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五章 大漢棟梁(2 / 2)

嗬,居然提前被劉大耳看出了自己想要積蓄實力的想法,看來此次征伐中原,自己是推脫不掉了。

實話說,張繡並不願意現在就摻和進袁曹之爭中。縱使現在的袁紹占據著相比曆史上的更具壓倒性的優勢,但是千萬不能小瞧曹操的奸謀膽略。因此在張繡的預計中,兩方很可能會鬧個兩敗俱傷最後誰也奈何不了誰的結果。

盡管曆史上袁曹之戰以曹操的輝煌取勝告終,但是此世,曹操的勢力因為張繡的存在和劉備異軍突起而遭到了極大的削弱。現在雖然仍有一戰之力,但是實力相比的太過懸殊卻是注定了曹操現在隻可能有守勢,而絕無攻勢!

舉一個簡單的事實就可以很直觀看明白當下袁曹的力量對比了。袁紹軍先發的顏良部,隻是一個先鋒前軍,卻有足足十萬兵馬。而曹操點齊了許都的所有兵馬,才不過十六七八萬兵馬。全軍壓上卻是都給一個區區的顏良造成不了絕對性的優勢。

是的,現在的曹操集團處於一個很尷尬的位置,對待袁軍他們隻能采取最保守的守勢,而絕不敢有一點點多餘的對攻之勢。畢竟兩邊的底蘊相差太多,人家袁軍最樂意和你打得就是對耗,哪怕每死兩個袁軍換一個曹軍,這買賣都是很值的。

話說白了,如果說現在的袁軍對曹軍有著千鈞壓頂之勢的話,那麼當下割據徐州的劉備以及盤踞淮南的張繡的態度取向就相當於那根至關重要的稻草。要麼是給予曹軍繼續掙紮於生死一線的救命稻草,要麼就是壓垮曹操這頭駱駝的那一根稻草。

毫無疑問,劉備自然是站在袁紹那邊的。準確點來說,誰站在漢室的對立麵,劉備必然選擇站在其對立。

但是張繡不同。對於匡扶漢室這樣的崇高夢想,張繡既沒有興趣也不敢擔保自己能行,還是安心照顧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臥薪嚐膽隱忍待發的好。

心裏百般盤計,張繡開口道:“玄德公如此盡忠王事,張繡自然不能拖皇叔的後腿。再者又有董國舅居內響應,張繡更當出兵以救陛下於水深火熱。隻是此戰事關漢室氣運與陛下安危,出兵事宜當從長計議。孫先生來壽春不短時間了,不回去複命難免玄德公憂心,先生不如先回徐州,先向玄德公稟示我淮南願出兵伐曹,然後容我調度軍力,再行合力伐曹之事?”

對於張繡來說,這是一個不得不出兵表明自己立場和態度的抉擇。按照目前的態勢,天下輿論的主導權已經在袁氏的手中了,曹操掌控下的獻帝和許都朝廷雖然名義上仍為天下人承認,但是若是一旦袁紹拒不承認劉協的正統性,四世三公積累的底蘊名望再加上當世的絕對實力的袁氏絕對能逆轉天下人的風口。

這種情況下,張繡也隻能暫時順從袁氏的風向而動了。但是現在的袁氏已經強大到了極點,若是再讓打開中原的口子,那可就真的一發不可收拾了。到時候哪怕袁家都是一群不會思考的蠢豬,袁氏的百萬大軍也能輕鬆碾壓立勢不足的張繡劉表集團。

所以說從根本上來講,袁曹之爭張繡是應該站在宿敵曹操這邊的。畢竟在當下看來,也隻有曹操這樣的奸雄能夠有挫敗袁紹的可能了。

這其實正是數個月前,張繡和賈詡默認默許鬼才郭嘉和虎癡許褚逃回許昌的原因。

當然這些事情是不能擺上台麵的,對曹操抗擊袁紹也起不到決定性的作用。因此,張繡現在非常有必要再幫曹操一把。

至於怎樣幫曹操,張繡此刻心中也有了定計。

孫乾此刻也是無話可說了,張繡這是下逐客令了。但是也倒不是真的逐客令,畢竟提出的出兵要求張繡也答應了,雖然連孫乾都看得出張繡這是要繼續拖,但是沒辦法,自己一個使者總不能逼著張繡立刻出兵吧。

於是最後,孫乾隻能辭手一拜:“鎮東將軍果然為大漢棟梁,吾這便啟程回徐州向我家皇叔啟稟將軍應詔之事。還望將軍早日整備好麾下兵馬,共謀齊行複漢大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