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許許多多的原教旨主義運動一樣,塔利班也是在戰爭中誕生的一個團體。1979年12月27日,蘇聯入侵阿富汗,之後,蘇聯派出8個裝甲師、2個加強傘兵營、數百架攻擊直升機和10多萬士兵到阿富汗。但是,本來應該是在一個落後國家實現的快速壓製,結果卻變成了蘇聯冷戰時期最糟糕的一場失敗。剛剛誕生不久的抵抗運動存在著明顯的不足——缺少軍事基地,武器極少,指揮結構殘缺不全,這意味著蘇聯並沒有固定的軍事目標可以摧毀。跟阿富汗人打仗就跟往牆上釘果凍一樣,最後,牆上隻有彎彎的釘子。穆斯林遊擊隊員最初隻有一些老式的鳥槍、燧發槍和利恩菲爾德點303式槍,是英國殖民時代留下來的東西,但他們開始在全國範圍內攻擊蘇聯車隊和軍事基地。根據中央情報局當時的報告,操作火箭榴彈槍的穆斯林遊擊隊員平均壽命為3個星期,而火箭榴彈槍卻是攻擊坦克的首選武器。因此,假定拿起武器來跟蘇聯人作戰的每一個阿富汗人最終必將死亡,這並非一個不合理的推斷。

但是,沒有村民的支持,穆斯林遊擊隊員則不可能擊敗蘇聯人。他們會找不到吃的,沒有躲藏的地方,沒有信息網——一支遊擊部隊必須依賴的一切都沒有。蘇聯人當然明白這個道理,到了頭一年的末尾,因為穆斯林遊擊隊持續不斷的抵抗,他們把軍隊昏暗的獨眼巨人的眼睛對準了人民本身。隻要發現有穆斯林遊擊隊員,任何村莊都一律毀滅。他們對潘傑希爾穀進行地毯式轟炸。他們砍倒果樹,幹擾收割活動,拷打村民。為了在人民與抵抗運動之間打進楔子,他們不惜一切代價。但是,這個辦法仍然不管用。經過10年戰爭,蘇聯人最終撤出阿富汗,在身後留下一個到處都是地雷的國家,造成阿富汗100多萬人死亡。

一個國家不可能在經受過那樣的損害之後一夜之間恢複常態。打敗了蘇聯人的是那種極端的部族製度,中央情報局稱其為“激進的局部民主”,正是這同一種部族製度使不同的穆斯林遊擊隊派別之間極難共處。(他們花了3年時間才從蘇聯人留下的政權手中奪回喀布爾。)另外,穆斯林遊擊隊員都武裝到了牙齒,這是中央情報局一項計劃的結果,根據這個計劃,戰爭期間,一共投入30億美元價值的武器到了這個國家。假如美國繼續其對阿富汗的支持,比如建造公路、遣返難民、清除雷場,阿富汗人也許有機會克服其天然的種族宗派鬥爭。但是,美國人沒有這麼做。蘇聯人支持的政府剛剛垮台,美國在阿富汗因為冷戰而產生的興趣就差不多消失了。不可避免的是,阿富汗人自己在內部爭吵起來。當他們這麼幹的時候,比剛剛結束的戰爭還要可怕。

美國人提供給他們去打蘇聯人的武器,現在已經通過一個國際情報局進行了重新分配。該國際情報局選擇了一個狂熱的反西方理論家加爾布丁·赫克馬迪亞來保持其在阿富汗的戰略利益,因此,他們有係統地破壞任何一種成功結成聯合政府的機會。由於戰鬥在喀布爾附近越打越激烈,赫克馬迪亞就駐紮在城南的小山上,朝城內屋頂上傾瀉雨滴一樣的火箭。他的戰略是要狠狠打擊不同的穆斯林遊擊隊派別,使其降服,然後控製住首都,但是,他的成功僅局限於將上萬平民打死。最後,為了換取和平,他得到了總理的職位。但是,他的部隊還保留在原來的駐地,他們的坦克炮口仍然對準剛剛摧毀過的城市。

指揮人員激烈爭鬥期間,阿富汗人的生活陷入了深淵。軍閥控製著公路,鴉片和武器走私成為經濟的支柱,私人成立的軍隊彼此打鬥,為的是要控製已經淪為焦炭的國土。馬蘇德的軍隊曾被認為進行過瘋狂的殘殺活動,這個時期就是少數例子之一,在喀布爾的阿富沙爾區,他們屠殺了數百到數千人。但是,沒有證據證明馬蘇德下達過命令,也沒有證據證明他事先知情。早在1994年初,被戰爭弄得十分沮喪,而且越來越相信選擇赫克馬迪亞是一個失敗主張的國際情報局,開始到別處尋找同盟者了。它的注意力集中到了塔利班上,因為塔利班已經慢慢地在分裂的阿富汗人當中爭取到了教派的權力。塔利班是一批虔誠的學生,其中許多人是背井離鄉的阿富汗難民,情報局就他們按照對《古蘭經》極其保守的解釋接受訓練。在這裏,在數萬成為孤兒或在戰爭中流離失所的青少年當中,國際情報局終於找到了新的同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