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兵家四部聖典(一)(2 / 2)

“敢問呂先生何時能到楚州?”楊再思問道。

左邊一文士抱手說道:“回二公子,家師此時正在毫州刺史府中做客,估計五、六日後便能至楚州。家師特命我等提前來楚州,告知二公子一番。”

最左端文士也行了一禮,接著說道:“在下呂征,見過楊公子。”說著指了指身旁那人,道:“此乃家弟,呂勝。”

楊再思也回禮道:“兩位先生不必見外,在下久聞呂太公大名,今日得見他的後人,實乃三生有幸!”

呂勝說道:“家師呂文長正是呂太公第二十三代傳人。我等可算不得太公後人。”呂勝、呂征兄弟本是流落街頭的孤兒,呂文長自幼收養兩人,待如己出,傳其所學,領著他倆一並遊曆四方。名義上雖是師徒,但感情更甚親生父子。

陸承空聽後心中一驚,暗道:“呂太公……難不成是《太公二十四篇》的呂太公?”

傳聞呂太公乃是幾千年前的三朝丞相,深明兵法戰策。太公早年窮困潦倒,卻不忘心中誌向,雲遊四方,習盡天下之學,然而卻擇主不遇,直至年老時,在渭水河旁借釣魚之機靜待能識自己的明君。當時周文王正四處尋訪能人,於渭水河旁終遇太公。

之後,周文王、周武王在太公的輔佐下,周之威名遠播四方,天下諸侯都歸心向周。最終,商亡周立,大業終成。‘後世之言兵及周之陰權皆宗太公為本謀。’此一說法,直至今日。呂太公自是稱得上‘兵家之鼻祖,軍事之淵藪’,後人稱太公為‘百家宗師’。

楊再思頓時起了興致,說道:“當今天下,兵家有四部聖典,正是這《太公二十四篇》、《陸聖兵法》、《太白遺策》、《虎吟經》。今日得見呂太公的後人,實乃楊某之幸啊!”

呂勝微微一笑,回道:“都說楚州的楊公子乃是人中龍鳳,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在二公子麵前,我等太公後人又何足掛齒!”

楊再思聽出了呂勝的恭維之意,回道:“世間傳說,此四部兵家聖典,精一者便能得天下。再思也曾讀過這四部兵書,可仍有諸多疑惑,今日正好有機會請教呂先生,望先生不舍賜教。”

呂勝正色說道:“請教可不敢當,敢問二公子的《太公二十四篇》從何而來?”

楊再思說道:“自是從楚州書肆所得。”

呂勝搖搖頭說道:“世人所傳的《太公二十四篇》僅是殘缺之作。”

楊再思聽後心中不解,楚州的書肆在大唐可是數一數二,此中書籍怎會殘缺?

見楊再思疑惑的樣子,呂勝哈哈笑道:“楊公子有所不知,先祖呂太公確是所著《太公二十四篇》,但怎麼能傳與外人。世間流傳,僅是其中十之一二罷了。”

陸承空又給眾人斟了酒,從前雖不曾做過店小二,但沒吃過豬肉也見過豬跑,倒酒的手法學得是有模有樣。他聽見眾人在談論兵法,心中來了興致,於是一邊斟酒,一邊豎起耳朵。

楊再思若有所思說道:“原來再思平日所學的兵家四部聖典,都是殘缺之本……難怪天下名將少之又少啊!”

酒過三巡,眾人皆有些醉意。

楊再思臉色微紅,問道:“子騫啊,這武舉的官文什麼時候才能到楚州?”

宿子騫一人就喝了大半壇酒,卻無絲毫醉意,清醒著回道:“上個月我與老爺才從長安回來,那時官文才一並發出,最多再過幾日就能到楚州。”

楊再思點點說道:“那正好……”

安紹文說道:“過幾日呂先生到了楚州,若是得他指點幾番,咱大唐第一個武狀元定是公子的了!”

楊再思自幼便覺文官哪有武將威風,早年朝中就傳出要開武舉的消息,他日盼夜盼,終於給盼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