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章 宋憲大敗(1 / 2)

平心而論,張繡並不願意以這種方式對待這些世家豪族們。因為首先張繡本人不是一個視人命如草芥的嗜殺濫殺之人,在骨子裏張繡原本的性格更偏向於那種寬厚善良的類型。

其次,張繡和世家豪族之間的矛盾也沒有到那種你死我活的地步。張繡也並沒有天真地認為僅憑借武力便能消滅世家豪族整個階層。不論怎麼說,曆史的潮流是任何人都逆轉不了的。封建時代注定是地主階級的時代,地主階級必然產生豪強官僚,這是這個社會的必然規律,而個人永遠改變不了社會規律,這一點哲學基礎紮實的張繡是十分明白的。

那麼為什麼張繡明知道改變不了曆史的潮流,卻依然堅決的站在了世家豪族們的對立麵呢?

那是因為張繡想改變的是這個國家,這個民族的運勢!

就如資本主義社會必定存在周期性的經濟危機這樣的基本性矛盾一樣,封建主義社會也照樣存在周期性的基本性矛盾。這個基本矛盾便是以土地兼並為代表性的社會財富分配不均的問題。

而這個矛盾是周期性的,每一個周期的時間長短不一,但基本上其外現都是一個王朝的更迭。而身為穿越者的張繡很清楚,大名鼎鼎的黃巾起義不僅宣告了三國時代的開始,而且在深層次上也宣告著封建社會根本矛盾周期性爆發的開始!

正常情況下,這個矛盾的不斷積累達到爆發以後,整個社會就會重新洗牌以達到一個新的均衡,說的外在一點,就是一個嶄新王朝的開始。

而等到這個王朝經曆了初期的盛世大治、中期的中興盛況,到了後期便行就將木,這個時候矛盾多會以農民起義的形式爆發,便是另一個周期另一個王朝的開始。

從人文的角度考慮,一般往往是這個周期越長越好。漢唐宋明清之所以稱作五大王朝,出現了諸如文景之治、貞觀之治、開元盛世、康乾盛世的局麵,並為世人所稱道,就是因為這個王朝將封建社會的根本性矛盾的周期延續的比其他王朝長一點的原因。

借用一句詞,你便能理解為什麼這個矛盾周期越長越好——“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朝代的更迭必然伴隨著戰亂,雖然這個過程是必要的,但是在其中造成平民百姓們的殤痛卻是沒有必要的。

而張繡十分清楚的知道,西晉統一三國之後因為采取了放縱世家門閥宗族豪強發展的政策,不僅直接導致了五胡亂華的慘劇上演,還導致了中華神州在長達三百多年的時間居然隻有三十七年保持著大一統的民族發展停滯倒退期!

雖然改變不了封建時代這個社會形態,但是張繡絕不會眼睜睜讓封建社會的基本周期陷入紊亂而影響到中華民族的發展前進,使得炎黃子孫多走曆史的彎路。

沒錯,放縱士族豪強的發展使其成為可以左右民族運勢的世家門閥就是曆史的一道彎路,曹魏的九品中正製、孫吳的府兵製,都是這個縱容政策綱領下的產物,其後並為兩晉南北朝各家王朝沿用,造就了中華曆史上一段令人不忍直視人命如草芥的黑暗時代!

說到這兒,張繡的良苦用心也就明了了。我知道我阻擋不了世家豪族的崛起,殺了眼前這一批,自己手下文臣武將出身的家族也會成為下一批勳貴世家,但是我至少可以延緩世家豪族崛起的進程,可以在我延緩下來的時間中找到均衡世家豪族的另一支力量,找到曆史的正道!

所以,在已經藏不住掖不下的時候,張繡選擇了最極端的方式直麵這一切。

八月十五,張繡部將裴元紹襲取婁縣,將城中四家派遣了門客死士到吳縣參戰的世家豪族盡皆抄沒家財,男為奴女為婢,準備一並遣往淮南服苦役!

話說張繡借了袁紹的運量船隊偷渡了江東,但並沒有馬上歸還船隊。而是繼續把河北船隊當做自家的來用,整日來返於江東和淮南之間運送糧草輜重。在江東征調不到民夫的時候,張繡果斷下令征集淮南民丁,運往江東充作車馬民夫。

而被征調了的淮南民夫的勞力空缺,張繡自然是打算將那些江東的俘虜和世家豪族填補上去的。

但是次日正在攻打婁縣一個豪強的塢堡的裴元紹便接到了張繡的嚴詞訓令。訓誡的內容卻並不是嫌裴元紹動作太大,而是嫌裴元紹放不開手腳!

就在裴元紹感覺智商不夠用,體會不到張繡“放開手腳”的限度放得到底有多大的時候,那名騎著快馬的信使卻是主動給裴元紹支起招來。

得到授計的裴元紹大呼那信使救星!當即便按這名自稱賈夫子的青年所說的,一改自己的粗暴作風,有條有理執行張繡的授意!

首先在針對範圍上,隻要是和已經抄沒的四大家族有任何聯係的婁縣其他豪族,不論關係深淺,一並列入清洗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