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奧運:光榮與夢想(3 / 3)

柏林打出的王牌是:德國統一後的柏林具有政治上的象征意義。

高智商的日耳曼人使出的招法確也新奇獨特:邀請柏林市榮譽市民、美國前總統裏根和蘇聯總統戈爾巴喬夫,以及現任德國總理科爾,三人聯袂出席推倒柏林牆兩周年紀念大會,以壯爭辦之聲威。

然而,德國的一塊心病是:納粹勢力死灰複燃,襲擊外國人的暴力案件急劇增加,必然會給柏林的申辦前景投下一道濃厚的陰影。

巴西利亞建都已屆33周年,它是當今世界現代化都市中唯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為世界文化遺產的都市。巴西利亞在陳述其申辦理由中特別闡明:在近代奧運會1〇〇年的曆史中,南美大陸尚未舉辦過奧運會。

巴西奧委會負責人若譯?達席爾維拉先生表示,巴西與中國同屬第三世界國家,巴西利亞和北京既是競爭對手,又是合作夥伴,倘若巴西利亞在輪投標中落選,巴西將全力支持北京爭得舉辦權。

曼徹斯特是英倫三島上一座古老的工業城市,為申辦1996年奧運會曾耗資1000萬美元,最終卻因基礎設施不足敗於美國的亞特蘭大。英國政府痛定思痛,已撥款6000萬美元推動曼徹斯特東部地區的開發,準備再搏上一次。

首相梅傑表示要親自“當好推銷員”,既率領政府要員前往巴塞羅那展開一係列遊說活動,又飛抵瑞士洛桑拜訪薩馬蘭奇主席。首相閣下大膽預測:曼城地處歐洲、北非、中東、北美適中位置,最適合舉辦2000年奧運會,很可能會中標。

伊斯坦布爾橫跨歐亞大陸,它提出的申辦口號頗具煽動性:奔向2000年奧運時,“讓我們相會在歐亞兩大洲的交接處”。

土耳其人的公關項目是舉辦一係列國際文化藝術活動,充分展示伊斯坦布爾融會東西方文化的特點,借此提高該城的知名度;另一主攻方式是將伊斯蘭國家作為重點對象進行遊說。其官員宣稱:“不要低估了土耳其人……究竟誰執牛耳,等著瞧吧!”

眾所周知,塔什幹和米蘭已先後自動退出申辦2000年奧運會的角逐——八城競爭遂成六城角逐。

隨著1993年9月23日摩納哥蒙特卡洛國際奧委會選址投票日期逼近,六城競爭日趨白熱化。

中國政府全力支持北京申辦2000年奧運會。

國務院總理李鵬、外交部部長錢其琛、原財政部部長王丙乾、公安部部長陶駟駒、衛生部部長陳敏章、北京市前市長陳希同及常務副市長張百發等均在北京《申辦報告》中簽署了保證書。

1993年6月20日,國家主席江澤民在致函國際奧委會各委員時,又進一步重申:“我本人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全體中國人民,將不遺餘力地支持北京市的申辦……我真誠地期望著奧林匹克大家庭的全體成員和朋友,在2000年一同妖聚於開放的北京。”中國人以東方民族所特有的堅毅性格和不屈信念,腳踏實地地實踐著奧林匹克精神。

在中國遼闊的大地上,千千萬萬個企業、工廠、機關、團體、校園、軍營、商場、街道、城鎮、鄉村……黃皮膚黑眼睛的中國人紛紛以各種方式表達對奧林匹克運動的熱愛和向往,決心支持北京登上2000年“國際奧運列車”一

一支由18名運動員組成的“奧運希望之火”自行車隊,痛飲壯行酒,高唱《萬裏行之歌》,從中國最北端的漠河起程,跨黃河、越長江、過珠江,一路風塵地馳往中國最南部的天涯海角三亞市。

素有“世界屋脊”美稱的西藏布達拉宮前,萬人簽名,載歌載舞,一條潔白的哈達上綴滿由藏、漢、英等文字書寫的姓名,表示“百米哈達寄深情,高原眾人盼奧運”;

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先生收到的《奧運2000》,無疑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最長的一幅奧林匹克體育畫卷:長200米、寬1米,畫麵上展示的是絢麗多姿的古代奧林匹克運動史;它融注了中國湖南省株洲市一位業餘畫家的十年心血——作者陶侯武通過創作這幅長卷來表述一位普通中國人對奧林匹克的向往之心;“千人結,萬人結,結下一片爭辦奧運的深厚誼”——這幅由社會各界人士親手參與編織的掛毯,是中央民族學院56個民族學生集體創意的傑作;人們會聚在一架地毯機梁前打結係扣,將在掛毯上編織出北京奧申委標誌及“開放的中國盼奧運”的中英文字樣;

中國文壇泰鬥巴金、冰心、夏衍、艾青及百佘名著名作家聯手開創了中國體育史和世界奧林匹克史上絕無僅有的紀錄:每一位作家都莊重地在自己的代表作品上簽名題詞,以表述對人類奧林匹克運動的向往之情。

這是一次堪稱人類體育史上的盛大節日——癌症患者奧林匹克運動會在中國上海市隆重揭幕。

由4000名徘徊於“地獄之門”的運動員表演的大型團體操《生命之光》,蕩氣回腸,撼人心魄,無疑向“更快、更高、更強”的奧林匹克精神賦予了全新的“超越生命”的含義。

中華民族是一個深刻理解奧林匹克精神的民族。

據一項民意測驗顯示:中國民眾對北京申辦奧運的支持率已上升到98.60%。

毫無疑問,在中國已經掀起一個空前的奧林匹克熱潮。

奧運會主辦權的競爭,是全世界的公平競爭。

美國的洛杉磯申請過七次;希臘的雅典申請過六次;意大利的羅馬和加拿大的蒙特利爾都申請過五次;西班牙的巴塞羅那申請過四次,前後曆時達八十餘年。

正如奧林匹克宗旨所闡述的:重要的在於參與!

北京時間:公元1993年9月24日2時30分。

此一刻,中國人將承受什麼呢?

承受巨大的喜悅個飽經憂患而撞響了命運晨鍾的民

族,以對人類奧林匹克運動誠摯的愛心和執著的追求,當之無愧地贏得了無上的榮光;

承受巨大的失落——既然中國有膽略發動一場舉世矚目的社會變革運動,以寬廣的襟懷去擁抱世界,積極參與並推動了人類

現代文明的進程,那麼,中國人同樣贏得了一次理解與成功。

開放的中國,必將以雄健的身姿,步入21世紀朝霞噴薄的黎明……

奧運的太陽(主題歌歌詞)

我企次輸涵,

我企盼一次輝煌。我企盼友誼的彩帶,我企盼搏擊的力量。我們共同企盼相聚,我們共同企盼榮光。

啊,我訴說一個心中的秘密:

2000奧運的太陽!

我擁有一個地球,

我擁有一個夢想。

我擁有史詩的瞬間,

我擁有永恒的向往。我們共同擁有明天,我們共同擁有希望。

啊,我傾吐一個心中的秘密:

2000奧運的太陽!

(1993年6月20日至7月10日寫於北京,原載1993年第

9期《中外電視月刊》;同名電視政論片由北京電視台播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