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奧運:光榮與夢想(1 / 3)

2000奧運:光榮與夢想

(摩納哥時間:公元1993年9月23日19時30分。)

曆史往往在一瞬間創造輝煌。

此刻,蒙特卡洛城的霓虹燈光輝映在蔚藍色的地中海上,流光溢彩,出神人化——這夢幻般的夜幕,卻掩藏著一個令全世界都異常焦灼又異常轟動的秘密……

四年一屆的國際奧林匹克運動會,無疑是人類現代文明史上最具誘惑力的影響最深廣、公眾最狂熱的體育盛典。

隻有國際奧委會有權選擇和決定舉辦奧運會的城市。

第101次國際奧委會全委會剛剛閉會——也就是說,會聚在這個地中海岸袖珍國家的91位男女委員,剛剛投票確定了獲得2000年第27屆奧林匹克運動會舉辦權的城市。

風姿綽約的摩納哥小姐已將一個密封好的大信封交到國際奧委會主席J.A.薩馬蘭奇先生手中。

73歲的薩馬蘭奇先生手捧大信封,正穩健地邁入專設的多功能新聞大廳——在這裏,薩翁將親自開啟信封,向全世界揭所這一秘密。

顯然,大信封內裝著的隻能是北京、悉尼、柏林、曼徹斯特、伊斯坦布爾和巴西利亞六個城市中的一個城市名字。

也許是北京一那將是東方古老民族的幸運、光榮與夢想。

也許不是——即便不是,占地球人口五分之一的浹泱大國,以如此巨大的熱情參與申辦世紀之交的奧運會,也足以表述12億中華炎黃子孫弘揚奧林匹克精神的美好心願……

上篇

正因為人類的聰慧和才智,才明了如此多彩多姿的點火儀式:

中國藏族姑娘駐足於念青唐古拉雪山腳下,那般優雅、嫻靜地引燃了北京亞運會的聖火;

西班牙男士則開弓搭箭,一簇火矢呼嘯飛越茫茫夜空去點燃巴塞羅那奧運火炬;

姑娘和男士似乎在吟一詩,抑或在作一幅畫,其美妙、其神韻都將引人們產生無盡的遐想。

——遠古先祖鑽木引火,從而宣告一個蒙昧時代的終結。

——現代火箭引爆升空,又揭開了一個科技革命的新紀元。

體育——亙古至今——就這樣蘊含著一種延綿不止的生命意識……

顯然,藏族小姑娘點燃的是中國人的信心、意誌和力量。

北京亞運會恢弘的規模、強大的陣容、縝密的組織、一流的設施及指揮若定的氣度,都令海內外有識之士驚歎不已。

中國,完全具備了舉辦特大型國際體育盛會的能力!

勃興於20世紀80年代的中國改革大潮,是古老東方民族把握機遇迎接挑戰的一次壯行,是中國人民對世界充滿信念的友好對話。

改革開放的中國期待著全方位與世界接軌,從而進入世界經濟大循環圈。

竭盡全力將中國引上現代化坦途的鄧小平適時指出:北京亞運會之後,應該申辦奧運。

古代奧林匹克運動會發端於公元前776年。

奧林匹亞(OIYMPIA)位於古木參天、神奇幽靜的阿爾菲奧斯山山穀之中——在這裏,古希臘男性自由公民以炫耀裸體和展示力量的形式,來祭拜至高無上的宙斯神。

古代奧運會每四年一周期舉行跳躍、賽跑、摔跤及投擲標槍、鐵餅等項目的競技比賽——顯而易見,這些競技行為詮釋了人類童年時期漫長而艱辛的生命進化曆程。

運動會競技優勝者被飾以橄欖枝花環,當之無愧地成為和平使者——運動會舉辦期間,進行中的戰爭也必須停火。

曆史總是從輝煌走向衰微。

古代奧林匹克運動會在延續了整整11個世紀之後,於公元394年為狄奧多西皇帝所禁止。

其後,大火、兵燹、地震遂將古代人類精神文明的璀璨史冊掩埋於歲月陳跡之中……

人們將永遠懷念現代奧林匹克運動之父——法國教育家、曆史學家P.de.顧拜旦男爵。

18世紀末葉,工業革命發端於英國,並很快席卷法國、德國乃至整個西歐大陸,從而為文化、教育、科技、體育事業的崛起奠定了堅固的物質基石。

正是在人類現代文明車輪飛速運轉的驅動下,顧拜旦男爵首倡恢複古希臘奧林匹克運動會傳統,並為之奔走呼號。

1894年6月23日,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IOC)在巴黎莊

嚴宣告成立。

1896年4月6日,首屆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在人類體育運動的搖籃——希臘的首都雅典城點燃了聖火。

人類體育史從此揭開嶄新的篇章!

現代經濟國際化的大趨勢,必然造成社會生活的國際化。

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一個鮮明特色——國際性決定它必須由一個事先確定的奧林匹克城市來舉辦——參賽選手不分種族、宗教、信仰、意識形態——所有為國際奧委會所認可的國家都將受到邀請。

第25屆巴塞羅那奧運會創造的一個奇跡是:全世界172個國家和地區,全都站在了由紅、黃、藍、綠、黑五種顏色聯結成的“五環旗”下。

無疑,它高揚的旗幟所昭示的是人類基本生存準則:和平、公正、理智和共享文明成果。

任何社會活動都離不開既定的遊戲規則。

國際奧委會開宗明義,這樣表述自己的宗旨:奧運會是奧林匹克運動選手們個人之間的競賽,而並非國與國之間或者地理區域之間的競賽。

文學家則評論道:因著精神的昌明和物質的發達,軍事戰爭將減少到最低限度;體育競技起而替代戰爭,世界體育大會戰將是世界各國政治、經濟、科學、文化、教育等綜合國力相互較量的最佳場所,成為評判一個民族精神和素質優劣的公正仲裁場。

奧運會為每一位競技優勝者升國旗、奏國歌,其本質正是倡導通過國與國、民族與民族之間的公平競爭,從而推動整個人類社會的進步。

一部國際體育史,實錄的不僅僅是人類天才與雄心的史詩,而且還維係著每一個國家、每一個民族的榮辱與興衰——

長跑怪傑努爾米、體操皇後拉蒂尼娜、超級遊泳巨星施皮茨的名字永遠是芬蘭、蘇聯、美國的榮耀;

球王貝利已然是巴西國民頂禮膜拜的民族英雄,巴西人時刻不忘將重溫世界足壇霸主舊夢的希望寄托在他的身上;

日本大和民族憑借經濟大國的雄厚實力,正以精確的電子技術設計每一個項目的比賽和計算每一枚金牌的得失,夢寐以求重新刮起一股“東洋魔女”旋風;

洛杉磯奧運會期間,裏根總統打出“加油!美國”的標語牌,煽動了96.3%的美利堅合眾國公民加入如癡如狂的體育熱潮;

中國巾幗英豪榮登世界女排“五連冠”寶座,令北大、清華的莘莘學子激動得熱血沸騰……

毫無疑問,大型國際體育賽事已牽動全世界每一個角落的神經,從國家元首到市井平民,人人都進入一種廢寢忘食、神經兮兮的超常狀態。

體育大會戰鐵的規律是,強者必然征服弱者。

體育大會戰的背後,往往站著政治和經濟兩個巨人。

一個積貧積弱的民族,在國際競技場上的境遇是可想而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