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中午,陳海有事沒有回家。

老兩口做好了飯,又哄睡了孩子,沒有讓剛剛上班的雨瀟感到一點忙亂。雨瀟也沒有提及當記者的事。

下午,雨瀟去了房管局。辦公室主任熱情地接待了她,十分配合地拿出市裏有關安居工程的文件及房管局擬定的各部門分房方案,又主動給她複印了一份。一再表明他們的分配本著市文件精神,以公平公正為原則,尤其重視對老勞模、老教師的照顧,把黨對人民的關懷落實到具體行動上。

雨瀟覺得他簡直把自己當成了上級領導,又注意到他在講話時不時調整自己的表情,像是對著攝像頭,心中不免覺得好笑。

走出房管局大樓,雨瀟覺得興味索然。主編也要追尋時尚之風,抬轎子、吹喇叭了嗎?那辦公室主任十足的市儈嘴臉真讓人作嘔。但對主編的了解,讓她否定了剛才的想法,職業的敏感,讓她感覺此事絕不會這樣簡單,那看似公正的分房方案裏一定大有文章。

如何才能搞清底細呢?雨瀟邊走邊想。因為離家很近,她沒有騎車。對,應該建議主編,要到安居工程涉及到的基層做一些調查,或許會了解到更有價值的東西。

忽然,在前邊汽車站等車的人群中,她發現了一個熟悉的身影。她快步走過去,來到那人麵前。驚喜地叫道:

“老師!”她像學生時代一樣稱呼自己的班主任。

“啊?噢,是雨瀟啊!”魏老師好像在沉思著什麼,頓了一下才回過神來。見到雨瀟,慈祥地笑了。雨瀟覺得,兩年沒見,魏老師蒼老了許多,笑容裏透出掩不住的疲憊。

“老師,您去哪兒了?怎麼在這兒等車?”

“我到房管局去了一趟。”魏老師的笑容不見了,一絲近乎悲涼的神情在臉上掠過,但隨即她關切的問道:“當媽媽了吧?離開學校,工作輕鬆些嗎?”

“孩子剛過周歲,在報社還可以。”雨瀟回答著,在老師麵前,她完全沒有逃離學校的輕鬆感,反覺有一種愧疚之情。

她大學畢業回母校教書,魏老師像遠嫁的女兒歸來一樣,高興得合不攏嘴。還像當年一樣耳提麵命,為她把好每一節新課的關。學生時代,是魏老師讓她真正領悟了文學之美。《故都的秋》那深沉的憂鬱和悲涼,《項鏈》中女主人公那美麗的幻想和憂傷,都是魏老師引導她領悟到的。她報考中文係,一半源於自己對文學的熱愛,一半源於魏老師的影響。

雨瀟辭職,魏老師是最堅決的反對者。她曾經希望,悟性甚高的雨瀟應該是一個出色的語文教師,應該是一個和自己一樣負責任的班主任。但她知道,人各有誌,在雨瀟去意已決,無可挽回的時候,她尊重了雨瀟的選擇。當時雨瀟看到了老師臉上最遺憾的笑容。

雨瀟離開不久,她也告別了三十三年的教學生涯,離開了學校。雨瀟懷孕後,一直沒有去看魏老師,到現在已近兩年。

“老師,您去房管局幹什麼?”雨瀟反問一句,想擺脫內心的不自在。忽然,她想起主編交給自己的使命,敏感的神經立即繃緊,直覺告訴她魏老師去房管局一定與安居工程有關。

在雨瀟的眼底心頭,魏老師除了課堂、學生,從來沒有過其他值得關心的事;除了學校,也從來沒有過與其他社會部門的交往,甚至包括醫院和商店。雨瀟知道,以前的幾次福利分房,魏老師都讓給了別人,自己一家三口一直住在丈夫單位分給的五十幾個平方的房子裏。她說一家三口分得開住得下就很好了。現在,她自己到房管局來幹什麼呢?而且,她雖然已經退休,也應該找學校解決問題呀?

聽了雨瀟的詢問,魏老師欲言又止,答非所問地說了一句:“孩子該喂奶了吧?你快回去看看吧,我再等會兒,車就該來了。”

雨瀟說:“老師,這兒離我家很近,您到我家坐會兒吧?很長時間沒見您,很想和您多聊聊。”她說著抓住了魏老師的手,像小孩子一樣地搖晃著,語氣也很帶乞求的意味。魏老師慈愛地笑了笑,點點頭:“好吧,去看看你的小寶貝。”

雨瀟帶魏老師來,卻見隻有公公一人在家,他說婆婆帶著剛剛睡醒的孩子出去了,他正要去找他們。說著便與魏老師打了個招呼出去了。

魏老師在雨瀟一百二十多平米三室一廳的房子裏看了一圈,最後坐在客廳的沙發上,沒有說話。

“這是陳海單位分的房,我們自己承擔一半房款。也還算福利分房吧。”

“雨瀟,你好福氣呀。”魏老師無限感慨地說了一句,“個人承擔一半房款,有幾個單位能有這麼大的房子呢?”

“是呀,他們單位的待遇是按沿海城市的標準,比當地要好一些。”雨瀟說著,遞給魏老師一杯茶,又把兒子的相冊拿來給魏老師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