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這種狀況,就連朱治自己也懷疑是不是自己太高看了張繡軍。
西涼兵的剽悍戰力聽起來確實令人生畏,但是若是細想一下,卻並不一定是這樣。
畢竟這世上還存在一個叫做“水土不服”的名詞。那些習慣了幹燥冷寒的雍涼悍卒,可不一定能夠長時間適應江南這種潮濕悶熱的氣候。
異地作戰,最怕的就是軍中感染了瘟疫,未戰先自損。就算沒有病變,因為水土不服、飲食差異等原因,也勢必造成士兵戰力的大幅下降。
出了類似水土不服的客觀因素,張繡軍內部自恃己方兵精將勇而輕狂大意也應該是宋憲大敗的主要主觀因素。
想清了這些,朱治對於這場意料之外的勝利也就釋然了,釋然之後更多的是懊悔!早知道張繡軍會措手不及,就集中城內精壯出城與張繡軍中軍決戰,說不定這會兒已經解了吳縣之圍呢!
不過現在出城急戰也不遲啊!雖然說張繡軍經曆了宋憲之敗會提高警惕,但是有了這次旗開得勝,吳縣軍眾士氣正盛,軍心正可用。反正現在因為應那些世家豪族所請求,也準備好了下一步的出城主力作戰,不如見機行事,化虛為實,趁此良機大敗張繡。
也不求一戰擊潰張繡軍主力,隻要能夠解了吳縣之圍,從婁縣海鹽等縣拉攏起更多反抗張繡軍的民團武裝朱治便很滿足了。
打定了主意,朱治當夜便召集了麾下將校和主要的世家豪族頭領,也不用他起頭,那些心急家族老小的宗族豪強頭領便紛紛強烈要求朱治采取進一步的作戰!那些將家族和錢糧都遷來吳縣的世家豪族在戰功的誘惑之下也紛紛踴躍請戰!
人心齊,事兒就好辦。當夜吳縣便挑選了六千精壯,以及三千相對來說稱得上精兵的吳郡郡兵。
次日清晨,吳縣南城門大開,朱治親率吳縣軍眾主力出城急攻張繡軍中軍大營。
說是中軍大營,其實和其他三路軍馬一樣,都是隻有五千兵馬。為了防止張繡軍其他三路軍馬援救,朱治在急攻張繡軍中軍大營之前,還派了偏師去張繡軍其他三個營寨前鼓噪呐喊,充當疑兵!
但是隻能說朱治被一時的勝利蒙蔽住了眼睛,中了賈詡的誘敵之計!
出城強攻的九千軍馬,很輕易便殺入了張繡軍中軍營寨。如同很多演爛了的戲碼一樣,感覺一切太過於順利的朱治察覺到了不對勁,就在他思慮著是不是埋伏的時候,張繡軍的埋伏已經開始收網了。
淮南勇將李豐領一彪軍馬從左包抄,八健將之一曹性領一彪軍馬從右夾擊,張繡帶著周倉親自從從正麵掩殺!兵不精就算了,更沒有一個能打的將領的朱治軍當下大敗特敗!出城的九千兵馬,最後敗退回城內的居然不足一千!就連朱治本人,也是挨了曹性一記羽箭,好在身邊親衛忠勇,硬是拚著把朱治護送回了城池!
這就完全是組織度的問題了。若是朱治能夠將吳郡的宗族豪強武裝征集到吳縣之後加以整合,或者任命一些有聲望有經驗的宗族豪強首領互相暫時歸屬起來,也不至於一經兵敗當即演變成潰敗!
不過這個問題留給朱治逃回城內自己反思去吧。那邊張繡軍卻是清點起了戰果。
實話說,賈詡給張繡出這個誘敵之計的時候,並沒有打算能夠把朱治這個首腦人物引出城!因為這個誘敵之計確實有些過於明顯了。西涼兵就算確實因為水土不服戰力下降,但是說到底西涼悍卒就是悍卒,得了病的老虎也不是什麼阿貓阿狗都能欺負的。吳縣這些末等老弱郡兵,以及這些很多連最起碼的防護衣甲都沒有的宗族豪強武裝,正麵相撞還真奈何不了張繡軍。
但是像賈詡這個級別的謀士自然不會出一個隨隨便便就被看穿了的計策的。說明白點,賈詡雖然不在城中,卻是能夠準確把握住那些宗族豪強首領的心理。在聽說自家身家老小遭受生死存亡的威脅的時候,這些人絕對不會繼續待在吳縣幫朱治守城。那麼他們肯定會不顧一切要求朱治主動出兵。
而朱治此人,賈詡雖然了解不多,但是能夠讓孫策寄予了根基重地的人,也一定是一個有一定頭腦的人物。而有點頭腦的人,自然知道在這個江東無強兵的時刻必須依靠宗族豪強的力量才能保衛住吳縣,那麼自然不會甘心放一半左右的宗族豪強武裝出城。
於是,可以這麼說,朱治隻派三千炮灰出城作戰,實際上完全在賈詡的預料之內。那麼宋憲之敗,也都是張繡一手導演的結果。
這個時候賈詡的用心就體現出來了。你朱治以為吃個敗仗就能嚇得那些宗族豪強首領暫時不再要求出城決戰,那我就給你個勝仗,看你怎麼搪塞那些宗族豪強首領。到時候要是在人心振奮、軍心可用的狀況下你朱治再不出兵,那可就在那些宗族豪強麵前說不過去了。
這個時候也就無所謂朱治你看穿沒有這是不是一個誘敵之計了。因為到了這兒你已經沒有任何理由拒絕出戰。要是還想攏聚人心為你所用,哪怕吃一場大敗也得出城再戰一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