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伐革命篇】 33 盡失地盤亡命日本 做惡督軍山東塗炭
段祺瑞免職齊燮元後,直係的小聯盟形同虛設。
齊燮元、蕭耀南及孫傳芳三人成立的蘇、浙、鄂三省同盟還在。段祺瑞在張作霖的緊逼下,也是不斷讓步,奉軍乘機南下。齊燮元見狀不妙,連忙找到孫傳芳,陳述事態的嚴重,遂又密電蕭耀南.三省決定宣布獨立,脫離段祺瑞政府。
這是1925年1月間的事。
齊燮元對孫傳芳說:“奉係不斷南逼,目的不光是上海,而是江浙。如果失去上海,那麼整個江南都是張作霖的了。段祺瑞根本惹不起奉軍,如果你現在還拿不定主意,那事態就嚴重了。”
孫傳芳對段祺瑞罷職齊燮元,本有唇亡齒寒之感,便說:“你放心好了,如果你能讓我的部隊得到給養,我決不讓那個東北王踏進上海。”
齊燮元說:“情況非常明顯,蕭耀南支援的軍火讓上海海關給扣了,盧永祥的舊部陳樂山回來,宣布複任被你老兄已經收編的四師師長。如果還不動手,等著人家找上門來,那可就晚了。”
齊燮元這話真紮到孫傳芳的肺管子—卜,孫大聲說:“我本來也不想陷進此事,那段合肥一個勁給我保證,說是奉軍沒有吞並江南的意圖,現在看來情況變了。”
齊燮元說服孫傳芳後,又回到上海租界活動。
奉軍先進江蘇,圖浙江之心已經顯露。孫傳芳確認後,首先發難,命部隊拆毀鐵路線,並調兵向鬆江進攻。孫傳芳的行為,驚動了駐上海的公使團,他們惟恐戰火波及上海,急忙向段祺瑞政府提出要求,重申上海不駐兵,並將兵工廠移往他處。
段祺瑞本沒想到齊燮元從中挑撥,而且也沒打算動孫傳芳,這一來,情況就有些棘手了,急忙派出代表,向孫傳芳表示,決不動孫現有的地位,並極力想消除誤會。可齊燮元在暗中惟恐孫傳芳撤兵,影響到他的計劃,仍幾次三番陳述利害關係。
好戰的孫傳芳,部隊已經發動,哪裏還有回頭的可能,占領鬆江後,先奪回第四師,改謝鴻勳為師長。
躲進租界看動靜的齊燮元,本打算宣布獨立,改稱江蘇保安總司令,並將自己直接指揮的第六師調往鎮江、無錫,為退出南京做防線。可段祺瑞使了個小花招,急召齊燮元進京,說另有重任,並調宮邦鐸為第六師師長,再將宮的第十九師調歸何豐林。齊燮元當然明白段祺瑞的手段,同意去職,卻不交出第六師。宮邦鐸無法接收齊燮元的第六師,所以他也拒不交出第十九師給何豐林。當齊燮元調十九師去南京時,宮邦鐸托病以示不從。齊燮元目的是想逐走宮邦鐸,把十九師拿到自己手裏。宮邦鐸雖然是齊燮元的舊部,但他是何豐林的兒女親家,已經不為他所用。
此時,上海駐軍的局勢非常亂,閘北有鎮守使宮邦鐸,龍華又有護軍使張允明。所以,齊燮元現在還要把張允明給弄走,以便控製上海,協同孫傳芳作戰。
孫傳芳本人對張允明恨之入骨,首先是他接受段祺瑞的誘惑,劫持了蕭耀南增援孫傳芳的軍火,而且在孫傳芳攻打鬆江時,又按兵不動,惹得孫傳芳大為光火。
由於處在不利的地位,宮邦鐸被迫辭職。齊燮元抓住時機,馬上同孫傳芳組織江浙聯軍,分任一、二路總司令,從南北兩路進攻滬南的張允明部。張允明隻是自命不凡,一聽說孫傳芳和齊燮元分兩路大軍宋進擊,臨時下幾道命令,自己逃進租界保命去了。大旗一倒,軍心渙散,紛紛潰退,江浙聯軍很快控製了上海。
段祺瑞在北京聽到上海又起戰事,心裏很是不安,急急下令孫傳芳退兵,並升任陳調元為江蘇軍務幫辦。
段祺瑞將命令發出後,有謀士對他說:“如果不給孫傳芳些甜頭,讓他放下心來,恐怕戰事不會輕易平息。孫傳芳所擔心的是奉係對他地盤的擴張,如果讓他打消這個念頭,上海自然平息。”
段祺瑞采納謀士的建議,馬上又下令裁撤鬆滬護軍使,並通電全國,上海永不駐兵,也不得再設軍事機關,上海的兵工廠停止生產軍火,改為招商民辦。緊接著,段祺瑞又下令要派員查辦齊燮元,追究因他挑撥所引起的戰爭責任,並命鄭士琦為山東督辦,孫傳芳為浙江督辦,周蔭人為福建督辦。
孫傳芳看到段祺瑞這些措施,想到上海永不駐兵,也就放心了,當接到齊燮元的請柬,立刻借口推掉。齊燮元有些擔心了,剛還是信心百倍,打算同孫傳芳脫離段祺瑞政府,在適當的情況下再擁吳佩孚上台,關鍵時刻,孫傳芳的部隊要是一撤,奉軍南犯,他可就處在挨打的境地。
如齊燮元所擔心,奉係張宗昌部由浦口渡船,三日後占領鎮江,直逼常州。張宗昌部多是白俄兵,人高馬大,槍械也好。齊燮元的部隊哪裏見過這種陣勢,看到洋人就特別害怕,節節敗下來,丟掉鎮江退到無錫。
本來無錫也有孫傳芳的部隊協同作戰,鑒於局勢的變化,孫傳芳哪裏還管這位盟友,悄悄把部隊給撤走了。齊燮元在電話裏,聲淚俱下,求孫傳芳拉他一把。孫傳芳滿口應諾,可他早又同段祺瑞達成協議,請求段祺瑞不要讓盧永祥向宜興進兵,隻要把奉軍調出江蘇,他願意聯合蘇皖贛等各省一致擁護北京政府。
時局明朗,齊燮元才感到窮途末路,不過他還是親赴無錫督戰。可敗局已定,奉係的褚玉璞和陳調元已經進抵宜興,同孫傳芳的部隊對峙,為了保住浙江,孫傳芳也隻能丟開齊燮元。
兵敗如山倒,齊燮元部一路往上海方麵退卻。這些兵打仗不是行家,擾民個個是行家裏手,一路打劫百姓,淫威平民。齊燮元也在這些退兵之中,在衛隊的幫助下,搶得一節列車,先逃到蘇州,又轉道往上海去了。
1925年1月28日,齊燮元見大勢所去,沒有翻牌的機會,在上海宣布下野,並將所部交與孫傳芳接收,即日乘船逃往日本。
奉軍張宗昌以宣撫軍第一軍軍長的身份委派上海各官吏,並命宮邦鐸收集齊燮元部第六、十九師的敗兵。可是這些兵大都在逃跑中走失,剩下為數不多的也被孫傳芳給收編。而此時,駐龍華的孫傳芳部分軍隊還沒有撤走,上海各團體生怕又起戰事,籌集金銀財寶給張宗昌和孫傳芳,請求他們以上海百姓生命為重,千萬不要再打起來。
張、孫都得了好處,在商團調停下,將上海分為南北兩個區,各自為重,一俟秩序恢複,雙方即刻執行北京政府“上海永不駐兵”的條約,撤回自己的防地。軍閥盧永祥、張作霖和孫傳芳,也聯名通電,表示互不侵犯。
投靠奉張的吳光新、張宗昌和孫傳芳代表金鈺在上海舉行會議,雙方達成諒解,商定孫傳芳部退往鬆江,奉軍即往昆山,再次聲明上海不駐軍的決議。孫傳芳得到利益,以為自此可以經營江浙,特親自到上海簽字畫押。
幾個軍閥在上海舉行了豪華宴會,慶祝這次“和平”。
次日,孫傳芳乘專車回到杭州。
兵工廠暫由上海總工會接收,上海及江浙一帶的百姓們似乎在在硝煙中覓到一絲和平的希望,以為日子開始太平。
沒有那麼簡單,孫傳芳的部隊撤走後,張作霖的奉軍卻沒有動。
段祺瑞在北京請求張作霖履行條約,盡快撤兵。張作霖心懷鬼胎,眼見江蘇這塊肥肉沒吃到,便以所謂“蘇人治蘇”的口號,推薦他的秘書長鄭謙為江蘇省省長,而在私下已同張宗昌講好,先把盧永祥排擠出去,然後讓張宗昌任江蘇軍務督辦,把奉係的勢力擴張到長江下遊。
上海本是藏金之地,大小軍閥都想在此撈—把,張作霖的江浙和約不過是緩兵之計。段祺瑞知道自己現在是惹不起有兵又有錢的張作霖,可又不想讓他的勢力過於強大,為此真是絞盡腦汁。他知道,盧永祥雖然明通張作霖,但他畢竟是皖係的老將,因而預先就任命張宗昌為蘇皖魯三省剿匪總司令,以徐州為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