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僅使得天下震動,曹操勢力集團談“張”色變,甚至連河北袁紹也主動送上過百萬斛的糧草來拉攏張繡,希冀張繡成為河北遠交近攻的戰略盟友。在這等局勢下,孫策不得不慎重考慮與張繡集團的關係。自然,驅逐袁胤拿下整個丹陽郡的計劃,不得不無限期擱置。
不過好在丹陽郡的富庶郡縣,都已經在孫策的掌控之下。其他相對人口稠密,靠近吳郡會稽郡的屬縣,也或多或少和吳景有所聯係。加上袁胤連自己地盤裏的武裝勢力祖郞太史慈等人也擺不平,孫策並沒有將丹陽的得失太過放在心上。
哪怕張繡招降了自己曾經的痛——涇縣大帥祖郞,還有那位曾經和自己打得不相上下的猛將太史慈,大大強化了袁胤在丹陽的統治。孫策仍然不以為意。在他看來,張繡過江帶來最大的不是威脅,而是機遇!
因為張繡親口告知了自己劉繇已經身死的消息,並且開誠布公自己將借著劉繇身死的消息收攬太史慈。這讓孫策看到了不費一兵一卒拿下豫章郡的可能。
孫策還和張繡談論了一晚上的天下局勢。英雄所見略同一般的認為袁曹之爭現在才是現在北方的主要矛盾,在兩家決出勝負之前,這兩家都不大可能再向其他勢力大動刀兵。而像自己這些草創基業的年輕諸侯,則正可以借助這一段寶貴的時間,穩固勢力基礎,向外擴充實力!
最後張繡相邀孫策,共同舉兵討伐荊州劉表。張繡領軍自長江北岸西進,戰荊北。孫策收服豫章郡之後自長江南岸西進,戰荊南。兩軍隔江呼應,不滅劉表誓不罷休。
戰罷之後張繡分荊北江夏郡、南郡這兩個荊州最為富庶的屬郡,孫策得荊南長沙、武陵、零陵、桂陽四郡。誅殺劉表三族,張繡報叔父張濟身死南陽之仇,孫策報亡父孫堅身死襄陽之仇!
父親孫堅的死是孫策最大的痛,而張繡也有待己如生父的叔父張濟之仇。加上孫策確實需要奪取豫章以及荊南四郡成全據長江之勢,兩人一拍即合,訂下了西征劉表的戰略計劃。
這些內容,在告別孫策的時候,隨張繡返回淮南的周瑜便從張繡和孫策兩人口中得知了。張繡當場曾對著孫策笑談道:“我欲征劉表,必用公瑾為將!等到打下荊北重地,便用公瑾為大都督,替我坐鎮襄陽,我在壽春,與其遙相呼應,如此可與袁曹相爭中原!”
孫策笑而不語,隻是贈周瑜一句“好自為之!”
……
今日的牛渚灘,卻是比往日還繁忙幾分。原因無異,乃是又到了輸糧日期。
孫策過江東的時候,沒有水兵,也沒有水師。渡船全都是租借江邊漁民的,那時好在孫策不過數千部眾,輕易便能渡江立足。
征戰江東,孫策最早打下來的地盤就是老家吳郡和丹陽東北部這一片平原地區,臨海臨江良港眾多。隨著不斷平滅其他割據勢力,加上剿殺海賊水寇,繳獲了很多船隻。孫策自己也相當重視水師建設,召集良匠也開始自行建造舟舸艨艟。隻不過實在立足時間尚短,加上水軍將領有限,東吳水師僅僅還是個雛形。
不過這並不影響東吳用水路運輸糧草輜重。江東一向受中原戰亂衝擊較小,豪強大族富商巨賈的實力雄厚,孫吳政權一向對於世家大族持寬鬆政策,因此在水師糧船不足的情況下,孫策允許大規模的糧草轉運由江東本地富商巨賈豪強大族承包。
雖然讓這些擁有私有船隊商隊的商賈豪強大族承包轉運糧草需要支付一定的報酬,但是相比較在綿長崎嶇的陸路征發民夫運輸糧草,成本可以說相當低廉!而且重要的武器輜重都是由正規水師運輸船負責運輸,整個運輸船隊也有一定規模的東吳水師護航,加上已經被剿滅的差不多的海賊水寇,風險相當低!
另外因為張繡與孫策結盟共伐劉表這個公開的秘密,在長江下遊,東吳船隊實際不存在任何風險。有張繡的揚州水師堵截荊州江夏太守黃祖外強中幹的水軍,於是在東吳的運輸船隊上,孫策並沒有安排得力大將押運。
今日,是每月補給船隊出港的日子,駐軍在牛渚的最高將領、孫策任命的最高丹陽郡最高軍事主官丹陽都尉全柔親自來調度糧船輜重運輸船出港編隊。
牛渚駐軍不過數千,但是民夫卻不下萬人,都是裝船拉纖的苦力。這一日天清氣朗,全柔正在有條不紊指揮補給船隊挨個出港,卻是見以一隻輕舟一邊駛進邊港,一邊打著呼告的旗語!
站立在最高處的全柔左手撫劍,麵色一皺,視線轉向南側江麵,卻是遠眺見一片朦朦朧朧的白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