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血戰到黎明(二)(3 / 3)

民宅頂部回旋的餘地本就不大,唐軍登上自然比守軍容易很多.手持輕便木盾的士兵不顧長槍在身體內凶狠轉圈的劇烈疼痛.和身後的同伴一起生生地將攀爬上來的守軍一個個地擠了下去.雖然也有不少唐兵被一起拉了下去,但終歸是重新穩住了局麵.

誰知還沒等唐軍緩過來慶幸,就聽見轟然地一聲巨響.原來是數十個泥瓦匠出身的民兵在不斷地鑿裂民宅的土牆.冒著被上麵墜落的士兵砸傷的危險,終於在這一刻成功.近六十名左右的士兵在促不及防的情況下被活活地砸死在了石料和木材地下。

大批的守軍隨即湧入民宅當中.在極其狹小的空間裏同唐軍展開了短兵相接.一個院子一個院子地爭奪開來,戰鬥最慘烈的地方,一具具的屍體完全覆蓋了地麵,看不到一點泥土的模樣.一些地勢稍低的地方更是成了一個個深深淺淺的血泊.

守軍陣中軍旗揮動,密密麻麻的士兵終於開始衝擊防線正麵.此時的兩翼民宅早已陷入一片混戰,每個院子都在反複拉鋸,自然是不能像以往一樣對衝鋒的守軍構成的威脅.

唐軍的弓箭手此刻已全部集結在了第一線.隨著曾華的一聲令下.密密麻麻地羽箭從夜空裏呼嘯而至.壽春雖然是兩淮重鎮,城中軍械糧草極多,卻也不可能給每個人都配上軍方的輕便木盾.因而民兵之中也不乏自帶防禦類武器者,比如鍋蓋……

中箭身亡者不在少數,守軍還沒來得及傷心,第二輪箭雨又鋪天蓋地般襲來.

如此情況下不進便死,北唐的弓箭雖利,卻也不能阻擋人們對於自由和尊嚴的渴望.

曾華此刻麵沉如水.吳軍士氣如虹,若隻是一味依托地勢,陣地遲早易手.心中血氣翻湧,他在兩淮從軍多年,雖然一直戮力死戰,卻始終不得升遷.如今能率千軍決死陣前,夫複何求!

他一把抽出了腰間的利劍.清澈的寒光在這樣戰火紛飛的夜裏更加奪人心魄.

此戰曾華被委以重責,白憲怕他根基尚無,壓不住這一些天子禁軍,特意賜了自己的配劍給他.此劍本是當今北唐天子從軍時的數把配劍之一.後來白憲一舉攻破關中,盡挫蜀中精銳.趙德昭為彰顯其勞苦功高,特賞此劍.

莫看如今時家駐節西京,經略河東、關中、隴右等諸多軍鎮,儼然為北唐鎮侯之執牛耳者.但是這"天子劍"卻從來都是沒有的.有了此劍,便表明了白憲對於曾華的堅決態度.縱然是簪纓世家的弟子或出身皇族,也不得不盡心竭力.

"諸位都是千挑萬選的天子禁軍."曾華的目光緩緩地掃過在場的所有人,淡淡道"可要是我們連一群剛拿起刀的農民都擋不住..."

第一次指揮作戰的年輕軍官微微搖了搖頭,後麵的話雖然沒有再說,但是此間的意思卻是再明顯不過了.

曆史很難記得住細節,如果他們今夜守不住這個陣地?人們不會記得他們在戰場上曾今是很等地浴血奮戰,生死度外.更不願意去了解在這一刻雙方的差距有多大.他們隻會記得,某年某日,天子禁軍敗給了土雞瓦狗.然後在茶餘飯後的閑聊時光裏常常提及.

諸人紛紛沉默不語.他們本不過是先遣之軍,白憲的主力增援在即.卻不想吳軍攻勢如此強悍.若不是眼前這人指揮還算鎮定,這個陣地早就丟了.此刻曾華的身邊連同那些身上帶著輕傷的,也不過隻剩下兩三百人.若是放棄陣地出城去尋主力,未免有些可惜.但要是一戰...

而曾華的一番話,顯然是已做好決死陣前的準備.他們倒也能不顧這個沒有後台背景的小軍官獨自撤離。可是這樣一來,這輩子的仕途算是斷了。北唐這個地方,怕死的軍人比貪錢的官吏更容易遭受到臭雞蛋的近距離招待。

"願隨將軍死戰"

"願隨將軍死戰"

已剩下不多的唐軍紛紛高舉著兵刃.眼睛裏是滿滿的狂熱而無畏的火光.如曾華所說,既然決定一戰,那邊讓今天,成為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