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城市傳奇 下篇城市之光(3 / 3)

“實施文化零距離行動”——東莞的口號很別致、很有創意,“以人為本”,集百家之長走自己的路。東莞是一座外來人口高度集中的城市,市委、市政府追求的目標很明確:讓市民們有好戲看、有好書讀、有好歌唱、有好講座聽、有好地方去、有好展覽欣賞……

每逢節假日,當你流連徜徉於東莞城市中心廣場,驀然間,你會產生一種美麗的錯覺:你似乎正踏人北京或上海某座優雅的大學校園,影影綽綽的綠樹碧水間,閃閃爍爍的霓虹燈光下,輝映著一張張年輕的臉龐——他們是真正的青春一族嗬!

他們來自天南地北,會聚東莞,隸屬於近1〇〇〇萬人的打工仔、打工妹隊伍,年複一年月複一月日複一日,他們見證了東莞30年來改革開放的曆史進程,他們與東莞人用心血和汗水共同托起了這座年輕而美麗的城市。

於是,今日的他們,有了引以為自豪的新的稱謂——新莞人!

“新莞人”這一稱謂,正是由一位“外來工”提出來的。

2007年4月16日,對於“外來工”這一特殊群體,無疑是一個十分珍貴的日子。東莞市政府鄭重頒告:東莞“外來工”的稱謂正式改為“新莞人”。

這是一次曆時3個多月的大討論:通過電話谘詢、網上調查、媒體征詢、個人訪談和召開座談會等各種民意渠道,經過反複梳理、篩選、彙總,最終形成全民智慧的結晶“新東莞人”——對於東莞,這堪稱一次富有曆史意義的跨越!

東莞市委、市政府莊嚴承諾:共創東莞繁榮,共享發展成果。將通過建廉租房,啟動培訓項目,放寬入戶政策,擴大社保覆蓋麵,解決子女入學等新莞人係統工程,紮紮實實為新莞人辦好10件實事。

來自四川的28歲的打工妹鄭小瓊,在東莞打工8年,火熱的社會變革生活與深刻的生命體驗,流瀉於她的筆端,使她成長為一位打工作家、詩人。她先後榮獲《人民文學》年度散文獎和莊重文青年文學獎,並成為第一個當選為廣東省人大代表的新莞人。鄭小瓊坦言:作為一個新莞人,深感肩負的責任重大。

“東來成治邑,形勢若蟠龍。”

東莞,曆史悠遠,人文厚重,激情飛揚,是一片充盈著英雄傳奇故事的沃土——

袁崇煥大將軍的浩然正氣光耀華夏,數百年來,祭掃者絡繹不絕;

追隨袁大將軍鞍前馬後的佘氏,延17代大忠大義,冒死犯難,成就千古奇聞的守墓史;

林則徐虎門銷煙,其“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責任感至今令人仰天長歎;

東江抗日縱隊赴湯蹈火,為保家衛國進行浴血戰鬥;

薪火相傳,先輩的英靈豪氣滋潤著南粵這片沃土,先輩的厚德品行流注於後人的血脈之中……

在紀念中國改革開放30周年的日子中,麻湧鎮的少男少女們載歌載舞演出了一台大型組歌《香飄四季》——

蕉園的故事蔗田說,

蔗田的故事稻穗說,

稻穗的故事水牛說,

水牛的故事水鄉說……歲月的故事小路說,

小路的故事大路說,大路的故事老街說,老街的故事新城說1

歡慶莊嚴曆程一東莞人和新莞人最有資格抒發大情懷,踏歌大潮汐,感恩大時代,盡情地讚美他們的新東莞、新生活、新世界!

東莞就這樣書寫了城市傳奇:當數以千萬計的民眾翹首企盼翻開曆史新一頁之際,東莞的決策者們毅然拿起一把鑰匙,大膽率領民眾開啟了財富的大門!

“位卑未敢忘憂國”。東莞雖然沒有經濟特區的名分,更沒有國家一分錢的投資,卻始終扮演著穿行於中國改革開放曆史隧道的排頭兵角色,不斷創新市場觀念、財富觀念、科學觀念、和諧觀念、民主觀念、法治觀念——我們稱之為“東莞元素”或“東莞基因”——它其實就是一個經濟特區,最準確形象的稱呼,應是“民辦經濟特區”!

中央領導讚譽東莞:“中國改革開放最精彩最生動的縮影!”

東莞當之無愧地領受了一頂頂桂冠:中國最佳魅力城市、中國最具經濟活力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全國綠化模範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際花園城市……

時代對於東莞如此厚愛,東莞也為時代奉獻了如此恢弘的華彩樂章……

(2〇〇8年7月27日至8月11曰寫於東莞;原載2〇08

年10月25日《光明日報》、2〇09年第1期《十月》;同名電視政論片由東莞電視台、澳亞衛視播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