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伐革命篇】36 確保實力將軍去職 平息事端槍殺無辜(1 / 3)

【北伐革命篇】 36 確保實力將軍去職 平息事端槍殺無辜

馮玉祥成為眾矢之的,為免得引火燒身,保存國民軍的實力,選擇了以退為守。段祺瑞對馮玉祥的忽然辭職,深感意外,為了平衡各方勢力,他還得把這個政府硬撐下來。

國民軍中的高級將領,隻有胡景翼是個真正的革命者,深受三民主義的影響,無奈他在孫中山去世不久,也因疔毒發作,撒手西去。國民軍第二軍由嶽維峻接任,他雖是馮玉祥的好朋友,但私交畢竟是一種道德的約束,當政局一旦有所演變,在巨大的利益麵前,道德對這些舊軍人來說,就顯得不那麼重要了。孫嶽是北京政變的主要人物,對馮玉祥的話,也是根據利益取舍。麵對複雜的局麵,馮玉祥深感時局艱難,想保住國民軍,不能讓部隊卷入戰爭,最好的辦法就是自己下台,一方麵可以消除國民軍對他個人的離心力,一方麵又可以轉移吳佩孚和張作霖的目標。

1926年元旦,馮玉祥除表示自己下台,還擬就一個計劃,就是讓第一軍退出北京,保全實力,指令張之江繼任西北邊防督辦,李鳴鍾繼任甘肅督辦,宋哲元為熱河督統,鹿鍾麟調任綏遠都統,鄭金聲為察哈爾都統。

馮玉祥去意已決,將將軍們召到張家口討論這個問題。

眾將軍聽到後,大不以為然,堅決不讓馮玉祥辭職,而且發誓要同吳佩孚和張作霖見個高低。

鹿鍾麟首先對馮玉祥說:“煥帥不能這樣輕易丟下國民軍,北京革命,開創了新紀元,現大事還沒有做,吳佩孚虎視北京已久,張作霖對將軍也是切齒仇恨,煥帥初衷雖然可嘉,生怕國內又起戰火,可國民軍這杆大旗一旦倒下,誰還能把它再樹起來。當今世上,惟有煥帥能擔當此重任。”

李鳴鍾等將軍也都隨聲附和,不同意馮玉祥這樣輕易辭職。

馮玉祥好久沒有言聲,雖然他對這種局麵也不感到意外,但看到將軍們對自己如此忠誠,心裏還是很感動的,他說:“國家興亡,人人有責,現在正是關口,如果國民軍硬挺下去,最多也是殺出一條血路,那樣太不值了。我雖然不在其位,可我心裏也在關注著你們,部隊不是還掌握在你們的手裏嗎?何必要引火燒身呐。這件事,我想了好久,眾將軍不要說了,我去意已決,隻是希望將軍們要保住部隊的實力,精誠團結,從此以後,也不要叫國民軍了,這個名義今後也不再沿用。”

最後,眾將軍見馮玉祥態度堅決,大家突然跪下來,以求馮玉祥改變主意。

馮玉祥厲聲說:“你們都給我起來,成什麼樣子,我不想讓你們當我馮玉祥一人的走狗。我剛才的話,已經說得很明白了,軍隊是國家的,雖然指揮權在你們手裏,但也不要忘記,部隊為誰打仗。”

大家見馮玉祥真動怒了,有些掃興地站了起來。馮玉祥見狀,也覺得自己有些過火,態度又溫和下來,解釋他的苦衷,最後,他讓眾將軍聽他一句,不管局勢怎樣變幻,也要保住自己的部隊。

馮玉祥的引退,也並非像他自己說得那麼好,為民為國,實際他也是有苦難言,為保實力,他通電全國辭職,可在電文中,卻又說是為了和平和共同對付奉係,他也願意同吳佩孚化敵為友。馮玉祥表麵是辭職,國民軍的事還是過問,由於軍餉的來源,他又計劃北京的部隊暫不能撤出,還派心腹到漢口麵見吳佩孚,表示願意精誠合作,始終不渝。

馮玉祥的大將張之江也公開歡迎吳佩孚“入京主政”。這—來,就充分暴露了馮玉祥的引退是為了所謂的“統一和平”。馮玉祥處在觀望之中,實際上是腳踩三隻船,一隻是吳佩孚的,一隻是國民黨的,一隻是共產黨進步勢力的。

馮玉祥處理完諸事宜後,由張家口赴平地泉小住,閉門謝客,聲稱在適當時他將取道庫倫出國考察。

吳佩孚和張作霖,對馮玉祥的下台,知其不過是虛晃一槍,他們已同列強達成默契,決意要消滅馮玉祥的國民軍,怎麼可能因為馮玉祥去職,就肯輕易罷手。吳佩孚、張作霖、閻錫山、張宗昌等組成討赤聯軍,向國民軍發起了大規模的進攻。他們將廣州政府稱為“南赤”,馮玉祥稱為“北赤”。不過,吳佩孚到底是個秀才,做事多些章法,在進攻國民軍時,他還打出了“護法”的旗號,以迷惑人心,但他究竟護什麼法?是曹錕頒的“憲法”,還是民國的“臨時法約”呢?若是前者,吳佩孚就得恢複曹錕的總統地位,這樣自然要引起公憤;如果是後者,那個法約已經被舊國會所取消了,而且現在也不大可能召集一個全國性的新國會。

吳佩孚意欲出山,身後就湧出一批如吳景濂、張伯烈之流的風派人士,以舊國會議員的身份在漢口發出聯名通電,要求恢複民國十三年顏懷慶內閣,並攝行總統職權,國會可以自由集會,選舉繼任總統。

吳佩孚竊笑,段祺瑞卻哭喪著臉,自從徐樹錚不明不白死去後,他也是惶惶不可終日,生怕什麼時候發生意外,有臨時執政這個金字招牌,還多些安全,一見到吳佩孚和他的門徒發出的通電,心裏更是不安,不用說這是衝著他段執政來的,究其因,他這個執政還不是在打破法統的基礎上產生的。

段祺瑞失去小徐,就覺得關鍵時誰也指不上,動輒亂發脾氣,觀眼下時局,馮玉祥雖然表示擁護他,但也是動嘴,行動起來不那麼熱心,再一辭職,情況就更複雜了。

這時,許世英跑來,給段祺瑞獻上一策說:“首相不如來個假退真守。”

段祺瑞正在愁中,問說:“你這是什麼意思?”

許世英說:“我看現在局勢大亂,不妨來一個辭職通電,以測探各方麵態度,也好打消吳佩孚對各界的影響。反正現在四分五裂,也沒有人願意出這個頭。通電發出後,必然有各界出麵挽留。”

段祺瑞覺得這個辦法值一試,他認為現在沒有人願意當這個大總統。

許世英將準備好的電文讓段祺瑞過目,上麵寫說:“執政日期到1月15日屆滿,而民國會議召集無期,本人不願繼續執行政務,因此自16日起不再視事,政權交由國務院負責代行。”

段祺瑞基本滿意,可有心腹又說:“現在是責任內閣製,執政不易表態,而且國民黨閣員於右任、易培基也都等著執政下台,有此通電,反而弄巧成拙。”段祺瑞一聽這話,心有些打鼓,可為了最後的機會,還是同意將電文發出去。他不曾料到的是,還沒等這個辭職的電報發出去,在京大小報紙全部發了號外,將電文一字不落地登了出來。

段祺瑞醒過悶來,許世英突然要求辭去內閣總理一職。

有閣員懷疑這事是許世英搞的,他指天罵地起誓,聲稱自己問心無愧。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因電文泄露,內閣討論修改電文之事,有閣員要求把“自16日起不再視事,政權交由國務院代行”刪去。

許世英堅決不同意,他說:“如果那樣,這封電報還有什麼意義。”

這時,平日對許世英就無好感的秘書湯漪說:“既然不能修改,那何必還開什麼會討論,你自己獨斷專行好了。真沒見過,都什麼時候了,當了總理還想攝政,真是豬狗不如。”

許世英這個總理本來就受著委屈,聽到這種話,哪裏還能忍下氣來,他說:“你是個混蛋,誰再幹這個總理,誰就是豬狗。”

當天許世英就向段祺瑞遞交了辭職書,自己躲進了德國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