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段表述:為什麼中國古代的經驗科學領先於世界約一千年,但近代實驗科學沒有產生在中國,而是產生在17世紀的西方,特別是文藝複興之後的歐洲?
這確實是耐人尋味的謎團,猶如科學王國複雜的高次方程,就這樣擺在了世界麵前。
1803年,據說拿破侖?波拿巴曾經指著地圖上的中國憂心忡忡地說:“這裏躺著一個沉睡的巨人,讓他睡下去吧,一旦他醒來,將會震撼世界的。”少頃,他又接著說道:“他在沉睡著,謝謝上帝,讓他繼續睡下去吧,不要去喚醒沉睡的巨人。”
倘若從17世紀往前回溯,明王朝曾經在一個短時期內轉向西方,建造船隊,足跡一度抵達非洲東海岸,並踏上了去歐洲的旅程,但外交上突然出現轉折,遠航停頓下來。延挨至清朝,東方帝國自我封閉,從此完全隔絕於西方世界和西方思想。清乾隆皇帝曾夜郎自大地宣示,我天朝物產充裕,在國土以內並無匱乏之憂,更無必要以我之物從蠻荒之國交換物品,雲雲。在“閉關鎖國”國策最為嚴酷之時,朝廷頒發詔令“寸板不得下海,片帆不得人口”,導致原本在科學和技術一路遙遙領先於世界的東方巨人,停滯了,凝固了,成了名副其實的“沉睡的巨人'
曆史如此無情。1815年6月18日,在比利時滑鐵盧鎮爆發了一場改變歐洲曆史進程的大決戰,英國人威靈頓公爵統帥的歐洲聯軍擊潰了不可一世的法國皇帝拿破侖?波拿巴。歐洲征服者野心勃勃地急於在遠東擴大自己的影響和勢力,又發動了鴉片戰爭,其結果使中國開始覺醒了。
毫無疑問,對於中國這個古老的東方之國,1840年是一個曆史的拐點。
當英國人的炮艦把“天朝上國”打落穀底時,其遠隔萬裏波濤之遙的大不列顛島國機器化生產已基本取代手工業生產。從某種意義上說,鴉片戰爭的實質是西方工業文明對於東方固守“天不變,道亦不變”道統的一次劇烈衝撞,是新興工業革命對傳統農耕社會的一次野蠻征服。
此後的中國,亦步亦趨地進入災難深重的近現代時期。麵對“千年未有之變局”與“千年未遇之強敵”,各式各樣的救國方略如資本主義、改良主義、自由主義、社會達爾文主義、無政府主義、實用主義、民粹主義、工團主義等,亂花迷眼;隨之而起的是洋務運動、戊戌變法、甲午戰爭、辛亥革命、抗日救亡……百年劫難,百年奮起,中華民族複興之路充滿了驚天地、泣鬼神的抗爭。
毛澤東領導的血與火的民族獨立運動和人民解放戰爭締造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重新屹立於世界萬邦之林。發軔於1978年的改革開放運動,鄧小平以其大智慧大勇氣,引領著中國這艘巨艦在驚濤巨浪中破浪前進;隨後,中國經濟發展大步跨越,社會轉型風雲激蕩,文化繁榮走向多元,一躍而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開啟了中華民族曆史的新紀元,全球為之矚目,世界為之震撼。
歸宗炎黃,溯源華夏,從興盛到衰敗,再到複興與崛起,雄辯地證明了中華民族蘊含著一種巨大的內生力量,這就是中華民族的同心力與生命力。其內核基因則是:興國之魂,強國之魄。
正如學者柏楊在《中國人史綱》中所闡述的:“中國像一個巨大的立方體,在排山倒海的浪潮中,它會傾覆,但在浪潮退去後仍頑強地矗立在那裏,以另一麵正視世界,永不消失、永不沉沒。”
曆史演進讓人們想起另一位英國曆史學家阿諾德?湯因比,他提出的一道哲學命題,既理性回應了“李約瑟之謎”,又令人信服地展示了毋庸置疑的前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