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 最後的門戶(十二)(1 / 2)

夜色,也仿佛在這一刻更深了幾分。年老的東吳將軍,那如同秋水一般平靜沒有波瀾的眸子,在不可觸摸的深底,湧動著排山倒海一般襲來的殺意。

這是一個悲傷的時代,人們甚至無法把握住日出日落之間的時光。戰爭吞噬了太多人鮮活的生命。可也注定,這是一個無比的璀璨,讓無數的後人頂禮膜拜的時代。陸雲在心底這樣輕輕地感概。大概是人年紀越大之後,感慨的東西也是越多。

韓言、孟渝、崔安節!還有這個……陸雲把目光投向遠處的曾華,因為距離太遠的關係,他隻能看到一個模糊的身影在對麵的陣地上沉穩地指揮著。可是此人的一些事跡,他已經從不少的地方得到了論證。

一個出身曾家卻要破門而出,投在白憲麾下的“無名小輩”。一個屢次被白憲委以重任,悉心栽培的軍中新銳。一個當麵頂撞趙德昭,卻在鄴城戰的身負重傷的魯莽驍將。

從履曆上來看,此人或許是有一些出色和過人的地方。可是在北唐這樣以武立國,遍地都是將門的國度裏。這樣的履曆,遠遠算不上出色。百多年間,哪一年的北唐沒有幾個被譽為“某某接班人”“某某地區未來之星”“某某年間最出色人物”的新秀。

可是捧殺和棒殺,都會讓年輕人沉淪,真正能出來的又有幾個?不是所有人,都能值得起年輕時,眾人期盼的目光。

時雋的長子時銘,算得上是昔日北唐年輕一輩中風頭最盛的人物。可是當初涿州會戰,趙德昭要是真能信任時銘,也不至於被迫決戰,兵敗如山。

烏華山戰局的勝負遠比涿州來的重要。後者輸了還可以退守中原,徐圖恢複。前者要是輸了,便是國破家亡,一蹶不振。在這樣的戰役,白憲能放心把自己的側翼交給這麼一個淺名不揚的年輕人。自然是非同一般。

陸雲不得不在心底裏擔憂,這個時代在迅速地發生著變化。世家不是沒有人才,吳延年、蘇子休、蘇子廉都是東吳年輕一輩當中的翹楚人物。可是比起那些真的從戰場上一刀一槍打出來的將軍,他們終究還是差了一些磨礪。這是不可避免的事實。因為任何的家族,都不可能讓這樣的弟子去冒險。

世人總是說戰場是最好的老師,可是不是所有人都能在戰場這個課堂上畢業的。在這樣的變幻無常的戰場,世家又如何舍得把他們悉心栽培數十載的期望,輕易地推上?

“鍾將軍”陸雲看向身邊一位頂盔貫甲的將軍,渾厚而有力量的聲音裏不起一絲波瀾。淡淡說道:“大丈夫取功名,當在這戰場之間。”

此人姓鍾,單名一個璉字,是揚州大營的一個將軍。很有些軍略才華,年紀也快到了不惑,更是書香門第出來的子弟。論起來,十多年前的那場壽春大戰裏,他鍾漣便是脫穎而出的少壯代表。才華謀略在同齡人之中也算得上是翹楚了。可是十多年過去了,他鍾漣還是待在原先的位置上,一動也沒有動。很多資曆比他低,本事比他低的人,都已經升到了中護軍、行營宣撫使這樣的位置。手段靈活一些的都升到了一軍主將這樣的級別。可以說,鍾漣在十多年的時光裏,被人狠狠地甩在了身後。

原因很簡單,鍾漣是世家子弟,卻不願投在東吳諸大門閥之下效力,而對於東吳皇室,他也並沒有多大的歸屬感。他想做一個超然的軍人,不被任何勢力所左右。

馮唐不是不英雄,可惜兩鬢蒼白、垂垂老矣。李廣不是不了得,可惜終難再對刀筆之吏。馮唐易老,李廣難封,這是自古的道理。

有本事的人,你可以有性格,甚至於很有性格。但是你一定要選擇一個勢力效忠。否則,你隻能待在一個中級的位置上,被各個勢力拋棄。這個道理很悲傷,但這是個事實。

因為沒有人願意,去一步一步地培養一個自己的敵人

“末將一定盡心竭力!”在這一刻,鍾漣的臉上是滿滿的激昂和決絕。對於一個壯誌滿懷的將軍來說,最大的悲哀莫過於“歎年華將盡,功名未立。書生老去,機會方來。”他已經錯過了太過的時光,若不是陸雲這次的提拔,他甚至還不能升到一軍主將的位置。一個在揚州大營的世家子弟,終究是要做出選擇才會有明天。

很多人,在最開始的時候,也曾牢牢把夢想裝進在自己的行囊,隻是……後來我們都把那些曾經以為永遠也不會放棄的夢想,一一地背棄。我們敵不過時間,更敵不過此間的牢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