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混戰篇】23 有懾民憤未敢替罪 獨赴上海倍受冷遇(2 / 3)

王克敏說:“現在是雪上加霜,各地鹽餘已達一千多萬元,均被外國政府扣留,而且各國公使采取一致的對華態度。這樣下去,亂上加亂,各地擁兵,洋人就得考慮一下了。外國人還是怕中國亂,因為那樣影響到他們本國的利益。現在俄國倒是不錯,首先廢除了不平等的條約,自動放棄了在中國的一些特權,我想如果大總統有偏向俄國的意思,各國公使可能就該給重新考慮對華政策。不妨一試啊。”

曹錕點頭稱是。王克敏的“智慧”,起一些作用,幾個對中國一直虎視眈眈的帝國都多有疑慮,怕蘇俄對現在的北京政府有影響。各國公使注意到,早在一月前,蘇俄政府向全世界表明放棄帝俄在中國本土上的一切特權,並派代表加拉罕來到北京。

這位蘇俄使者對中國影響是很大的,有幾千人主動到火車站去接這位給中國帶來一線光明的使者。著名的“倒戈”將軍馮玉祥,設宴接待了加拉罕。

席間,馮玉祥說:“從來還沒有像貴國那樣偉大的領袖,對中國這樣一個受盡欺負的國家,給予這樣熱情關注和實際的幫助。”

加拉罕笑說:“馮將軍在哪裏駐防?如果不是秘密,能否講出來,我將有一番讓你吃驚的話。”

馮玉祥說:“都知道,我是西北邊防督辦,正是和你們打交道的。”

加拉罕說:“馮將軍如果是這個差事,我想您的工作未免太輕鬆了,因為您可以天天睡覺。我可以代表我的政府向將軍保證,蘇聯是絕對不會侵犯中國邊境的。”

兩人言畢,放聲大笑。正是這些因素,也使在京的列強看到了潛在的對手。曹錕聽從了王克敏的意見,委派王正廷負責進行中蘇兩國建立外交關係的談判。此時的中國,雖然沒有往日常見的刀光劍影,各地相對安靜,但有一股可怕的熔岩,已經形成地火,悄悄燃燒,逐漸地膨脹。曹錕賄選造成的惡果,比他賣國更能激起國人反感。

突然間,奉、皖,亮開倒曹旗幟,謂其盜竊民意。

天津的黎元洪,就這樣讓曹錕等人窩窩囊囊趕回老家,全無尊嚴,火車站又遭王承斌戲弄,正是“國仇家恨”。適值上海的唐紹儀、章炳麟等人頻頻來電,勸黎元洪南下,來電說:“我知道兄已經決意南下,而最終沒能下決心是受到了金永炎的影響。金永來信稱,盧子嘉(盧永祥)對你不是真心歡迎,又以孫中山的意見也不太相融為由。我看宋卿兄不可太多心,子嘉本是個老實的軍人,甚是盼望你能來滬,可是他心中又怕孫中山反對,不能表示太明確。孫中山派的人,在滬者,不過汪精衛一二宵小,他們可能不太願意讓你來,惟恐壞了他們的事。你現在本該挺身而出,利用輿論,一不求盧永祥,二也不怕孫中山,何必縮手縮腳?”

黎元洪本來就窩著氣,接到上海唐、章的電文後,遂和親信分析當前形勢,認為南下組閣是可行的。

人 曹錕為大總統寶座焦頭爛額時,王承斌也放鬆了對黎元洪的監視。

不 黎元洪悄然離津南下,此行安排的非常秘密,家裏人都不知道,其行動由皖係政客王印川安排,佯稱到日本人開辦的東亞醫院看病,當汽車開到醫院,黎元洪在日本人的幫助下,從後門溜了出來,又乘另一輛車直奔碼頭,隨行者十餘人。黎元洪南下,報紙登出後,曹錕才知道他是跑到上海另立政府,心裏很是焦急。

不用說,曹錕把王承斌找來臭罵一通,然後命他立刻想辦法。曹錕的“辦法”沒有明說,可王承斌心裏明白,急急密電蘇督齊燮元,讓他火速派人到滬,探察黎元洪在上海的動靜。王承斌又多個心眼,沒和齊燮元明說,私下卻派殺手十餘人赴上海,尋機謀刺黎元洪,免得他另立中央,影響“國家統一”。

黎元洪到上海後,大大舒了口氣,開始實施他的計劃。他住進上海租界內杜美路二十六號陸榮廷舊宅,即與唐紹儀、章炳麟、李烈鈞、岑春煊等在滬的要人及姚國楨、章士釗、徐世英等政界人物會麵,並在下榻處召開重要會議。記者聽說後,也紛紛趕來旁聽。準確說這是一次記者招待會,黎元洪這樣做一是給自己壯聲色,二是投石問路,他在發表談話時說:“本人在國會未曾有正當理由解釋任期之前,總統地位當然存在。我在北京就因為不能自由行使職權而移到天津,可今天的天津依然為暴力所包圍,在朋友的盛情幫助下,故不得不來到上海,以行使國家賦予我的總統權力。曆來南北戰爭,其原因無非因綱紀廢弛,法律敗壞,苟能維持綱紀,則亂禍自少。我此次來滬,實欲使國人共喻綱紀法律之重要。”

黎元洪以為會有很多政客依附,可講話登出後,反響平平,還有很多人不同意他在滬另立政府。這種情況下,黎元洪的本性又一次暴露,開始有些擔心,又聽說王承斌派出很多刺客,要取他性命,便坐臥不安,心亂如麻。他馬上給北京的國會和南方的孫中山致電,談及他來滬的苦衷,都沒得到回應。

這樣一來,黎元洪幹脆把自己想在滬另立門戶的打算公開,換了種口氣通電說:“此次南下,由於自動。蓋以曹錕野心不收,欲以金錢、武力攫取總統,若聽其從容上台,必惹起各省兵事,破壞和平,流毒無已。故不惜用拆台方法,令其攫取總統不成,即以保全和平。今拆台隻得一半成功,故奮然南下,欲與各方通力合作,貫徹拆台宗旨。惟本人隻能搖旗,仍望各方麵一致動作,拆台既竣,建設之事,則非本人所能勝任。各界都應看清,目下最重要在組織政府,以號召一切,希望各省讚成。”

此話發表,各省仍反應冷淡,隻說對黎元洪個人皆極仰佩,至於組織政府,事情太大,自應慎重考慮。

黎元洪在唐紹儀和章炳麟的策動下,來到上海,原以為能大幹一場,沒想到是這樣一個結局。皖係的政客分析,黎元洪不可能在上海另立中央,首先盧永祥為保護自己的利益,不能讓他立住腳,而直係督軍坐視江蘇,也千方百計想把上海攫為已有,如果黎元洪在上海呆住腳,盧永祥不是要引火燒身嗎?孫中山是個大人物,他的目的是全國共和,成立一個所謂的民主國家,他既然能把大總統讓給袁世凱,自然也不希望國家處於四分五裂的狀態,出於公益,他可能把自己的職位讓給黎元洪,但不會同意他在上海另立門戶的,而且現在孫中山最得力的助手汪精衛就在上海,作為政客來說,黎元洪在各方麵都遜他一籌。

至於唐紹儀和章炳麟,不過是一介儒生,有那麼幾日,黎元洪也感到各方麵對自己遠不像唐、章二人在信中所言那般需要,便來個閉門不出。

此時,唐紹儀和章炳麟又給他打氣來了。

黎元洪見到他們,酸溜溜說:“太炎、少川二位,你們真是把我放在不上不下的位置,實在難辦。你們也看出來了,這裏大人物實在也是太多,根本不需要我,你們說我是幹嘛來了?”

章炳麟說:“宋卿,可別灰心啊,為國為民,你都該南下,怎麼倒說是我們把你騙來了?你是民國大總統,自己先打退堂鼓,讓人家知道,豈不成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