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 顧陸兩姓(2 / 2)

另一方麵,張遼大開殺戒起到的效果也是極大的,吳郡最後一縣錢塘,在張遼尚未兵臨城下之前果斷開城獻降!

當然,這都是在錢塘的大族豪強集體逃亡會稽郡的情況下,錢塘才主動請降的。

至此吳郡全境落入張繡軍之手。

九月初,張繡一方麵令張遼繼續率軍南下,挾勢進攻會稽郡。另一方麵點將領兵,自吳縣西進丹陽。

吳郡搞定了,江東就已經搞定了一半。目前的張遼雖然還不一定成長為十六年後合肥之戰大破孫吳大軍的當世頂尖名將,但是用兩萬西涼悍卒,對付一個孱弱的會稽郡。難度可比用八百死士逍遙津大破十萬吳軍簡單多了。

會稽郡放心給了張遼,張繡統領兩萬主力麵對孫策的江東主力,按理說壓力應該很大,但是張繡卻是顯得很輕鬆。

這不,往丹陽的行軍路上,張繡常帶著武威營離開大隊人馬,氣定神閑的和自己幾位親將四下遊獵。

這一次張繡可沒有可以裝氣定神閑來安定軍心,事實上張繡這一次真的可以稱得上勝券在握。

第一,張繡在攻打曲阿時得到了顧雍這位重量級賢才,在屠吳縣時,收容下了少年陸遜。

吳郡有四大姓,分別為顧、陸、朱、張。孫權開創吳國之後,這四姓在吳國政治舞台上極其活躍,且各有千秋,分有顧厚、陸忠、朱武、張文之名。其中的顧陸兩姓還與會稽四族中的虞魏兩大家族合稱江東四大家族,極其鼎盛

吳後主孫皓有一次問自己的丞相陸凱,你們家族在朝的有多少人?陸凱回答說:“二相、五侯、將軍十餘人。”

顧雍,就是吳郡顧氏的代表人物。

而陸遜,則是吳郡陸氏的子弟。

雖說張繡有著清洗江東世家豪族的既定政策,但是像顧雍和陸遜這種級別的大才卻是在張繡“法外開恩”的範圍之內的。

先說後來當上吳國丞相的顧雍,今年剛好而立之年,不過現在還隻是江東一個小小的縣令,要等到孫權上位以後顧雍才步步高升的。

顧雍先前當過婁縣的縣令,因為有能力也有政績而調任江東重縣曲阿,不過好死不死撞上了張繡南征江東。曲阿之戰,丹陽太守吳景戰敗被俘,顧雍卻是主動請降,成為了第一個請降的江東氏族人物!

顧雍的請降動機誰都不清楚,但是顧雍此舉卻是成功的使得張繡主動在屠吳縣之時開恩,保全了了吳縣顧氏全族性命!

思慮著單憑一個顧氏還不足以鼓動整個吳郡的心思,張繡再次展現了他用人不疑的一麵,任顧雍為吳縣郡丞,地位僅次吳郡太守舒邵。並使其打理吳郡諸縣善後事宜,重新主持選撥各縣主官,組織基層政權。

當然,雖然張繡並沒有對舒邵有多餘的交待。但是舒邵舒太守可不是傻子,若是顧雍和顧氏敢在背後搞些小動作,舒邵並不介意向江東士民再宣告一次生猛才是我舒仲膺的本色。

事實上張繡完全是多慮了。顧雍雖然出身世家大族,但是卻完全是一個對事不對人的真正國士!

至於陸遜,完全是張繡主動下令,在屠城時留下吳郡陸氏的。

什麼張文、朱武,這些大族張繡都可以眼睛不眨一下地屠掉,但是現在的陸氏完全是沒有必要屠掉的。不僅僅是因為陸遜傑出的軍事才華,因為繼陸遜之後陸氏滿門的俊傑,而更是因為吳郡陸氏現在的處境。

近些年,陸氏過的很不如意。

這一切都隻因一個原因,陸氏和江東之主孫策有私仇!

這一切都得說回數年之前,陸氏的當家人陸康還活著,陸氏在江東還顯赫的時候。

那時陸康擔任著廬江太守,職位不怎麼高,但是絕對不低,最重要的是廬江郡和陸氏的老家吳郡隻是隔江相望,在割據一城半郡都算一方諸侯的當時,陸氏在江東不顯赫都不行。

而孫策當時呢,還為袁術所驅使,過著寄人籬下的日子。

前麵我們都說過,孫氏在孫堅起家之前,在江東隻能算是中小宗族豪強,與根深葉茂的四姓之一陸氏相比可以說是天差地別。現在孫堅戰死了,孫氏沒落回原來的樣子了,甚至還不如原來,連老家江東都不能回去了。

孫氏與陸氏的仇隙開始的很簡單,就隻是一次拜訪而已。那一次孫策去拜見陸康,但是陸康根本沒有接見孫策,隻是讓自己的下屬接待了少年孫策。孫策什麼脾氣,再說還正值年輕氣盛的年紀,陸康這一下可把孫策給惹惱了。

要知道,惹惱了小霸王的後果可是很嚴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