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吃貨的世界(2 / 2)

首先將魚洗幹淨,用適量鹽摸在魚的內外,將鍋燒熱,倒上適量菜油,當菜油上麵浮著的泡沫全化了(隻有純菜籽油才會有泡沫,城市的人是見不到的),取切好的生薑片七八片,剁碎的三顆量的大蒜,十幾個泡濕的幹辣椒,一拙(大指,食指,中指捏在一起的量)花椒,放進鍋中,鍋鏟翻拌,聞到香味邊加入一大碗水,放進少量鹽,辣椒粉,五香粉,蓋上鍋蓋,大火煮五分鍾,揭蓋,加小碗水,當水再次沸騰,將魚倒入鍋中,微火悶幾分鍾,一碗美味的魚湯便可出鍋,撒上一些蔥花,便是一份絕美的鮮魚湯。當然還有其它加醬不加水的紅燒魚,醬水都不加的炸魚……其實,農村人做菜從來不講究配料的,有什麼便加什麼,出什麼便吃什麼。

春天的美味往往不止這些,另一種美食需要付出的比斑魚更多,得付出自己大半個晚上的代價。四叔帶著牛娃,各自拿著一把竹片做的夾子,打著一把裝電池的昏暗的手電筒,在田邊搜索。這種夜間活動不止是牛娃和四叔,全村大半的男人晚上都會帶著手電在田邊,堰池邊搜索。當看到一個小小的黑色的頭冒出水麵,便迅速的撐開夾子,伸過去,夾著它的脖子,又迅速地放進準備好的蛇皮口袋或者桶裏。最後提著一大包或者半桶沉甸甸的收獲回到家裏,打開桶蓋,半桶青黑的吐著許多粘液的黃鱔。

四叔熟練的剝了二十幾條肥大的黃鱔,洗幹緊,切成小截,牛娃剝好了蒜,刮好了生薑,洗幹緊了幹辣椒等一些需要處理的調味料,四叔將自家的貴州爐生了火,放上吊鍋,鍋中的最後一滴水汽化了,便倒了菜油,油燒熱後,四叔把生薑和濕幹辣椒放入鍋中,用鐵勺翻拌,聞到香味後,又加入花椒,自家做的豆瓣醬,炒了一會兒,便將鱔魚肉倒入鍋中,翻炒兩分鍾,加進去一大碗半水,放入辣椒粉,五香粉,鹽,蓋上鍋蓋,中火煮了二十分鍾,揭開鍋蓋,加入蒜泥,翻拌片刻,一鍋熱氣騰騰的美味的鱔魚就好了,四叔拿來兩個碗,一個杯子,倒了半兩白酒,和牛娃在半夜津津有味的吃起來。鱔魚在牛娃的嘴裏,牛娃用舌頭一攪,骨頭和肉就分開了,牛娃的碗旁留下一小碗骨頭,四叔的碗旁留下一大碗骨頭。牛娃還喝了半碗湯,最後四叔不允許牛娃再喝,否則會拉肚子,牛娃才止住嘴沒再喝。那晚,牛娃一直在回味那頓美味的黃鱔宴,直到淩晨五點牛娃才睡著了,可是第二天十點時,牛娃就忍不住起了床上廁所,雖然牛娃付出了以拉了兩天肚子的代價,但是牛娃還是十分懷戀那晚的黃鱔。

而四叔一早就出了門,去街上賣黃鱔了,四叔回家後,分了牛娃五元錢,在牛娃眼裏,五元錢可是個不小的數目啊!它可以買兩包豆皮,也就是六十根,如果牛娃每天吃一根,可以吃六十天,還可以買十包方便麵,還可以買?牛娃就不甚清楚了,隻能到了街上問了小吃店老板,才能知道。

對於吃,還有很多,比如牛娃長期視為第一獵物的竹雞,香噴噴的燒包穀,燒土豆,烤紅薯,自家果樹上的桃、李、杏、等,還有放學路上的草芯,蘿卜,映山紅(有人吃了流鼻血)刺萢,田坎邊上的地瓜兒(不是地瓜,一種很小的隻有大拇指大的果實,紅了便可剝了皮吃,但是許多裏麵有蟲子,味道很甜),秤砣(非稱秤用的那個鐵疙瘩,一種藤蔓植物的果實,比小拇指還小的球形果實,紅透了便能吃)。

吃貨的世界,不止是吃,有許多吃路上的趣事陪伴,才妄不為吃貨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