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剛調到《朔方日報》的陳立婷這兩天急得吃不下睡不好,她的一篇稿子被審了三遍都沒有過關。拿著稿子找到常言辦公室的時候,還沒說話先掉下了眼淚,她對常言說:“常大哥,快愁死我了,你幫我看一下這稿子有什麼問題,這一遍再通不過,我隻好上吊去了。”
常言忙請她坐下,問她是什麼事愁成這樣。陳立婷告訴他,《朔方日報》開設了個專欄名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大家談”,不是讓“大家談”而是要“大家”談——要求對每個市的市長做一篇訪談,講述當地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經驗與思路。因為陳立婷是從西州調來的,對西州的情況比較熟悉,就把采訪西州市長李長民的任務交給了她。陳立婷接到任務很是認真,找到在中鎮開會的李長民足足采訪了一個多小時,很快寫出了第一稿《再造一個新西州——訪西州市長李長民》。按規定這類稿件要送領導審閱簽字,陳立婷把稿子寫好後送給李長民,以為簽個字以後就可以傳回報社交差了,沒想到當時就碰了釘子,李長民看過之後,沒簽字就退了回來,說稿子沒有寫出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重大意義。陳立婷不敢怠慢,午飯也沒顧上吃又趕著寫出第二稿,標題也改成《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勢在必行——訪西州市長李長民》,她還為自己的高效率暗自得意了一回,以為這下子肯定過關,誰知道李長民二話沒說又給退了回來,說這一稿寫得沒有突出西州特色,還不如上一稿。陳立婷被退了兩次稿,這下有點找不著北了,連夜加班絞了一夜的腦汁,又寫出第三稿,第二天送給李長民審,這次她把稿子的謀篇布局做了大的調整,按照論文的結構,加入了散文的筆法,標題也改成了《西州明天會更好——聽西州市長李長民描繪藍圖》,沒想到李長民一邊上車一邊把稿子甩給她,說:“小陳啊,《朔方日報》是一張大報,你從《西州晚報》調過來,要加強學習啊!”說完關上車門頭也不回地走了。
陳立婷對常言說:“李市長從頭到尾沒有提一句具體的意見,我都不知道再改該從什麼地方改起了。當官的真難伺候啊!”
常言把陳立婷寫的前後三篇稿件拿來看了,沒看出什麼毛病,又向陳立婷要來當時的采訪筆記,覺得稿子寫得也還算比較到位,盡管不怎麼出彩,但也沒什麼出格的地方,實在想不出李長民為什麼要再三為難這個小姑娘。他想到後來對陳立婷說:“你把這一專欄前麵發過的稿子給我看看。”陳立婷在常言的辦公室報欄上找到《朔方日報》,翻出前麵發過的專欄給他看。專欄刊發的順序是省城中鎮,然後是東嶺市和南川市。陳立婷說:“西州排在第四篇,正等著見報呢,他不肯簽字,我該怎麼辦啊。”
常言仔細看過,又到網上打開《朔方日報》的電子版,把前三篇文章複製到WORD文檔裏,這回看出了端倪。他說:“我幫你改一遍吧。”說完拿過陳立婷的第一稿,又在第二稿裏找了一段話加進第一稿的文中。然後他告訴陳立婷:“這回你再送李長民審,應該能夠通過了。如果再通不過,我幫你罵他去,都是新聞單位出來的,何苦這麼為難同行?”
果然,陳立婷忐忑地把這次的稿子送給李長民後,不到半小時就簽字通過了。
陳立婷問常言:“常大哥,你真神了!怎麼知道這回的稿件一定能通過?我看稿子也沒有大的改動,你一定要告訴我,我寫了三遍不如你改過一遍,毛病到底出在哪裏了?要不然下回再犯同樣的錯誤,我就慘了。”
常言告訴她:“哪兒也沒毛病,問題隻是出在稿件字數上。你注意沒有,中鎮的稿子發了一千零二十字,東嶺和南川的稿子都是九百五十字,你寫的那三稿都不足九百字,李長民自然不願意西州的稿子發得比別人短,所以不肯簽字。我給他加到九百八十個字,比東嶺和南川還多三十個字,排到了省裏的第二位,這樣很快就通過了。長民這個人,心機太重。”
陳立婷聽後,吸了口涼氣說:“既然這樣,為什麼李市長他不明說呢?”
常言說:“這就是你不懂政治了,這種意思他怎麼好意思說出來?領導的意圖是要下級領會的,什麼都說明白了,還叫什麼領導藝術?政治家辦報,不是說讓你當政治家,而是讓咱們給政治家辦報。我看你新聞算是白學了。新聞是人學,不僅要琢磨稿子,更要琢磨人。要不然,你早晚讓政治家給辦了。”
陳立婷歎道:“我真不知道官場和報社的水這麼深!看來我真的不適合做時政新聞,還是回頭去當文體記者好了。”
常言說:“在報社幹哪一行,道理都是一樣的。你不會搞政治,政治就會搞你。”
省政協秘書長董明海打電話給常言,問他什麼時候有時間見個麵,有點事情談談。常言對他的遭遇很是同情,聽了以後不敢怠慢,對他說:“如果你有空,我現在就去您辦公室。”董明海說:“我現在是在政協工作,什麼時候都有空,我在辦公室等著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