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因此佳機,給北伐軍造成反攻的機會。
衛立煌部、張貞部,在鬆口和茂芝關開始對聯軍進行頑強的攻擊。
鬆口鎮雖不大,因房屋多為洋樓,極易防守,聯軍劉俊部見北伐軍意圖攻打,遂利用北岸的屋頂,同時散開部隊,占盡附近丘陵地帶,以大炮和重機槍對北伐軍進行瘋狂的掃射。衛立煌,年僅二十九歲,字俊如,安徽合肥人,早年曾入漢學兵營,1917年任孫中山警衛排長,次年編入粵軍許崇智部,曆任連長、營長、團長、旅長。國民革命軍改編後,任第一軍團長。衛立煌的攻擊部隊,大都在南岸河堤上,雖然也有掩體和戰壕,但因地勢較窪,受敵瞰製,而且敵聯軍武器精良,火力交織,根本擋不住聯軍的猛烈炮火,大部分工事被摧毀,加之部隊連續作戰,每日多有傷亡。
衛立煌扯著沙啞的嗓子,命將士頑強抵抗,但不得不時時向總指揮請求增援。總指揮部交通處長符昭騫多次與何應欽麵商,但由於側翼部隊受到敵聯軍的牽製,總是不能上來,聽到衛立煌請求援兵時,符昭騫便說:“俊如,你無論如何也要頂住,我再向總指揮請示,援兵馬上就到,你頂住一分鍾,就為攻閩贏得一分鍾的勝利。”
由於仗打得太殘酷,後來,符昭騫因手無援兵,都不敢接電話了。
鬆口之戰打到第三天時,白天戰況更為激烈,是夜卻降起了滂沱大雨。衛立煌又打來電話給指揮部說:“現在情況很危險,如果敵人知道韓江深淺,就可能涉過來,那情況可就遭了。部隊體力不支,隔江還能造成威力,若敵人涉過江來,就很難說了。指揮部要盡快想一個好辦法。”
符昭騫說:“我盡快與總指揮想辦法,你還要率弟兄們苦撐,現在我軍主力正在向敵人迂回,不久就可以達到。”
符昭騫和衛立煌的擔心並非多餘,若敵聯軍真冒進渡江,將會給整個戰局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東路軍欲將敵聯軍合圍的計劃就可能流產,符靈機一動,向何應欽建議說:“我們可派兵在南岸遠方分成數路縱隊,以火油灌入竹筒中,列炬前進,作為後方部隊不斷增援的假象。敵聯軍必以為是大部隊到來,不敢進犯,待天亮至黃昏,我們將爆竹放入鐵筒內,聲音類似機槍,以壯聲勢,敵聯軍以為我部重機槍多,必也多疑,不敢涉江。”
何應欽采納了這個“戰術”。果然,敵聯軍未敢來犯。
這時,何應欽主力部隊合圍完成,在鬆口的背後和兩側打響。
部隊僅激戰一天,鬆口之敵大部分被消滅,除小股部隊逃回福建外,多數被殲。廣東境內茂芝之敵,正與國民軍打得難解難分之時,何應欽對廣東境內之敵合圍成功,衛立煌部及時迂回增援,將進犯茂芝之敵全部消滅。
這次戰鬥,開始時是苦撐,後來的戰況就成了一邊倒。
敵聯軍潰不成軍,大多自動繳械,此戰役得步槍三萬餘支,大炮三十餘門,各種輕重機槍無數。
何應欽保衛廣東之戰,打了七天,因此戰衛立煌立了頭功,遂升至第十四師少將副師長。原來,歸東路軍指揮的附義部隊賴世璜第十四軍,從贛南迫汀州,何應欽再接再勵,率左、中兩路軍,直入永定。聯軍李鳳翔下轄曹萬順、杜起雲兩個旅在蕉嶺通電起義,所部被何應欽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十七軍。曹萬順和杜起雲分別被委以第一、二師師長。何應欽命譚曙卿所部第三師向永定發起猛攻。周蔭人親率衛隊團、手槍營、敢死隊進行拚死的抵抗,經過一晝夜的激戰,周蔭人部下兩千餘人被殲,永定城被北伐軍所克。周蔭人率殘部連夜逃往龍岩。駐兵峰市的孫雲峰,得知永定城司令部被攻,急忙率部增援,卻迎頭碰上了馮軼裴部,將孫部迅速擊潰。
永定戰鬥結束後,才開始了何應欽合圍計劃的最後實施,譚、馮兩軍會師鬆口,與劉俊展開了空前的激戰,將敵聯軍第三方麵軍全部就殲於韓江北岸。劉俊率殘部逃命時,又被民團所截擊,亂中喪命,其殘部全部就擒。
周蔭人部在閩、粵邊境連連失利後,節節敗走。
何應欽東路軍殲滅正麵之敵後,在三河壩稍稍休整後,分路向永安、龍岩、適中、南靖前進。一路上雖然有幾次小小的阻擊,但沒遇到主力敵人,就是在漳州和泉州也未遭到敵聯軍的抵抗,一直走到福州以東的永泰,才遇到周蔭人的阻擊。
周蔭人為了保住福州,結集了閩南及福州的殘部,在永泰以東的多山地帶,作困獸頑抗,利用有利地形,阻止北伐軍向福州進軍。
雙方一經接觸,何應欽急命第三師在左,第十四師在右,並以王文瀚五十八團為總預備隊,向敵聯軍守敵發起了攻擊。因敵占有有利地形,雙方相持兩天,敵集中優勢兵力,並將炮火集中起來,向馮軼裴師右翼猛烈轟擊。不久,敵聯軍撕開馮師的防線,並投入大批兵力,喊聲連天,準備將戰果擴大。聯軍來勢凶猛,先頭部隊已經衝到北伐軍的炮兵前沿陣地。
這時,炮兵連長向上司報告,準備毀炮撤退。衛立煌目擊險惡形勢,乃自告奮勇,要帶隊從敵右翼迂回敵腹背。這個要求得到馮軼裴的同意,同時又將自己的衛隊團調來,讓衛立煌直接指揮。衛立煌得令後,迅速穿插。
此時的敵人,見到北伐軍正在炸炮,為暫時的勝利衝昏頭腦,急於攻進,將開放隊改為進行縱隊,向北伐軍急急攻來,哪裏料到衛立煌部突然出現,攔腰橫截,衝散聯軍的縱隊勢,直接攻入指揮所。聯軍猝未及防,指揮失靈,秩序大亂,紛紛倒退,立刻呈現兵敗如山倒的局麵。師長馮軼裴馬上下令急追,王文瀚的預備隊此時當了急先鋒,將敵聯軍窮追到閩江東岸南台附近,將其殲滅。
鬆口、永泰之戰,周蔭人的四個方麵軍基本喪失戰鬥力;劉俊第三軍全部被殲;李鳳翔的第二軍潰不成軍;孫雲峰第四軍逃至長汀,受國民革命軍第十四軍賴世璜牽製,唯有第一方麵軍張毅損失較小,率萬餘名官兵退守漳州,構成東路軍討閩的主要障礙。
何應欽在發表《討閩宣言》一個月後,督師東指,11月8日進占漳州。聯軍張毅自知不敵,且戰且走,月底至烏龍江南峽一帶,作渡江占領福州的打算。
此時,打敗張毅是全麵進入福建關鍵的一步。
國民黨和共產黨雙方都派人做海軍總司令楊樹莊、第一艦隊司令陳季良和海軍混成旅長林忠的工作,並舉行攔截張毅的談判。張毅所部,若得不到閩海軍的協助,他就不可能登陸成功,因而說服閩海軍投效革命成為戰局發展的關鍵。
11月底,閩海軍同意歸屬東路軍。
11月28日,海軍混成旅長林忠奉命從廈門領林誌棠等兩個團,協同駐守馬江的第一艦隊,參加截擊張毅部。
張毅也是窮途末路,11月30日,先頭部隊兩千餘人渡過烏江,可還未清醒過來,在峽兜遭到海軍“楚同”、“江遠”兩軍艦的炮擊,天空中還有廣東派來的飛機助戰。張毅先頭部隊全部被殲,手下萬餘人,因無船過江,又眼睜睜看著海軍炮擊,而身後又有東路軍隨尾追擊,自知不敵,將部隊退守南港一帶。
東路軍見張毅負隅頑抗,為了盡快解決戰局,決定將張毅部誘至瓜山,死死圍住後,發起猛烈進攻。激戰兩晝夜,張毅官兵被生俘一千餘人。這種情況下,張毅被迫接受改編。
東路軍進駐福州,已是一座空城,守敵全部逃光。12月18日,何應欽喜上眉梢,電告蔣總司令,東路軍全麵大捷,進入福州,兵不血刃。
這時,頑敵張毅還押在東路軍的指揮部內。作為東路軍總指揮何應欽倒不想殺他,想到北伐正需要軍事人才,張毅雖然頑固,可也是各為其主嘛!張毅當然對何應欽不殺之恩,感激涕零,孰料兩天後,烏龍江南岸瓜山、南港百姓等九十六鄉災民代表,來到福州請願,要求東路軍嚴懲殃民的張毅。
這一來,何應欽也隻好順應民意,遂傳令將張毅押至軍法處問罪,是日槍斃於東郊藍門外。
東路軍入閩可謂一帆風順,除了打兩次較大的戰役外,直下福州,真稱得上是兵不血刃。此時李鳳翔隻身逃命。周蔭人遂於十二月逃往建甌,受到剛從江西入閩歸東路軍指揮第二軍第六師的襲擊,在師長戴嶽和黨代表肖勁光的直接指揮下,消滅了周蔭人兩個團,繳槍兩千餘支,餘下殘部,竄往閩西、閩北。周蔭人見大勢已去,逃往浙江,與孟昭月部會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