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渚,此處向為大江戰略要地,江東上遊咽喉,是長江三大磯頭之一,形勢十分險要。是為南北紛爭,兵家必爭之地。
昔日孫策在此襲破牛渚倉,獲取劉繇積攢的大部分輜重糧草,從此在江東獲得戰略主動權。其後便強壓江東諸方勢力一頭,更是追著趕著劉繇笮融王朗等人打。
今日,江東已然安平一統。但是牛渚的戰略地位卻是不減反增,作為孫策統治核心區域吳郡的第一江防要塞,牛渚一直被孫策所重視。縱然是在與隔江相望的張繡一方交好結盟的情況下,牛渚常駐的兵馬也保持在了三千以上的規模。
在孫策西進擴張的戰略籌劃中,牛渚也是極為重要的一環。
江南雖好,但是相對於中原地區,開發建設的較晚,道路城池等基礎設施建設相比中原地區可以說存在幾十年上百年的差距。雖然說最近幾十年來人口大量湧入,但是相對於十分廣袤的江南土地,人口稠密的地方相當少,絕大部分地區還是處於一個“地廣人稀”尚待開發的地步。
所以孫策西進的進軍路線,主要走的是沿江路線。就是因為僅靠陸路的糧草輜重運輸根本不足以保證孫策數萬大軍的消耗,並且因為江南地廣多山丘密林多陰雨的地形氣候特點,征發民夫走陸路運糧的性價比實在太低。所以如果要遠征,最好利用平靜開闊的長江水道,靠糧船走水路運糧才是王道。
而牛渚,則正是孫策水上糧道的最關鍵的中轉站!
孫策治下會稽郡和吳郡的糧食一般都是輾轉囤積在吳郡曲阿,再運往丹徒水港,裝上大船出發,逆水行數百裏到牛渚暫歇。在牛渚再裝上蕪湖以北諸富庶郡縣的糧草,最後檢修船隻,就開赴西征前線。
從牛渚出港,孫策糧船在上千裏的水道都無灣可停無港可泊,因為過了牛渚,沿江南岸再無良港,而且就算有港口,也是張繡治下的丹陽郡縣,不到船漏或遇風暴,一般都不會停泊。一路千裏行至彭澤,然後直接補給沿江行進的孫策軍隊。
這便是牛渚現在之於孫策的作用,可謂舉足輕重!
因此在牛渚的守將安排上,孫策也是相當費了心思。不僅要富有武勇,肩挑軍事防備北岸勢力的職責;而且要有一定文略,能夠勝任調度糧草輜重的重任!
真實的曆史上,孫策在時間長達兩年的西征中,曾安排周瑜鎮守牛渚。但是此世張繡已經把公瑾挖走了,因此這次鎮守牛渚的大將,乃是孫策任命的丹陽都尉全柔。
可能很多人都不曾聽過全柔的名號,但是他的兒子卻是一個後來在整個三國都叫得響的人物——東吳名將全琮!
全柔,吳郡錢塘人。在漢靈帝時期便被舉為孝廉,補任尚書郎右丞。董卓之亂時,棄官歸鄉,本州辟其為別駕從事,朝廷就詔拜全柔為會稽東部都尉。
孫策進兵至江東,全柔舉兵歸附孫策,孫策於是委以重任,表全柔為丹陽都尉,使其駐屯在江東第一江防要塞。
實際上牛渚屬於丹陽郡地界。但是早在劉繇時期,牛渚一直被劉繇麾下大將張英樊能占據,袁術委任的丹陽太守實際上隻掌控了牛渚以南的地盤,牛渚以北人口稠密的平原六縣屬於劉繇掌控。
等到孫策驅逐了劉繇,牛渚以北的丹陽郡六縣便被孫策實際控製。並且孫策安排了擔任過丹陽太守的親舅舅吳景出任丹陽太守。當然,這個丹陽太守沒有經過朝廷任命,是孫策自己冊封的,嚴格來說是冒牌的。但是在這軍閥亂世,朝廷的詔命大家早就不當一回事了。
就連象征天下權柄的傳國玉璽,孫堅孫策父子也敢當作私物攜藏,甚至贈人換兵。隻是任命一個小小的太守,實在算不上什麼大事。
更何況,就算我孫伯符任命丹陽太守不合法,那你袁術隨意撤換太守,罷免了周瑜叔父周尚任命自己從弟袁胤當丹陽太守,難道就合理合據?
之後張繡破袁術,並且在孫策攻打嚴白虎來不及抽身攻取丹陽郡的時候收降袁術餘部。丹陽郡從此便一直延續著兩個太守的局麵!吳景控製著牛渚以北平原六縣,袁胤在名義上控製著牛渚以南山區的其他屬縣。
不過在曹操討伐張繡的時候,丹陽郡兩個太守之間井水不犯河水的局勢被打破了。為了拉攏孫策,曹操派出了議郎王誧出使江東,代表朝廷上表任命吳景成為揚武將軍、兼任丹陽太守!
私鹽變成了官鹽,孫策吳景甚是大感快慰。尤其是在張繡蘄陽兵敗的消息傳來之後,孫策已經是打算派徐琨攻打袁胤了,但是計劃趕不上變化,張繡在仍有一戰之力的情況下,居然直接投降了曹操。
這下沒法打了,一旦開打等於和曹操宣戰。初平江東的孫策還沒有做好爭雄天下的準備。
再等到張繡突然翻臉,關門打狗揍了曹操一個措手不及,殺死能與飛將呂布一戰的曹操親將典韋,最後窮追不舍再咬曹軍狠狠一口,創造了自天下動亂以來數一數二駭人戰績,也創造了自兗州之戰之後給與曹軍元氣重創的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