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頑劣的童年(1 / 2)

玩耍是孩子的天性,每個人與生俱有的,隻是隨著時間流逝和環境變化,他們的玩性有了變化。城裏的孩子玩電腦遊戲,滑冰,各種玩具;農村的孩子玩紙牌、玩陀螺、滾鐵環、演正反劇、玩水、玩泥。他們並不會因為缺少某種條件而停止玩耍。隻要有自由的時間,他們就會想去玩,可不像成年人那樣把自己關起來感傷。

雖然牛娃母親對牛娃管教極嚴,牛娃還是和其他小孩一樣貪玩,好在牛娃還是有很多時間玩耍的。在學校,牛娃同其他男孩一樣,玩紙牌,滾鐵環,演正反劇,正反劇中牛娃常扮演反派二號頭目。但是回到家,隻有兄弟姐妹五人,沒有了學校那般熱鬧,卻也有很多有趣的玩耍。

同四叔放牛的時候,牛娃隻能聽聽歌,逗逗螞蟻,爬到樹上仰睡在樹枝上高歌,烤幾根玉米,燒幾個土豆。但是在星期天,同堂哥堂弟一起放牛,那可就算得上爽快的一天了。

每人趕一頭牛,一路狂奔,很快就到了倒“人”字叉口的荒地和樹林了,有些時候還能約上一河之隔的另一道梁的同齡夥伴,那便格外興奮。找一塊幹淨的石頭,從褲兜裏摸出一副牌來,會打牌的便坐著打牌,不會打牌的就生火,拔些蘿卜來犒勞這些玩牌的大哥們,但是,幾個小時過後,某一位大哥輸了,不服氣,扔了牌走了,就這樣,熱熱鬧鬧的聚集卻不歡而散。又有些時候,因為小的們沒有看好哨,牛群跑到了莊稼地裏,吃了莊稼,那便是恐怖的一天了,打罵是不會少的,餓飯也是常常有的,更重要的是可能會引起女人們的吵架,這是牛娃不願發生的,也是其他夥伴也不願看到的。

玩牌隻是他們消磨時間的一種方法,真正好玩的就是玩火。古人常雲“玩火者****”,然牛娃等人卻不這樣認為。火使人類走上了文明之路,如何使用火是人類走向文明的偉大的一步。牛娃等人也正是在有效使用火,他們隻記得“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並不了解“玩火自焚”,但是火的危害他們也是十分清楚的。

冬季是玩火的最佳季節,也是玩火最危險的季節。牛娃和堂兄弟找一塊荒空地,每人拿一根鬆樹枝或者帶葉的樹枝,各自分管一個點,一旦火燒到了預定界限,便開始用樹枝撲打燃燒的幹草。多次試驗後,就掌握了很多經驗。點火時,最怕吹風,他們是決不會在吹風時點火燒荒草的,即使是分隔開的一小塊,因為風一吹,火星四濺,有些時候火星吹到其他荒草區,一不留意便多處著火,那便難以控製。而玩火的重要保障就是分而治之,這樣才能可控製。一旦一連片的荒草被點燃,稍微一點輕風吹起,就無法控製了。

有一次,牛娃一個人放牛來到那片荒地,折斷一根帶葉子的樹枝,在一小片荒草叢裏點起了火,荒草慢慢地燃燒,當火燃到荒草最茂密處,吹起了風,火勢迅速變大,火苗升得很高,荒草燃燒地劈裏啪啦響聲也變得急奏,順著火苗上升的灰燼也落滿遍地,牛娃感覺到形勢不對,雙手握緊樹枝準備撲火,可就當牛娃準備靠近燃燒的荒草時,牛娃感覺到臉被火烤的熾熱的疼痛,根本無法接近,劈裏啪啦的爆炸聲掩蓋了周圍其它一切的聲音。牛娃臉上開始冒汗了,一手拖著樹枝站在遠處焦急的觀察火勢。大約三分鍾後,風向突然反過來,火勢迅速下減,牛娃趕緊舉起樹枝到各個關鍵點撲火,大約兩分鍾後,牛娃終於把所有可能複燃的火都撲滅了。撲完火後,牛娃才暗暗的放下心來,那時已經全身濕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