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偵騎北上(2 / 3)

另一隊由朱四郞帶隊往西北,目前朝庭的消息,韃靼人的目標是大同,所以他們要沿著大同往北找。朱四郞將帶著一百五十人要去找韃靼的主力,弄清楚阿魯台這次到底有多少人南下,大軍行走的路線等等。

韃靼的活動範圍有多大,巴特也說不清楚,其實也不能說他說不清楚,他能說清,但朱四郞不楚。好在錦衣衛那邊有紀錄,西到哈密衛,東則不用說,一直到三衛活動的大興安嶺,南則以邊關為界,北從明軍北征的紀錄來看,明軍一般就追到飲馬河,再北糧草補給線太長,也就打住了。這些是韃靼人騷擾邊關和明軍征討的範圍。

出了興和所之後一路往西北,這次是由巴特帶路,他們的第一個目標在錦衣衛的地圖上是一個叫集寧海子的地方。集寧海子,名字裏有海子就知道,那是一個湖泊。在巴特的嘴裏,那個湖的名字是乞爾海子。

唐時便有集寧路,集寧興起於宋時,那時這裏是契丹人的地盤,是遼朝的腹地,更是一個繁華的避暑勝地,一個漁獵遊玩避暑的好地方。氣候適宜,水草豐美,牛羊遍野,一個肥美的原野。

元初這汪古部地盤,汪古部一直是成吉思汗的盟友,成吉思汗的三女兒嫁給了汪古部的首領,後來忽必烈還定下了與汪古部世婚世友的約定。

元末集寧毀於戰火,汪古部被土默特人代替,土默特與察哈爾、科爾沁、鄂爾多斯,阿速等部落一起構成了韃靼,與瓦拉相對。

集寧海子在陰山北,四周都是低山和丘陵,岸邊是肥美的草原,朱四郞等人一路翻山而過時,沒有見到什麼人煙,不隻是韃靼大軍不見蹤影,平常應該能見到的小部落也沒有看到多少。如此看來,韃靼南下是必然了,隻有這樣那些小部落才可能移去他處,或是集結在一起。

“四郞,再過一個山,便能看到乞爾海子,圖賴已經看到土默特人的營帳了,不多,約有三百多頂。”

“這個部落你們可相熟。”朱四郞問道。

“草原上的部落何止千萬,哪能個個都知曉認識。”

“那明日便過去打探一番。”朱四郞吩咐,“兔子,你帶著一隊人往北去,至少北上五十十裏,若有消息,便派人回來傳信,然後找個好營地等我們過來,最多等三天,三天我們不到,你便回來與張三彙合。張三你守在此地,我與巴特一並過去看看。”

各人領命而走,朱四郞等人開始換裝。

斥侯過來都帶上了蒙古人的衣裝,選了來做斥侯的大多是蒙古人,有的人雖然漢化多年,外觀上看起來,還是蒙古人樣,隻是蒙古語說的沒那麼地道了。

把一些明顯帶有明軍色彩的裝備放下之後,朱四郞在巴特等人的帶領之下,翻過了山包,打馬往集寧海子而去,一行五十餘騎。

翻山時便看到了遠處的大湖,湖邊的蘆葦蕩非常之豐茂,湖邊蘆葦蕩的另一側是草原,近湖畔散布著朵朵的帳蓬,遠處能看到成群的牛羊,更遠處還有馬群在跑。

湖邊的蘆葦長的非常的茂盛,打馬走近時才發現,這些蘆葦居然有兩三米之高,人騎在馬上行走在蘆葦蕩裏根本都看不見。

跑出蘆葦蕩不久,他們便迎來了五六騎,迎麵而來的人看到他們時似乎有點意外,遠遠的便停了下來。隨即,又催馬過來。

“大雁剛剛南飛,乞爾海卻迎來了東邊的客人,敢問對麵的兄弟可是來自翁牛特。”

“正是,太師命我們南下,那顏已經到了陰山腳下,我等隻是過來看看有多少兄弟到乞爾海子。”

“噢,還沒收到傳令,入秋也隻有乞爾海子這的水草牛馬吃了還能長膘,我們隻是先走了一步。”

簡單接頭確認了身份之後,那人便把巴特一行帶往了營地,一路上有說有笑,此人自稱是土默特部的布日古德,布日古德在蒙古語裏是雄鷹的意思。能被叫這個名字,而且看到有了陌生人能主動迎上來,此人在這個部落裏應該也是個勇士。

巴特帶著圖賴等人走在最前麵,朱四郞反而被挾裹在中間,沒辦法,朱四郞沒蓄胡子,怎麼看都是個明人的樣子。

布日古德,曾經隨著土默特的千戶一起參加過韃靼太師的南下打草穀,他見過三衛的人,所以也就一眼認出了,巴特等人穿的是翁牛特部衣裝,翁牛特部即明人嘴裏的泰寧部,朵顏三衛之一。

“翁牛特部派來了兩千人?”布日古德有點意外,翁牛特部並不屬於韃靼人,而且在他的印象裏,翁牛特部要比土默特部小很多,這麼一個並不是很大的部落,而且離此地至少有萬裏之遠,居然也派了兩千人過來,這可不是一個小數字,如此看來,太師這次召集的人馬至少在五六萬人。

“一路過來,牛羊都走的掉膘了,還不知太師什麼時候過來呢?”巴特感歎。

“那顏是說太師會過來,可萬戶那裏的令箭還沒到,我們也不知道要什麼時候出發。”

這是個重要的信息,土默特部目前還沒有被動員起來。

到了營地之後,布日古德讓人去殺羊燒奶茶,又把巴特帶去見他們的長老。

這是一個小部落,最多也就能湊出兩百多戰士,翻山時,倒是看到了有數千的馬群,按朱四郞對蒙古人的了解。入冬前,蒙古人會盡量的讓牲口多吃長膘,於是整個秋季,他們會趕著牲口去追逐水草。集寧海子他沒有來過,但現在看來,這湖邊的草原平整且草長的也很好,是一處非常好的營地,這麼一個隻能湊出兩百多戰士的小部落,不可能有資格占據這片湖畔。

這個部落的馬似乎也多了點,牛羊也不少,這麼一個戰士很少,牲口很多,營地又如此完美,在蒙古人眼裏,在別的部落眼裏應該是塊肥肉。

朱四郞的疑問沒過多久便被巴特回答了,這個部落與土默特的萬戶有姻親關係,而且還主要為萬戶放馬,如此一來便解釋的通了。

此外,乞爾海子附近的草原,是土默特部最南的一塊好草場,一般而言,平時各個部落都不會到此地放牧,隻有在自己的牧場裏草被牲口吃盡或是枯死的時候,才能到此地放牧。

布日古德的族人是得了萬戶的命令之後,提前一步先過來這片草場,萬戶為何讓他們先過來,並沒有說。

萬戶沒有說,可朱四郞等人已經猜到了,若不是更北邊受了災,牧草大量的減少了,那就是韃靼人可能真的要南下了,現在隻不過是糧草,或是軍需先行了,這裏的軍需便是布日古德族人養的馬。

巴特送了布日古德一筒箭,這筒箭是明軍的裝備,翁牛特部一度跟明朝走的很近,有點明軍的裝備也說的通,明軍的箭矢都是專門的兵仗局所製,質量要遠好過蒙古人。

布日古德則送了巴特他們釀的馬奶酒,當天巴特就帶著朱四郞等人又翻山往回走。

入夜時,他們才找到張三建的臨時營地。張三是朱四郞一手調教出來的幫手,營地選的極佳,而且遠遠的就設了暗哨。朱四郞回來之後,又讓新設了兩處暗哨,這兩處暗哨設到了兩裏之外。

入夜,營地裏不見一點火光,帳蓬也不多,更多的人用的是大洋河村出的睡袋。九月的夜晚已經有點涼,惱人的是蚊蟲還沒散去,好在朱四郞等人備齊了驅蚊蟲的草藥,除了點起驅蟲以外,身上還都帶著驅蟲的藥囊,這些斥侯個個都感覺要比以前夜宿時舒服的多。

第二天,朱四郞一行起營出發,沿著兔子留下的痕跡往北而去,走了五十多裏之後,還是沒看到兔子營地,又走了五十裏之後,還是沒見到兔子,但是他留下的標記還在,而且一路沒有戰鬥的痕跡,於是朱四郞等人隻能繼續沿著標記前行。

朱四郞說的是至少五十裏,沒說最遠可以把營地設在哪裏,兔子便可了勁的猛跑,等朱四郞找到他時,已經是在出發點的兩百裏之外。

這也不能怪兔子,要怪也隻能怪當時朱四郞沒有說的更清楚細致。

兔子倒不是一味的猛跑,他帶的五十人分成了五個小隊,一隊十人,每五十裏後,便散開跑個三十裏,然後又回來,如此一來,至少這兩百裏長六七十裏寬的區域之內,他們沒有發現韃靼人的大軍,土默特的小部落倒有三個。

與兔子彙合之後,百多人折向西,直奔巴特選定的第二個地點。

巴特設定好的第二地點在明朝的地圖裏標的是九十九泉,巴特嘴裏是輝騰錫勒,輝騰錫勒在蒙古語裏是“寒冷的高原”(大眾輝騰,PHAETON還真是高冷哈?)

九十九泉並非是九十九口泉,第一九十九是個虛數,並不是當地隻有九十九口泉,第二泉不是真正的泉,應該說是泉池,象泉眼形成的大小池塘。事實上這裏是上古火山爆發後形成的火山坑,這些火山坑被肥沃的黑土覆蓋,長滿了野草,在蓄了雨水之後,便形成了一個個圓形的池子。蒙古人隻要看到大點的水池,就會命名為海子。九十九泉是在這方圓五六百公裏的草原上,分布著百多個大大小小的湖泊,此地一直是蒙古人心目中的聖地之一。

傳說成吉思汗一度想在此定都,成吉思汗的繼承人元太宗窩闊台汗曾多次來此點將和遊住,元太宗三年窩闊台還在此地避暑。

輝騰錫勒算起來也是位陰山支脈北麓,九月的輝騰錫勒草原,綠草如茵,繁花似錦,加之點點湖泊點綴其間,景色十分秀美。

而在這片草原上,遊牧的部落為數不少,少到百十個帳篷,多的有上千座,按巴特的話說,這裏是土默特部重要的聚集地,特別是在夏秋,土默特的萬戶必然會遊牧至此。

巴特到過此地,因此,不能再象在集寧海子那樣直接過去交往,隻能遠觀,不能近察。巴特現在覺得有點奇怪,聚集在些地的土默特人似乎多了些,雜了些。說多是因為看上去來了大大小小多個部落,說雜,來的不隻是戰士,很多部落好象似整體遊牧至此一樣。

不能近察,斥侯也有斥侯的辦法,那就是朱四郞笑稱的捉舌頭。

一天時間內,他們先後捉了落單的十五人,從他們的嘴裏,獲得了一個確切的信息。

土默特部大約在半個月前就應該離開此地往西南而去,可還沒動身便收到了韃靼阿台汗的金箭傳令,他們在此地盤桓是在等人,等的是阿台汗的大軍,阿台汗準備南下打草穀,目標就是大同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