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這是陳楠本年度提出的最愚蠢的問題!爸爸媽媽像聽傻瓜講笑話一樣咯咯地笑了,不知心底有沒有掠過一絲遺憾。

於是,我隻能這樣不無遺憾和歉疚地離開,留給爸爸媽媽的是伴著他們走過的遍布校園的足跡:那醫學樓拐角處盛放的淺紫色小野花,那研究生公寓前尚未掛果的橄欖樹,那每天早上在山上唱《東方紅》的神秘男子,那水庫裏追逐嬉戲的小鴨子,那人工湖裏爭搶麵包渣的紅色大魚……由這一切做布景,爸爸媽媽努力適應沒有我在身邊的新生活的身影我都記下了……突然很有勁頭,想把自己的生活也過得更好,為了爸爸媽媽!感動這個詞太重,一時沒能兌現,隻好期待今後的每一天吧!

我愛我家

◆文/吳雯懿

家是最最溫暖的避風港。異地求學,離開可愛的家,更多了幾分對爸爸媽媽的依戀和思念。

昨天偶然間又聽到肖邦的《幻想即興曲》,感覺說不出的親切與激動。還在我小學四年級時,就憑這首曲子獲得了全市少年兒童鋼琴大賽的一等獎;至今這仍然是我引以為豪的事情之一。想一想,事實上,父母和我對於鋼琴的付出,早已超出業餘的水平程度。而同樣的,父母在培養教育我這方麵也可以說是全身心地投入。

前幾天,媽媽和我在QQ上聊天,她激動地對我說:“我開始喜歡周傑倫了!《聽媽媽的話》這首歌真好聽,你聽了嗎?簡直就像是在說我和你!”是啊,我第一次聽到這首歌時,和媽媽是同樣激動的反應。歌詞中母子倆的故事與我們的太相似了。“小朋友,你是否有很多問號,為什麼別人在那看漫畫,我卻在學畫畫,對著鋼琴說話,別人在玩遊戲我卻靠在牆壁背我的ABC。為什麼要聽媽媽的話,長大後你就會開始懂得這種話,長大後我開始明白,為什麼我,跑得比別人快,飛得比別人高,將來大家看的都是我畫的漫畫,大家唱的都是我寫的歌。”

熟悉我的親戚朋友都很清楚,我可以說是不怎麼“擁有童年”的。因為,早上和下午上學,晚飯後立刻練習鋼琴,然後接著做作業,之後就到了睡覺的時間。這似乎就是我從小學以來每天的生活方式。同學們大多放學回家總有期待的動畫片,總能叫上一兩個小夥伴外出做遊戲,而我那時卻是一個連阿童木是什麼都不知道、隻覺得一天不碰鋼琴就別扭的孩子。初中時,為了更進一步地提高技術,媽媽每周末都會帶著我乘六個小時的火車往返於柳州與南寧之間,求學於最權威的教授,無論風吹雨打,從未間斷。雖然有一點苦、一點累,還有想要放棄的時候,但鋼琴是我所愛好的,還因此獲得了許多榮譽,所以覺得很值!也因為媽媽常常說的:“你愛好它,才能學好;但無論做什麼,都會有遇到困難挫折的時候,也總會有暫時厭煩的時候,但要是選定了就必須堅持。”

正因如此,在很多人都說學過一會兒或兩三年的時候,我卻可以驕傲地說,雖然是業餘,而我整整堅持了14年,從未放棄。

媽媽也為此自豪,14年來她付的心血總算沒有白費。和人聊天,隻要有提到我的,她都會毫不掩飾驕傲地誇誇我、誇誇她自己。

也許我還沒有那麼優秀,爸爸媽媽愛的教育與培養也並沒有什麼科學理論的指導與支持,至少在我的眼中是無限偉大與成功的。我也的確快樂健康幸福地成長並有所收獲。

媽媽常說:“我們不僅是母女,還是朋友。”

小時候,我放學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在學校裏發生的大大小小的故事全都和爸爸媽媽還有全家人分享,嘰裏呱啦說個不停。考試分數啦,比賽名次啦,誰得老師獎勵誰被批評啦,誰又和誰鬧矛盾啦,我和誰的友誼又有所增進啦……我和媽媽之間也不存在什麼秘密,像是親密無間、無話不說的朋友。媽媽也能輕而易舉地叫出我大多數同學的名字,還總能懂得在學生中的時尚潮流。從小我的著裝打扮也都是媽媽負責,我隻管一心想著學習。同學們也感歎:“你媽媽總像是我們同齡人一樣,像你好朋友一樣,真有趣。”嘿嘿,真讓我驕傲!媽媽更覺自豪:“就是喜歡和你們在一起,這樣才覺得年輕!”

現在上了大學了,為了還是能很方便的和我交流,媽媽還特地學習了上網、聊QQ,家裏也安上了寬帶。幾乎每天晚上,她都會期待著我有時間上網與她說說話,聊聊近況,分享分享心情。像是哪位教授的課有趣啦,社團有什麼新活動啦,認識了哪些新朋友啦,老朋友有沒有聚會啦……每次還不忘和我宿舍裏的同學也聊一聊、問聲好!而媽媽也會和我說說她工作的事情,抱怨一些瑣事。她除了對我嘮叨些諸如冷了多加衣服還有多吃些有營養的食物之類的日常小事,還經常半開玩笑地囑咐我:“我最近又看了某某韓劇,裏麵那個男生好帥氣好癡情啊!乖啊,以後就要找這樣的男朋友,不是,是要比這還要好的啊!”太幽默!每次這樣輕鬆的聊天,都會讓我忘掉煩惱,重新充滿激情地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