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無處告別

神經愛情事件

這是一起發生在都市裏的愛情事件,由於事件的起因、經過和結果過於令人無法捉摸,也被後來知道的人稱為“神經愛情事件”。

愛情事件的主人公按常理來說基本為一男一女。

這裏也不例外。

隻是為了當事人考慮,把真實人名隱去了,而作為作者的我,也懶得給他們起新的名字。

隻是暫稱“男”和“女”,或者他和她。

他是一家大公司的職員,在一家大型廣告公司任企劃;她則是他在一次客戶活動中認識的對方公司的公關經理。

一如這個城市最為典型的職業。

問題是這兩個人傾心相愛,幾乎是在見到對方的第一眼時就確信這個人是我有史以來最愛的人,也將會是我餘生中最愛的人,沒有之一,沒有任何人能超過。換句話說,“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在人的茫茫一生中,能遇到一個類似於“唯一”這樣的人,是非常難能可貴的。有的人恍恍惚惚地過完一生,連是否真的“愛上”過什麼人都無法確定。一輩子遇到的最大限度的人隻限於“不討厭”“有好感”這樣的程度,然後在這樣的程度中選擇一個相對靠譜的人結婚生子,度完一生。雖然從人生安穩性的角度考慮也不失為好的一生,但愛一個人到底是什麼滋味,卻怎麼也說不上來。

“就是不討厭吧?”對方會這樣子說。

因為這確實不是一件能隨隨便便達到的事,它不僅和人的周遭、境遇相關,也和人本身的體質相關。有的人——應當說大多數人——愛對於他們來說是一件可有可無的事情,相對來說,能掙到足夠多的錢、過上好日子,這些能夠量化的東西才是更重要的。

而剩下的一些人,便困苦於愛上的人不愛自己、愛自己的人自己卻怎麼都沒感覺的困境之中。

這個世界上,隻有極少數被上帝看中的人,才會在第一時間,愛上一個人,同時也被對方愛上。

這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可貴的事情。

更別說“唯一”了。

這兩人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都是無可匹敵的相配,都受過高等教育,有一份相對來說穩定的收入,品位不俗,周末愛看電影或者話劇;平時一個人閑著也能耐得住寂寞,啃得下一本厚書,或者對著盆栽說話。由於各自各方麵條件都不差,在遇上對方之前也都有不少的情史,有傷人的,也有被傷的。總之,“情債累累,隻是沒想到會遇到對方”。

兩人都這麼想,“這次怕是逃不過去了”。

對於各自在情感經曆上都不乏經驗值的兩人來說,都同時意識到這件事的嚴重性——這不是一件隨隨便便可以對付的事情,對方不是一個隨隨便便能夠遇上的人。“這輩子再也不會遇上一個人像這樣讓自己動心的人了”這樣的念頭不由自主地浮上兩人的腦海。

忘了到底是誰先聯係誰的,總之在連通了好幾個通宵的電話後,兩人都發自內心百分之一百地確認了這一點,“這會是我這輩子最愛的人,沒有之一”。

但是……這太可怕了。

在接下來的某一天裏,男人主動約了女人。在一家咖啡館裏,他開誠布公地向她坦誠了一切感受、想法,“我對你一見鍾情,幾日來滿腦子都是你,晚上夜不成寐,白天也沒辦法集中心思做任何事。這不是邀約,甚至不是表白,而是一件冷冷靜靜客觀陳述的事實。”男人幾乎不帶任何感情地注視著女人的眼神說。

“我也是。”女人歎氣道,“我也是。”

接下來的發展完全出乎人的意料,兩人既沒有像終於找到失散已久的親人一樣抱頭痛哭,也沒有因為對方說出了和自己同樣的心情而感到感動。

兩人同時感到的是……一種悲哀。

如前所述,兩個人在遇到對方之前都沒閑著,各自都談了七八九十次戀愛,對“紅塵”這個東西有了模模糊糊但心中明晰的感覺。那種感覺隻可意會,如果硬要言傳,那就隻能是——

在愛情中,磨殺愛情的永遠不是愛情本身,而是兩人的性格、習慣、習性,乃至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亂七八糟的東西,在一起碰撞後的結果。

就像石柱上斑斕的繪畫一樣,被磕碰得石屑紛紛跌落後,隻剩下斑駁的蒼痕。

不是兩個人互相不愛了,而是那些東西把“愛”淩遲而死。

如果僅僅是這樣也就罷了。

問題是兩個人才三十不到的年紀(男人二十八,女人二十五),他們就發自內心地確認對方是今生百分百“對”的人。不要問為什麼,就是對的感覺,就像考卷的讀卡器讀到標準答案時發出清晰的“滴”的一聲一樣。

如果這樣的……一旦失敗。

往後的人生將是無望的拖延,和可有可無的玩笑。

兩個人悲涼地看著對方,心中是一模一樣的心境。這甚至用不著拿到台麵上來說,僅僅憑著表情就能知道他們的默契。一種同樣的恐懼。

時鍾滴滴答答地走著,窗外的雨越下越大。

事後沒有人知道那天下午他們在那個咖啡館究竟坐了多久,彼此到底說了多少可以稱為語言的東西,隻知道最後——兩人商討到最後……

出台了一個讓人哭笑不得、驚掉下巴、匪夷所思的對策。

“既然……”

“愛僅僅是一個開端,相處時的瑣碎、碰撞、衝突、矛盾才是隨後而來的大餐……”

“那麼……”

“讓我們彼此在一起前,先各自找一個和你性格、脾性、口味、習慣最為相近的人先交往一段吧?”

這個世界上沒有不能解決的難題,隻有沒有耐性的放棄。

而絕大多數的愛情最終的死去,不就是因為迎頭撞上“那些東西”,毫無準備,驚慌失措,手忙腳亂一通忙活後,最終氣惱地拋下了嗎?

不玩了,永遠最大。

但問題是,這兩人都不想不玩,都想玩,認真地玩一輩子。

這就需要演習。

需要一個人作為演習的對象,被熱身後丟棄。

這項說荒唐也荒唐,說天才也足夠天才到不可思議的決議,就在那個暴雨的下午被全票(一共才兩票)通過了。

兩人在咖啡館的窗邊,喃喃自語般地,幾乎將自己半生都傾倒出來向對方訴說著自己的為人、性格、愛好、興趣、星座、血型,最喜歡的明星,最討厭的食物,具體到最喜歡的光照角度、襪子的疊法。

兩人甚至一邊交換一邊有一種“先見之明”的得意感,“看看,看看,果然是很多很多不一樣吧?”兩個人笑著說。

“可以上床嗎?”女人說到一半,突然問。

男人抬起頭,愣愣地看著她。

女人凝視著男人,隨即不露聲色地低下頭淺淺笑了。

誰都知道,“性”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環。

最後,兩人在咖啡館門前擁抱告別,感受對方的體溫——很快,連體溫都要尋個人來替代了。

“一切的一切,都是為了我們的百年大計。”

兩人就是以這樣的覺悟和抱負來“虛擲”掉說好最長三年的時光的。

他們放開彼此,記住彼此最後告別時的臉。

這就是後來被稱為“神經愛情事件”的開端。

不管怎麼樣,事後知道這件事的人說起來,當然是評價紛紜的,“喜歡對方嘛,就是要在一起試試看的,怎麼能找別人試呢,太荒唐了吧!”

“真是天才啊!又惡毒又天才的主意啊!”

“是啊,怎麼都不想想試驗品的感受,注定作為試驗品來出現的人,會有多難過啊!”

“實在太自私了吧!”

“但是話說回來……”

我們每個人一路走來,不都是在給別人當實驗品嗎?不是實驗,就是被實驗。

因為誰也不知道,“結果”出現的那一刻,有份分享的人,會不會是自己。

無論如何,兩人開始積極地尋找起來。男人最先開始,在四周認識的人裏尋摸了一圈,結果在意料之中——連匹配度達到70%的都沒有。

不然自己早就有好感了吧,男人又是歎氣又是微笑地想。

剛開始還笑得出來,一個多月後還毫無結果,不禁有些氣急起來,“要不去征婚網站上找好了……”

“就把要求寫得詳細一點,襪子是喜歡折起來套成一個小包,還是絞起來打個結。”

“征婚網站有些太戲耍人了,人家畢竟是奔著結婚去的,那還是交友網站好了。”

自我安慰地想完,男人在一家交友網站上注冊了一個信息,把要求詳詳細細地寫上。

反正在那一大堆奇怪癖好的人中間,自己也不顯得那麼奇怪了。

結果很快就出來了。三天後,男人收到一條通知,網上有人願意見麵,“雖然沒有細到連疊襪子的方法都與您期望的一樣,但大致還是符合的。”對方甚至還如此謙虛地表示,都到了這個份上,再不去已經不是不給別人麵子的問題了,而是不給自己活路了。男人帶著這樣的心情去了一家理發店,打算好好整理一下儀容,來開始自己的熱身。

在理發店,男人一邊剪發一邊開玩笑般地對女發型師說著自己待會要去做的事,以及自己列的奇怪的要求。漂亮的女發型師開始還笑吟吟地聽著,慢慢地表情越來越震驚起來。

“你……你想找的女孩子,我幾乎是一模一樣的啊……”發型師一臉困惑地看著他。

男人調轉臉怔怔地看著發型師,雖然作為發型師來說女性很少,但是她確實麵容嬌美、手藝不差,而且,如果按她所說屬實的話……

對方正驚恐地看著自己。

“那……”男人看著鏡子,不禁微笑起來。

而女人在整整一個多月的時間裏,不是說找不到,而是壓根兒沒找。等她一個人回到家,就開始覺得整件事情根本無從下手。自己隻不過是開玩笑般提出的,沒想到對方居然非常認真地答應下來,而一來二去,這件事情居然從玩笑變成了真的要做的事情。

“我喜歡那個人,怎麼可能找個人來替代呢,這怎麼可能呢?”

女人一邊苦笑男人的愚蠢,一邊在家裏靜靜地等待男人打來電話承認自己愚蠢,沒想到等到的卻是男人興高采烈報喜訊的電話。

“喂!我已經開始啦!”男人在那邊不勝亢奮地說道,“追了整整一個月,累死啦,你這邊怎麼樣?”

女人呆呆地拿著電話,傻了。

掛了電話,她終於明白,這件事情開始變成真的了。原來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事情是不會變成真的,所有的玩笑都會變真。

隻要有人當真。

女人在窗前坐了一夜,這件事到底要如何處置呢?對方已經不折不扣地開始了。而且從根本上說起來,對方是“因為想盡快地和我在一起”才和別人在一起的,而自己再這麼呆坐下去,反而變成不努力不進取的那個人了……

一切都變得越來越莫名其妙了。

可是女人還是想不通,男人怎麼可以真的在“毫無感情”的基礎下開展一段感情呢?或者說不叫感情,叫“實驗”。

可畢竟是要用心去投入的不是嗎?在其中花費心思琢磨、研究、體會、感受。

而身為男人,竟然可以……實在不可思議。

女人還是想不通,第二天一早,買了一張去臨近海島的船票,想去那裏散散心,順便對著天空咒罵一下那個神經病。

到了海島上,女人一個人在海灘上信步亂走,心亂如麻。從在船上開始她就意識到有一個男人一直在留意她,到了海島上,旅客都在嬉鬧、散步,那個男人還是在不遠的地方一邊走一邊偷偷留意著她。

女人不知道哪兒來的勇氣,或許是心中憋悶壞了,想找個人說話,就不禁轉過頭。

“想聊天嗎?”女人看著男人,苦笑。

男人顯然被嚇了一跳,過了好一會兒,才不確定地點點頭。

兩個人就在海灘邊隨便找了個地方坐下來,女人也不管男人是否同意,開始倒豆子般把心中的困惑、納悶、不解一股腦地全部傾吐出來。怎樣遇到一個一見鍾情的人,兩人怎樣莫名其妙地約定了一個荒誕至極的約定,而自己現在竟然被困在旋渦中心,進退不得,不知道怎麼辦好。

“我可以幫你啊。”聽完後,男人說。

女人呆呆地看著他,不知道什麼意思。

“不就是遊戲嘛。”男人笑著說,“說實話,我從在船上看到你就很心動,但既然你這麼說,我可以幫你做那個人。”

“別開玩笑了,”女人笑起來,“你又不知道我想找個什麼樣的人。”

“找不到那個人的,”男人說,“因為你壓根兒不想找,現在我們能做的,或者說你能做的,就是把你……想要的那個男人是什麼德行,仔仔細細一點不落地告訴我,我想……”男人側頭想,“既然大家都在演,我也可以演成那個人。”

“而且這樣對誰也沒有傷害,日期一到,我自動自覺地跑開,做回我自己。而你利用完我走掉的時候也不會有負罪感,因為我是一開始就知道的,而且還是自己主動提出的。”

女人看著男人的臉,四十歲左右的年紀,不知道他有過什麼經曆。過去一片空白,將來也不會有任何期待,他就像海上的燈塔,本身不構成旅程,隻是為了照明旅途和指明方向。

“真的可以嗎?”女人問。

男人看著她,點點頭。

女人也看著他,終於笑著點點頭。

與此同時,她心裏也隱隱地感到,有一些東西,怕是無法按約定回去了。

女人和男人在一起,為了履行約定,開始充分地展現她的性格,衝動、易怒、暴躁、挑剔,發揮得淋漓盡致。但與此同時,她發現男人非但沒有按照她要求的性格來,甚至可以說是沒有性格,什麼事都無可無不可,笑笑了之。

“這樣不行啊!”女人叫,“你得跟我吵起來才是啊!”

“好好。”男人說,然後似模似樣地和女人吵了兩句,兩個人最後都繃不住笑起來。

女人開始陷入深深的懷疑中,如她所想,究竟是發自內心地愛一個人重要,還是和一個人和諧愉快的相處重要?哪一種更適合戀愛的本質?按理來說,愛一個人就是自己內心的事情,和對方怎麼樣關係也不大。但既然如此,我們又為什麼在這個世界上苦苦尋覓那個“哢嗒”一聲,卡中自己心扉最深處的縫隙的那個人?

這是一起發生在都市裏的愛情事件,由於事件的起因、經過和結果過於令人無法捉摸,也被後來知道的人稱為“神經愛情事件”。

愛情事件的主人公按常理來說基本為一男一女。

這裏也不例外。

隻是為了當事人考慮,把真實人名隱去了,而作為作者的我,也懶得給他們起新的名字。

隻是暫稱“男”和“女”,或者他和她。

他是一家大公司的職員,在一家大型廣告公司任企劃;她則是他在一次客戶活動中認識的對方公司的公關經理。

一如這個城市最為典型的職業。

問題是這兩個人傾心相愛,幾乎是在見到對方的第一眼時就確信這個人是我有史以來最愛的人,也將會是我餘生中最愛的人,沒有之一,沒有任何人能超過。換句話說,“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在人的茫茫一生中,能遇到一個類似於“唯一”這樣的人,是非常難能可貴的。有的人恍恍惚惚地過完一生,連是否真的“愛上”過什麼人都無法確定。一輩子遇到的最大限度的人隻限於“不討厭”“有好感”這樣的程度,然後在這樣的程度中選擇一個相對靠譜的人結婚生子,度完一生。雖然從人生安穩性的角度考慮也不失為好的一生,但愛一個人到底是什麼滋味,卻怎麼也說不上來。

“就是不討厭吧?”對方會這樣子說。

因為這確實不是一件能隨隨便便達到的事,它不僅和人的周遭、境遇相關,也和人本身的體質相關。有的人——應當說大多數人——愛對於他們來說是一件可有可無的事情,相對來說,能掙到足夠多的錢、過上好日子,這些能夠量化的東西才是更重要的。

而剩下的一些人,便困苦於愛上的人不愛自己、愛自己的人自己卻怎麼都沒感覺的困境之中。

這個世界上,隻有極少數被上帝看中的人,才會在第一時間,愛上一個人,同時也被對方愛上。

這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可貴的事情。

更別說“唯一”了。

這兩人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都是無可匹敵的相配,都受過高等教育,有一份相對來說穩定的收入,品位不俗,周末愛看電影或者話劇;平時一個人閑著也能耐得住寂寞,啃得下一本厚書,或者對著盆栽說話。由於各自各方麵條件都不差,在遇上對方之前也都有不少的情史,有傷人的,也有被傷的。總之,“情債累累,隻是沒想到會遇到對方”。

兩人都這麼想,“這次怕是逃不過去了”。

對於各自在情感經曆上都不乏經驗值的兩人來說,都同時意識到這件事的嚴重性——這不是一件隨隨便便可以對付的事情,對方不是一個隨隨便便能夠遇上的人。“這輩子再也不會遇上一個人像這樣讓自己動心的人了”這樣的念頭不由自主地浮上兩人的腦海。

忘了到底是誰先聯係誰的,總之在連通了好幾個通宵的電話後,兩人都發自內心百分之一百地確認了這一點,“這會是我這輩子最愛的人,沒有之一”。

但是……這太可怕了。

在接下來的某一天裏,男人主動約了女人。在一家咖啡館裏,他開誠布公地向她坦誠了一切感受、想法,“我對你一見鍾情,幾日來滿腦子都是你,晚上夜不成寐,白天也沒辦法集中心思做任何事。這不是邀約,甚至不是表白,而是一件冷冷靜靜客觀陳述的事實。”男人幾乎不帶任何感情地注視著女人的眼神說。

“我也是。”女人歎氣道,“我也是。”

接下來的發展完全出乎人的意料,兩人既沒有像終於找到失散已久的親人一樣抱頭痛哭,也沒有因為對方說出了和自己同樣的心情而感到感動。

兩人同時感到的是……一種悲哀。

如前所述,兩個人在遇到對方之前都沒閑著,各自都談了七八九十次戀愛,對“紅塵”這個東西有了模模糊糊但心中明晰的感覺。那種感覺隻可意會,如果硬要言傳,那就隻能是——

在愛情中,磨殺愛情的永遠不是愛情本身,而是兩人的性格、習慣、習性,乃至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亂七八糟的東西,在一起碰撞後的結果。

就像石柱上斑斕的繪畫一樣,被磕碰得石屑紛紛跌落後,隻剩下斑駁的蒼痕。

不是兩個人互相不愛了,而是那些東西把“愛”淩遲而死。

如果僅僅是這樣也就罷了。

問題是兩個人才三十不到的年紀(男人二十八,女人二十五),他們就發自內心地確認對方是今生百分百“對”的人。不要問為什麼,就是對的感覺,就像考卷的讀卡器讀到標準答案時發出清晰的“滴”的一聲一樣。

如果這樣的……一旦失敗。

往後的人生將是無望的拖延,和可有可無的玩笑。

兩個人悲涼地看著對方,心中是一模一樣的心境。這甚至用不著拿到台麵上來說,僅僅憑著表情就能知道他們的默契。一種同樣的恐懼。

時鍾滴滴答答地走著,窗外的雨越下越大。

事後沒有人知道那天下午他們在那個咖啡館究竟坐了多久,彼此到底說了多少可以稱為語言的東西,隻知道最後——兩人商討到最後……

出台了一個讓人哭笑不得、驚掉下巴、匪夷所思的對策。

“既然……”

“愛僅僅是一個開端,相處時的瑣碎、碰撞、衝突、矛盾才是隨後而來的大餐……”

“那麼……”

“讓我們彼此在一起前,先各自找一個和你性格、脾性、口味、習慣最為相近的人先交往一段吧?”

這個世界上沒有不能解決的難題,隻有沒有耐性的放棄。

而絕大多數的愛情最終的死去,不就是因為迎頭撞上“那些東西”,毫無準備,驚慌失措,手忙腳亂一通忙活後,最終氣惱地拋下了嗎?

不玩了,永遠最大。

但問題是,這兩人都不想不玩,都想玩,認真地玩一輩子。

這就需要演習。

需要一個人作為演習的對象,被熱身後丟棄。

這項說荒唐也荒唐,說天才也足夠天才到不可思議的決議,就在那個暴雨的下午被全票(一共才兩票)通過了。

兩人在咖啡館的窗邊,喃喃自語般地,幾乎將自己半生都傾倒出來向對方訴說著自己的為人、性格、愛好、興趣、星座、血型,最喜歡的明星,最討厭的食物,具體到最喜歡的光照角度、襪子的疊法。

兩人甚至一邊交換一邊有一種“先見之明”的得意感,“看看,看看,果然是很多很多不一樣吧?”兩個人笑著說。

“可以上床嗎?”女人說到一半,突然問。

男人抬起頭,愣愣地看著她。

女人凝視著男人,隨即不露聲色地低下頭淺淺笑了。

誰都知道,“性”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環。

最後,兩人在咖啡館門前擁抱告別,感受對方的體溫——很快,連體溫都要尋個人來替代了。

“一切的一切,都是為了我們的百年大計。”

兩人就是以這樣的覺悟和抱負來“虛擲”掉說好最長三年的時光的。

他們放開彼此,記住彼此最後告別時的臉。

這就是後來被稱為“神經愛情事件”的開端。

不管怎麼樣,事後知道這件事的人說起來,當然是評價紛紜的,“喜歡對方嘛,就是要在一起試試看的,怎麼能找別人試呢,太荒唐了吧!”

“真是天才啊!又惡毒又天才的主意啊!”

“是啊,怎麼都不想想試驗品的感受,注定作為試驗品來出現的人,會有多難過啊!”

“實在太自私了吧!”

“但是話說回來……”

我們每個人一路走來,不都是在給別人當實驗品嗎?不是實驗,就是被實驗。

因為誰也不知道,“結果”出現的那一刻,有份分享的人,會不會是自己。

無論如何,兩人開始積極地尋找起來。男人最先開始,在四周認識的人裏尋摸了一圈,結果在意料之中——連匹配度達到70%的都沒有。

不然自己早就有好感了吧,男人又是歎氣又是微笑地想。

剛開始還笑得出來,一個多月後還毫無結果,不禁有些氣急起來,“要不去征婚網站上找好了……”

“就把要求寫得詳細一點,襪子是喜歡折起來套成一個小包,還是絞起來打個結。”

“征婚網站有些太戲耍人了,人家畢竟是奔著結婚去的,那還是交友網站好了。”

自我安慰地想完,男人在一家交友網站上注冊了一個信息,把要求詳詳細細地寫上。

反正在那一大堆奇怪癖好的人中間,自己也不顯得那麼奇怪了。

結果很快就出來了。三天後,男人收到一條通知,網上有人願意見麵,“雖然沒有細到連疊襪子的方法都與您期望的一樣,但大致還是符合的。”對方甚至還如此謙虛地表示,都到了這個份上,再不去已經不是不給別人麵子的問題了,而是不給自己活路了。男人帶著這樣的心情去了一家理發店,打算好好整理一下儀容,來開始自己的熱身。

在理發店,男人一邊剪發一邊開玩笑般地對女發型師說著自己待會要去做的事,以及自己列的奇怪的要求。漂亮的女發型師開始還笑吟吟地聽著,慢慢地表情越來越震驚起來。

“你……你想找的女孩子,我幾乎是一模一樣的啊……”發型師一臉困惑地看著他。

男人調轉臉怔怔地看著發型師,雖然作為發型師來說女性很少,但是她確實麵容嬌美、手藝不差,而且,如果按她所說屬實的話……

對方正驚恐地看著自己。

“那……”男人看著鏡子,不禁微笑起來。

而女人在整整一個多月的時間裏,不是說找不到,而是壓根兒沒找。等她一個人回到家,就開始覺得整件事情根本無從下手。自己隻不過是開玩笑般提出的,沒想到對方居然非常認真地答應下來,而一來二去,這件事情居然從玩笑變成了真的要做的事情。

“我喜歡那個人,怎麼可能找個人來替代呢,這怎麼可能呢?”

女人一邊苦笑男人的愚蠢,一邊在家裏靜靜地等待男人打來電話承認自己愚蠢,沒想到等到的卻是男人興高采烈報喜訊的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