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伐革命篇】35 執意反奉全軍覆沒 智者誤算廊房丟命(1 / 3)

【北伐革命篇】 35 執意反奉全軍覆沒 智者誤算廊房丟命

郭鬆齡灤州起兵反奉後,又拉上李景林,但李景林的家眷在沈陽張作霖手中,他隻能暗中支持。奉係支持郭鬆齡的還有魯督張宗昌,張出於野心,僅僅是在口頭上,無誠意可言,郭並不信任他。

馮玉祥表麵上通電保持中立,卻將國民軍又開回北京,並派兵出喜峰口直驅熱河。

顯然,馮玉祥的中立是假的,而且他還在電文中列舉奉軍鎮壓工人及武裝奪取地盤的種種罪行,實是對奉係發難。

此時段祺瑞的日子也非常難過,學生運動風起雲湧,使他一度要求辭職,並連連打電報給馮玉祥,讓他到北京來討論去留的問題。馮玉祥拿不出什麼主意,隻能發電“懇留”。段祺瑞日子不好過,可當今複雜局麵,還不能使他堅決引退。

11月28日,示威者組成“革命敢死隊”,衝擊段祺瑞吉兆胡同的住宅,因為鹿鍾麟趕到,派出一營士兵,才未讓示威者闖進門。遊行群眾沒能達到目的,又舉行露天大會,要求段祺瑞辭職下台,打出的橫幅都是“段祺瑞下台”、“解除執政府衛隊的武裝”、“打倒軍閥,建立國民行政委員會”等。鹿鍾麟對群眾解釋,他本人願意服從民意,但希望群眾不要激動。可已經動起來的人們,哪裏還能安靜下來,他們一路搗毀了章士釗、李思浩、朱深、姚震、曾毓雋、梁鴻誌、葉恭綽等人住宅。示威群眾29日又在天安門舉行會議,要求解散關稅會議,懲辦賣國賊,並當眾焚毀段祺瑞的照片。這些行動,說明了北方革命勢力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達到了從未有過的高潮。

段祺瑞想采取強製手段,但北京在國民軍的控製之下,他也還不敢太過分。馮玉祥還沒有推翻段祺瑞政府的決心,所以當段祺瑞的代表讓他表態時,他還是表示擁段,並讓鹿鍾麟約束北京市民的行動,免得使北京陷入無政府主義的狀態。

同時,郭鬆齡反奉也拉開戰幕,當張作霖得知不可能使郭回心轉意時,將免職的楊宇霆從大連召回,並派飛機在灤州一帶撒傳單,希望能召回部分子弟兵。由於沒有效果,張作霖隻得對郭鬆齡開戰。

郭鬆齡槍決了路過灤州的奉係健將薑登選,為了取得日本人的中立,他還特意任命著名親日派殷汝耕為外交部長,自任東北軍國民軍總司令。

郭鬆齡與張作相的部隊在興城大戰,因為郭鬆齡有準備,一經交火,張作相部便退往錦州,三天後又退守大淩河,並將大淩河鐵橋破壞掉,以阻止郭鬆齡部前進。這時的奉軍,關內僅剩兩個旅,張作霖使用緩兵之計,利用張學良的關係,請郭鬆齡暫緩攻擊,聲稱政權交接之事可以商量。

錦州很快失守,就在張作霖準備離開沈陽時,日本人出麵了,作為幫助奉係的代價,開口就要在南滿鐵路中獲得七條鐵路的商租權。張作霖這時哪裏還能想得太多,滿口答應。這就是引發“黃姑屯炸車案”的最初契因的“日張密約”。

進行密談的是日本關東軍司令白川,他到沈陽後,向張作霖提出關東租借地租期、南滿鐵路管理權延長九十九年以及日本在滿蒙享有特權的條件。最初,日本人在張作霖和郭鬆齡兩人之間尚未取舍,由於郭鬆齡改稱國民軍,與馮玉祥聯手,而張作霖又痛快接受了日本人的條件,日本決定支持張作霖。

關東軍馬上撕下中立嘴臉,向郭鬆齡和張作霖發出正式警告,如果雙方任何部隊侵入南滿鐵路附屬地及日本警戒區內,日軍將解除其武裝。借此,日軍大批進入南滿沿線。內閣授於白川為處理沈陽事件的全權代表。張作霖得到日本人的支持,腰板直了,幾天前說出的“和平交接政權的事好商量”之話,也不算數,也敢張口罵馮玉祥“為人中妖孽,世界凶徒,中外共憤,天地不容”了。張作霖命張學良回奉天,調動朱繼先的預備軍三旅兩團,搜羅所有大炮,與郭鬆齡決一雌雄,因為沒有足夠的炮兵,張學良命技師、技工充當炮手,還雇傭了不少日本炮手。張作相率吉林部隊投入戰鬥,吳俊升也率穆春、張萬卿、萬福春等黑龍江騎兵部隊星夜趕來。

巨流河沿線上,奉軍七萬人之多,而且這些兵都是張作霖的嫡係部隊,因天氣寒冷,都新添了皮大衣,發了雙餉,士氣正旺,而且這些部隊雇傭思想嚴重,認為郭鬆齡吃著張家還打著張家,不是人。

決定郭鬆齡和奉軍命運的這一仗中,日本人起了很大的作用,但也不能否認張學良的膽識和他的軍事天資。

當時包括張作相等奉軍高級將領認為,如郭鬆齡不在巨流河與奉軍決戰,而采取迥回戰術,那奉軍將處於很被動的局麵。張學良說:“我深知茂宸用兵,他就是不怕打硬仗,你越是硬,他越是往前衝。而且他現在氣勢正盛,又有自己的炮群,認為打進奉天也是早晚的事。我所以在巨流河安置重兵,也在於茂宸善使炮兵,他又不知道巨流河一帶已經集結了大量重炮,很可能在此和我們決一勝負,從他的性格來說,這也是他唯一的選擇。”

事後,證明張學良對郭鬆齡的判斷是正確的。

郭鬆齡部,由於日本人的幹涉,他準備采取從營口進軍的戰術因日本人阻撓而流產,與他有協約的李景林,一直觀望。這就使郭鬆齡不得不防著李景林背後給他一刀,而將部分軍隊駐守山海關,以便斷後,提防李景林部。這一來,郭鬆齡的實力就大大打了折扣。郭鬆齡能指望的馮玉祥遠在內蒙,而且郭鬆齡為了部隊革新,槍殺薑宇亭,在部隊中也產生不好的影響。

當初,郭鬆齡在灤州起事時,用張學良的名義,部隊還能有一定的號召力,出關後他將奉軍改為國民軍,也引起下層士兵的不滿。巨流河之戰,雙方用兵二十萬人,表麵上打得熱火朝天,但總共傷亡才一千餘人,可見由於雙方都認為是自家人,有的還是父親在郭部,兒子在張作霖部,郭軍稍懈怠,奉軍馬上大軍壓上,導致郭鬆齡全軍潰退。加之吳俊升的騎兵旅迅速包抄,郭鬆齡部富雙英、劉震東兩個團又倒向張學良,所在司令部白旗堡又遭到奉軍右路的偷襲,並且天上有奉軍的飛機助戰,丟下炸彈在新民一帶引起大火,郭部陷入極大的慌亂中。

這時,郭鬆齡已全軍覆沒,餘下部隊也多投了奉軍,他便與妻子易服逃往新民。

在此期間,他也曾向日本領事館分館請求庇護,卻遭到日本人的拒絕。

張作霖見狀,及時通電,表示郭鬆齡的部隊都可以不追究,但不保郭鬆齡性命。郭鬆齡見大勢去矣,自己化裝成農人推車,妻子坐在車上,路遇奉軍黑龍江騎兵營長王永清部隊清野,急忙逃進新民縣老達房一家老鄉家的菜窖內,但僅躲過幾個時辰,便被奉軍搜查出來。

張作霖打算把郭鬆齡押往奉天,後由於楊宇霆作祟,途中又改命令,命將郭鬆齡夫婦就地槍決,以絕後患,而郭鬆齡大部分部隊也向奉軍投降。

奉天城內,張作霖忘乎所以,在帥府內大擺宴席,以慶祝除掉郭鬆齡。

參加宴會都是有功的將軍,其中在這次平息郭鬆齡部立下大功的吳俊升也在場。吳俊升,字興權,山東曆城人,清末曾任奉天巡路統領,駐軍遼源。武昌起義後,率兵赴沈陽,後兼任騎兵旅長,第一次直奉戰中,任東三省保安副司令。張作霖因為郭鬆齡的逼近,曾一度要引退,以求緩和戰局,讓吳俊升任主帥。

大話已經出口,又借著酒勁,張作霖很虛偽說:“吳大哥,這回多虧你的部隊,算是解了我的難,當初我就有意讓你來主持東北軍的事。這回惡氣出了,你無論如何也要主事,我這個大帥就給吳大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