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時羅衣羞更著,如今始悟君難托。
君難托,妾亦不忘舊時約。
①槿(jǐn)花:木槿花,朝開暮落。②綢繆(móu):情誼深厚。
明皇十眉圖①郭祥正②
明皇逸事傳十眉,正是唐家零落時。
《霓裳》曲調雖依舊,阿蠻終不似楊妃。
畫工貌得非無意,欲使流傳警來世。
翠翹紅粉尚爭春,隱約香風起仙袂。
六龍真馭竟何之③?泰陵荒草長狐狸④。
猶將妙筆勸尊酒,醉覺人間萬事非。
①十眉圖:唐明皇令畫工作《十眉圖》,為十種眉式:有鴛鴦、小山、五嶽、三峰、垂珠、月棱、分梢、眼、拂雲、倒暈。②郭祥正(生卒年不詳):字功父,太平當塗(今安徽當塗)人。官階至朝請大夫,少有詩名,詩似李白,甚為梅堯臣、王安石所稱賞。③六龍:皇帝車駕的六馬,馬八尺稱龍。④泰陵:唐明皇陵墓。
泗州僧伽塔①蘇軾
我昔南行舟係汴②,逆風三日沙吹麵。
舟人共勸禱靈塔,香火未收旗腳轉。
回頭頃刻失長橋,卻到龜山未朝飯③。
至人無心何厚薄④,我自懷私欣所便。
耕田欲雨刈欲晴⑤,去得順風來者怨。
若使人人禱輒遂,造物應須日千變。
今我身世兩悠悠,去無所逐來無戀。
得行固願留不惡,每到有求神亦倦。
退之舊雲三百尺⑥,澄觀所營今已換。
不嫌俗士汙丹梯,一看雲山繞淮甸。
①泗州:江蘇盱眙。僧伽塔:僧伽,西域人,唐代來江淮,死後葬泗州香積寺,築塔。相傳塔頂現小僧,乞風者得風,求子者得子,甚為靈驗。蘇軾於熙寧四年(1071)赴杭州任時經此作詩。②南行:蘇軾弟兄於治平三年(1066)護父喪時經泗州。③龜山:山東泗水縣東。④至人:釋迦的尊號。⑤刈(yì):割,收割。⑥退之:韓愈。其《送僧澄觀》言澄觀重修僧伽塔,高三百尺。
遊金山寺①蘇軾
我家江水初發源,宦遊直送江入海。
聞道潮頭一丈高,天寒尚有沙痕在。
中泠南畔石盤陀,古來出沒隨濤波。
試登絕頂望鄉國,江南江北青山多。
羈愁畏晚尋歸楫,山僧苦留看落日。
微風萬頃靴文細,斷霞半空魚尾赤。
是時江月初生魄,二更月落天深黑。
江心似有炬火明,飛焰照山棲烏驚。
悵然歸臥心莫識,非鬼非人竟何物②?
江山如此不歸山,江神見怪驚我頑。
我謝江神豈得已,有田不歸如江水!
①金山寺:在江蘇鎮江,原屹立江中,為諸禪寺之冠。蘇軾於熙寧四年(1071)冬經此。②非鬼非人:蘇軾原注:“是夜所見如此。”
百步洪①蘇軾
長洪鬥落生跳波,輕舟南下如投梭。
水師絕叫鳧雁起,亂石一線爭磋磨。
有如兔走鷹隼落②,駿馬下注千丈坡。
斷弦離柱箭脫手,飛電過隙珠翻荷。
四山眩轉風掠耳,但見流沫生千渦。
嶮中得樂雖一快③,何意水伯誇秋河④。
我生乘化日夜逝,坐覺一念逾新羅⑤。
紛紛爭奪醉夢裏,豈信荊棘埋銅駝⑥!
覺來俯仰失千劫,回視此水殊委蛇⑦。
君看岸邊蒼石上,古來篙眼如峰窠。
但應此心無所住,造物雖駛如吾何?
回船上馬各歸去,多言師所嗬⑧。
①百步洪:泗水流經江蘇徐州南一段。泗水發源於山東,經徐州入淮河,明清時此段已平夷。蘇軾於熙寧十年(1077)在徐州任時作此詩。②隼(sǔn):鷹屬猛禽。③嶮:同“險”。④水伯:河伯。《莊子·秋水》述秋水時至,河伯欣然自喜。⑤新羅:古代朝鮮三國分立時之一國。⑥銅駝:晉人索靖見天下將亂,指洛陽宮門銅駝歎息說:“會見汝在荊棘中。”⑦委蛇(yí):隨順的樣子。⑧(náo):喧囂爭辯之聲。師:指和尚道潛,時與蘇軾同遊。
寓居定惠院之東,雜花滿山,
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貴也①
蘇軾
江城地瘴蕃草木,隻有名花苦幽獨。
嫣然一笑竹籬間,桃李漫山總粗俗。
也知造物有深意,故遣佳人在空穀。
自然富貴出天姿,不待金盤薦華屋。
朱唇得酒暈生臉,翠袖卷紗紅映肉。
林深霧暗曉光遲,日暖風輕春睡足。
雨中有淚亦淒愴,月下無人更清淑。
先生食飽無一事,散步逍遙自捫腹。
不問人家與僧舍,拄杖敲門看修竹。
忽逢絕豔照衰朽,歎息無言揩病目。
陋邦何得有此花?無乃好事移西蜀。
寸根千裏不易致,銜子飛來定鴻鵠。
天涯流落俱可念,為飲一樽歌此曲。
明朝酒醒還獨來,雪落紛紛那忍觸!
①定惠院:在湖北黃岡城東清淮門外。蘇軾於元豐三年(1080)二月貶謫黃州之初寓居於此。
十一月二十六日
鬆風亭下梅花盛開①
蘇軾
春風嶺上淮南村,昔年梅花曾斷魂②。
豈知流落複相見,蠻風蜑雨愁黃昏③。
長條半落荔支浦,臥樹獨秀桄榔園④。
豈惟幽光留夜色,直恐冷豔排冬溫。
鬆風亭下荊棘裏,兩株玉蕊明朝暾⑤。
海南仙人嬌墮砌,月下縞衣來叩門。
酒醒夢覺起繞樹,妙意有在終無言。
先生獨飲勿歎息,幸有落月窺清尊。
①鬆風亭:在廣東惠州城邊白鶴峰旁。蘇軾於紹聖元年(1094)貶謫惠州時作此詩。②昔年:蘇軾自注:“予昔赴黃州,春風嶺上見梅花,有兩絕句。”③蜑(dàn):古代南方少數民族之一。此指嶺南。④桄榔:常綠樹,果實名桄榔子。⑤暾(tūn):初升的太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