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伐革命篇】 32 校長多謀巧攬軍權 叛逆返兵廣州危城
很快,蔣介石也抓到許崇智的把柄,認為許在廖案中有“疑點”,向汪精衛進言說:“許崇智與廖案主要人物梁鴻楷有染,如果任其下去,他掌握重兵,而且粵軍跟隨他多年,真要起事,就目前的力量,恐無人能與之抗衡。”
汪精衛聽到蔣介石這話,心裏也是吃驚不小,深知國民黨中右派勢力越來越猖狂,他們能殺廖仲愷,就能幹出其他事來。
汪精衛說:“介石,此番動作非同小可,要有證據,才能讓眾人信服,現在國民政府剛剛成立,黨內外人士還在觀看。”
蔣介石說:“用不了多長時間,許崇智自己就會把證據給你看的。”
汪精衛對蔣介石的話,表麵深信不疑,心裏卻打著鼓,故而未作聲張,隻是暗中囑咐其從事要小心。
蔣介石握有許崇智的把柄,是他同梁鴻楷的幾封私人信件,其中流露出他本人對廖仲愷的不滿。這些,對蔣介石“處理”許崇智已經夠了。廖仲愷案件的主要人物之一梁鴻楷,在此案發生後,曾窮凶極惡地說:“請轉告汪精衛、蔣介石和許崇智,對此案也不要過急,那朱卓文若是因反共殺掉廖仲愷,就是當眾承認此事,也沒什麼大不了的。”
而且梁鴻楷還多次找許崇智商談此事,因為刺廖的凶手多是許崇智的部下和現役軍人。
蔣介石沒有聲張,暗中派人監視許崇智,最後得出結論,許崇智與刺廖案有瓜葛。聰明的蔣介石,有意讓手下人將這個消息透露給許崇智,用蔣介石的話說就是“引蛇出洞”。這些情況,除了他和黃埔軍校幾位下級軍官知道,別人亦無察覺。果然,許崇智有些坐不住了,悄悄調集廣州外圍的粵軍。許崇智不想讓蔣介石給自己打個措手不及,這樣做隻是進行最後的防衛,又哪裏能料到,他已經成了蔣介石的籠中鳥。
許崇智,字汝為,廣東番禺人,曾留學日本士官學校,是個老同盟會會員。武昌起義前,是廣州新軍第十鎮協統,後率新軍十鎮起事,任前敵總指揮,率部攻克福州城後,推選為福建海陸軍總司令。參加過討袁軍,後又亡命日本,是第一批中華革命黨的黨員。護法運動時任援閩粵軍支隊司令,後來這支軍隊編為兩個軍,許崇智任第二軍軍長,克複廣州後,便請孫中山入主廣州。自此,孫中山任命許崇智為粵軍總司令,在當時,這也是孫中山唯一能調動的軍隊。當時,許崇智和蔣介石都是孫中山信任的軍人,蔣介石在國民黨元老張靜江介紹下,曾與許崇智換過蘭譜。實際上,許崇智對蔣介石為人也有所聞,隻是認為他資曆淺,又沒有兵權,也曾給過關照。國共合作後,蔣介石為逐步得到進步人士的信任,表現出左的傾向,而許崇智卻同國民黨右派勢力打得火熱。許崇智身為粵軍總司令,控製著軍隊的軍權和財政。從這一點來看,他反對廖仲愷的“財政統一”,似乎也是順理成章的。
蔣介石抓住許崇智這個口實,還不足以名正言順將其扳倒,便暗中策動粵軍的李濟深和陳銘樞,並收買了許崇智的嫡係第二師旅長譚曙卿。
許崇智暗中調其駐東莞、石龍的粵軍馬許濟和莫雄兩部回兵廣州,以防肘腋生變,想用武力挾持蔣介石,使自己有個緩衝。監視之下,情報早已到了蔣介石那裏,他連夜請示汪精衛,請求從速處理許部“叛軍”。汪精衛此刻完全相信蔣介石,迅速以軍事委員會主席的身份做出決定,命蔣介石以廣州衛戍司令的身份、全權處理廣州局勢。
蔣介石得令後,19日密令黃埔學生大隊、第一軍的四團和五團,以及粵軍的兩個旅,迅速解決了許崇智調回的部隊,而且還動用了軍艦。許崇智的部隊多是參加革命的老士兵,在蔣介石的“革命”感召下,幾乎沒有任何抵抗。晚上十點,黃埔學生軍包圍了許崇智的宅邸。蔣介石捎去短函,讓許崇智離開廣州。
許崇智堅決不從命,將電話要通蔣介石說:“你等陷我如此地步,究竟是什麼用意?”
蔣介石在電話裏說:“你為兄,可不要這樣講話,我一生追求革命,誓為實現總理的三民主義偉大構想,談何陷你?你走到現在,誰也不能救你,看在我們朋友一場,你最好還是悄悄隱退為上策。你串通梁鴻楷,謀反國民政府,我是有證據的……”
聽到此處,許崇智摔掉電話,暗自悲傷,想到他為國民革命出生入死,追隨孫中山,到頭來反而被自稱孫中山的繼承人給逼成這個樣子,心裏真是不服,他現在還有些幻想,那就是希望他嫡係部隊能幫助解圍。蔣介石很快就斷了許崇智的念頭,令兩個團圍住東莞,又令原粵軍譚曙卿、陸海泉、魏麗黃三個旅,追擊許崇智心腹莫雄,並呈請國民政府任命譚曙卿代理粵軍第三師師長。許崇智雖然見大勢已去,仍然不甘心離開廣州,要求見汪精衛,未能如願,才得知這廣州城是呆不下去了,若想留住小命,最好還是聽蔣介石的擺布。
許崇智囚在宅邸內,四處重兵把守,隻等著他最後答複國民政府要求他離粵的日期。
蔣介石在國民黨政治協商會上,例數了許崇智十大罪狀。汪精衛聽了,也覺得有些誇大,可現在已經走到這一步,而且許崇智確實回兵廣州,誰又能說他不是“反叛”?
蔣介石又不失時機複函許崇智,言辭雖不是很激烈,卻是最後通牒:
汝為兄:總理逝世,中心失所,吾黨同誌,各軍將士,無不惟兄是賴,而愚忠如弟期望之殷,更不待言。蓋皆以為吾兄必能上承總理大業,下撫師旅有眾,促進革命成功,解除全民痛苦也。乃還師迄今,時經百日,身當軍局要職,百無一舉,軍隊散漫如故也。餉糈之偏枯倍前也。其於整軍實,圖遠謀,定大計,寂無所聞。縱降而至於軍餉軍額,為革命軍之根本問題,亦且未能規及,一任革命健兒灰心墮氣,致令總理革命之主張,無法貫徹。吾兄為軍政與財政領袖,是不能躲避責任的。如果汝為兄不以不材為不忠,且能反躬自省,深知既往之非,不惑宵小之言,該當毅然獨斷,保全名節,則兄不如暫離粵境。如果兄讚同,吾可為兄準備一切,至於兄所部隊,弟當負責維持,不負兄初意。惟兄明鑒。
許崇智接到蔣介石的信函,氣得半天講不出話,可現在他已無回天之力,隻能任蔣介石隨意處置。
兩天後,國民黨政治委員會做出決議,許崇智解職赴滬,由陳銘樞護送離粵。許崇智心裏一直認為這次迫他離粵是汪精衛的主意,盡管他心裏也明白蔣介石從中做梗,卻沒有想到正是他自己一步步走進蔣介石的陷阱。
國民黨政治委員會決定許崇智去職的同時,任命譚延闓為署理軍事部長,宋子文為財政部部長兼廣東省財政廳廳長。蔣介石以陳炯明虎視廣東為由,加緊了他的軍事部署,把許崇智的粵軍解散收編,歸他第一軍指揮,由此邁出他攫取國民黨最高統帥最有力的一步,控製了廣東的軍政實權。
廣州城剛剛安穩不多日,叛軍陳炯明在英美帝國主義的幫助下,趁東征軍回師廣州之際,又陰謀東山再起。陳炯明對港英當局拍著胸脯信誓旦旦,聲稱隻要有錢,必能戰勝國民革命軍。港英當局倒也大方,馬上撥出一百萬發子彈及百萬元現金。北京的段祺瑞也沒閑著,暗中和陳炯明通款,許以三十萬塊錢和兩艘軍艦。陳炯明勾結瓊崖的鄧本殷、高雷等部,從閩、贛邊境出動,合圍廣州,以圖重霸。敗軍林虎、洪兆麟、葉舉三得到補給,由劉誌陸指揮,向普寧、惠來、潮陽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