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血戰到黎明(三)(1 / 2)

波浪般湧來的守軍已狠狠地撞在了唐軍的防線上.原本一勇而前的攻勢不由為之一滯,傷亡變得更加頻繁.唐軍的陣線雖出現了幾處缺口,卻始終有人填補上來,牢牢守住.

金屬切割肉體的聲音愈發清晰頻繁,慘叫聲和喊殺聲不停地在每個人的兩個耳朵間來回穿梭.吳軍屍體已滿滿地堆滿了交戰的地方,差不多已和唐軍的工事齊平,卻隻是讓人們更方便地通往地獄.

一個唐兵剛剛倒下,曾華就一步踏前頂替了他的位置,手中寒光閃耀,一下結果了一個上去的民兵.作為多年時刻衝擊在第一線的作戰士兵.能活下來便已證明許多東西.

沒有退路的人,隻能向前!

曾華一步步地向前,鋒利的長劍在他手裏靈活地運轉開來,在他的身後是十餘名白憲指派的軍中驍勇.一場場地腥風血雨就在這群凶魔的身前不斷發生.

衝過來的吳軍幾乎都是被曾華一劍刺死或劈成兩截.恰到好處的力量和時機,使得長劍所向,幾近披糜.而他身後的十餘名驍勇更是結成了軍陣,牢牢護住了曾華的兩翼.

突然,吳軍陣中傳出了一陣陣十分急促的鳴嘀聲音.大批衝擊在前線的吳軍士兵不得不退了下來,放棄了脫手可得的勝利.在其弓箭編隊的掩護下迅速地撤往了後方陣地.

劫後餘生的曾華下意識地回頭一看.隻見大片大片和他穿著同樣衣服的士兵正不斷地湧進城內.不過片刻之間,形勢立變.一些後撤不及的守軍紛紛死在唐軍的強弓之下.

過不多久,一員大將在數十名頂盔貫甲的將校簇擁下驅馬來到曾布的身邊.正是北唐軍方的第一人物白憲.

"這把劍終究是沒有丟的."白憲在馬上緩緩地看著剛剛浴血而還的曾華,目光裏滿是長者提攜後輩的寬厚“你做的很好。”

年少時,或許所有的黑暗時光。都隻是為了讓你變得更加的堅強和勇敢。然後?站在你一生中最重要的戰場,綻放所有的光。

生命中,所有的美好都在些艱難之後,靜靜地等候著我們。

太多的思緒在曾華的腦海裏浮湧.太多的情感在曾華的心間徘徊。他知道,從今天之後,自己的征途一如星光晨海一樣浩瀚,所謂富貴榮華,唾手可得。他單膝跪地,沉聲道:"幸不辱命."

馬上的白憲淡淡一笑.此子看似木訥愚笨,實則堅韌果敢.此役北唐聯結東吳諸多門閥,放任四十萬漢軍強攻襄樊不顧.自然是要在壽春這一戰上竟上全功.而韓言的人頭無疑是重中所重.之前監聞局的布置雖然推敲無算,但還是被韓言破壞大半,中伏身死不知凡幾.自己也是費了一番功夫方才牢牢控製了各個城門.

亂世軍功本就是要拿命去搏的.他雖有心提攜曾華,但一切卻最終都是要靠他自己.若是方才他後退半步,縱然才比天高?在他這裏也是永不重用的.

軍隊不是朝堂,謀士可以怕死,文臣可以怕死,皇帝可以怕死.但將軍不可以!將軍若是不敢死,何以統帥千軍決死天下?

"年紀大了,自然是要有一些看人的眼光的."白憲嗬嗬地笑著,眼睛卻一直牢牢地盯著守軍敗退的方向.

孤城困守?諸門陷落?

此刻的韓言莫不要說力挽狂瀾,反敗為勝.若是遲上一刻,身死城中便成板上訂釘再無生還可能.

英雄陌路也不過是這般模樣了.可是韓言卻沒有半分要突圍的意思,反而收縮兵力占據起了城中的主要街道.一步步都透著從容不迫的味道.讓人看不明白到底是想決死城中的故布疑陣,還是心有所持的靜待時機.

"胡有功、謝安祖、李安白、陳奇時"

"屬下在"

"緊守諸城門,約束部眾,絕不可以縱兵搶掠百姓.違令者殺無赦."

"緊遵將令"

"其餘諸將整理本部兵馬,隨老夫一起上前戰上一場."白憲的目光緩緩地掃過眾人,沉聲道"韓言豪情壯語!一寸殺山河一寸血,十萬吳人十萬軍.今夜便看看,到底是誰家鮮血,染紅此間山河.

短短數語,已說的唐軍諸人鮮血沸騰,豪情萬丈.破城殺敵,馬革裹屍.大丈夫當如是矣.

然而城中百姓卻是惶惶不安,縱然是緊閉家門不曾出去一步,他們卻仍然清楚地知道外麵發生了什麼.便是一些和北唐曖昧許久的豪門大族在真正麵臨這一刻的時候也是百感交集.

當年的那一場血洗實在是太多慘烈.曾布破城以後十餘日不封刀,殺人盈野,遍地屍骸.多少赫赫威名的簪纓世家就此灰飛煙滅.此生此世都已是難以忘記那一日的情景.雖說白憲的名聲比之當年曾布好上許多.可是當年城內的百姓卻沒有上下一心,抵禦外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