷問住了。
這些東西說的都對,聖賢的話哪有不對之理。但是它們從李弘的嘴裏說出來就是最大的不對。
孟子的那句話,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是能夠從一個儲君的嘴裏說出來的嗎?朱元璋曾經看到這句話,直接將孟子從聖賢廟中移除,有明一朝都不在祭祀孟子。李弘竟然還覺得他說的對,這就是天大的不對。可是賀蘭敏之也不知道該如何去反駁...
畢竟千古以來,這聖賢書上就是這樣寫的。自從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後,先秦典籍幾乎全部消失殆盡。法家的著作之中,論述君主的一部分書籍更是成了天下君王的禁忌。先不說能不能流傳下來,就是真的有所流傳賀蘭敏之也是絕對拿不到的。
沒有其他家的學說來反駁這些儒家經典,賀蘭敏之也不敢驟然胡說。萬一李弘一時沒忍住把自己的異端邪說給於誌寧說了,這個老家夥即便是拚了自己的老臉,豁出自己的老命,也要把自己這個異端邪說從太子身邊兒弄走。
而且...賀蘭敏之也真的沒啥好的理由去反駁。就拿李世民的那句話來說吧,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從帝王的角度來看,就是要對百姓仁慈,不可用之過度。但是李弘恐怕就曲解成孟子的民貴君輕說了。對此,賀蘭敏之真的表示很擔心。
輕輕的歎了一口氣,看著繃著小臉兒極其認真的李弘,他突然覺得或許這項工作比自己想象中的要困難許多。或許想要改變這個從心底裏就仁善的李弘,不是一件簡單的工作。
不知道李治是不是對於儒家的教導有所不滿,所以才把自己派到李弘的身邊。這件事情現在看起來,或許不是那麼簡單了。真是不知道高高在上的那位帝王究竟有沒有發現這個狀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