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曹操迎接漢獻帝遷都許昌的時候,袁紹與曹操之間便種下了矛盾的種子。
之後隨著兩方勢力的發展壯大,曹操兼並中原、袁紹統一河北,這兩方之間的矛盾也慢慢上升到了主要矛盾的程度。尤其是在曹操先整合了豫、兗、司、徐四州,又憑借天子威勢輕鬆拿下關中,其中還差點收服淮南張繡製霸整個中原,這些讓袁紹集團深切感受到了來自曹操的威脅。
終於,隨著袁紹坐穩了河北之地,坐實了天下第一諸侯的地位,便率先發難,公開挑明了與曹操的矛盾,打出了清君側的旗號。袁紹帳下主薄陳琳,在公告天下郡縣的檄文中,將曹操第一次歸置到了與董卓同類的“國賊”行列!
通告檄文剛到達淮南,平寇將軍張繡便響應袁紹號召,徹底和許昌漢庭決裂,在打到“逆臣”曹操之前,拒不尊奉朝廷號令。
無獨有偶,蝸居廣陵郡的劉備也接受了袁紹對於其廣陵太守的任命,打出了討曹的旗號,遙尊漢帝劉協的正統地位,但是拒絕接受任何來自曹操掌控下的許昌朝廷詔令。
時至建安三年六月,袁紹集團在黎陽常備兵馬十萬以上,輜重糧草無數。有傳言,袁紹將在秋至舉河北雄兵五十萬,南下伐曹!屆時淮南張繡出擊豫州、廣陵劉備出擊徐州,三麵夾擊一舉打垮曹操。
對此曹操集團派出大將曹洪駐守黃河渡口要塞,主力兵馬也屯守於許昌偏北處。大將曹仁兼領豫州徐州南部邊防,警戒淮南張繡與廣陵劉備。臧霸負責對袁紹青州的防務,防範青州刺史袁譚。關中則全盤交予鍾繇負責,杜畿出任河東太守!
另外長子曹昂率一軍駐紮在早前攻克的重鎮南陽,扼守荊州通向中原要道。
這裏就必須提及一下荊州牧劉表劉景升了。相比於西涼餘部張繡張文錦和草根皇叔劉備劉玄德親袁反曹的明確表態,這位正牌皇叔、純的不能再純的皇親國戚劉表劉景升,卻是極為頑固的堅持著中立。不肯接受袁紹或者曹操任何一方的招攬。
劉景升的這一“不作為”舉動,不禁激起了荊州本土有誌俊傑的不滿,而且成功引起了鄰居張繡的注意!
張繡治下廬江郡,其實是和劉表治下的荊州江夏郡接壤的。而且接壤的邊界是廬江郡和周圍所有鄰郡接壤最長的。隻是因為大別山山脈分割了兩郡,兩郡交界處多是原始的高山密林,人煙稀少。相互之間的聯係絕大多數通過長江水道和沿江陸路進行,內陸的聯係少到可以忽略。
建安三年七月,休養生息半年之久的張繡終於有了大動向。
先是原揚州水師,即現在的張繡淮南水軍全部開赴鄱陽湖港。接著,駐防九江郡西北的張勳部被南調,駐紮在九江郡西側與江夏郡邊界的地區。
再接著,張繡親自率領主力張遼部軍馬,南下廬江郡,駐紮在靠近鄱陽湖的皖城。
至此,加上原本駐防廬江的紀靈部,張繡十二萬大軍雲集江夏——廬江一線。淮河一線隻留下了高順一部兵馬駐守在壽春。
張繡出發的時候,由主薄閻象和前荊州文臣韓嵩執筆,發往天下郡縣一份通告。大意是劉表身為漢室宗親,卻不思勤王清君側之臣道,隻顧自保行割據之事,已經令盡忠王事的大將軍袁紹十分不滿,也令立誌匡扶漢室的張繡自身十分憤怒!
此番在江夏廬江邊界聚兵十二萬、調船千艘,便是張繡表達自己憤怒的方式!
行至廬江,張繡又令韓嵩寫給劉表一封書信,意思和先前的通告類似,但是更為措辭嚴厲一些。通篇書信表達的意思就是要求劉表趕緊站隊,不然就出兵荊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