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 明槍暗箭(1 / 2)

老跛馬被牽到一百步遠。等李通準備好之後,那邊便有士卒用火把點燃了馬尾巴,隨著馬兒吃痛受驚,不顧跛腿牽絆奔躍起來,那邊李通卻是立刻彎弓搭箭,迅疾無比地連射三箭,卻是箭無虛發。每一箭都射中了跛馬頭部!

牲畜在某些方麵還是比人強的,若是人的頭部吃進一箭,當場即死。但是這匹老馬受了幾處致命傷,仍是嘶鳴翻滾跳躍了好些時候,才因為流血過多倒地斃亡。

眾人不禁拍掌歎服。第一箭,是李通在老馬朝遠處奔馳中射中馬頭的。第二箭,則是跛馬吃了李通一箭,首尾並痛跳躍起來的時候又被李通射中了一箭。第三箭則完全展現了李通在箭術上的造詣。在跛馬中了兩箭倒地翻滾的時候,李通站在原地沉穩地等待了許久,一直等到跛馬在翻滾中要露出馬頭的千鈞一發之際,果斷提前放出了一箭。

結果是,在跛馬即將翻滾過馬頭的最後一刻,這一箭,正中馬頭!

經軍士回報,最後一箭射達的距離,卻是距離李通一百二十步!

這是怎樣的一個概念?尋常弓手,最多能射出七八十的有效距離。精銳弓手,可在百步造成殺傷。而且這些都是建立在目標大概不動的基礎上。像李通這樣,三箭飆中一個劇烈活動目標的同一部位,而且力道都是箭箭刺皮入肉見骨的,確實堪稱善射!

由此包括張繡在內的眾人一齊為之歎服就不足為奇了。隻是唯獨呂伶,見到要射的目標是一匹活生生的馬兒,卻是一直捂眼不去看。

射罷這三箭,李通長吐一口氣息,放下手中強弓,朝著呂伶做出了一個有請的動作。

呂伶這次卻又不肯上場了,原因卻不是一幫大男人所想的“自知不敵”,而是推說自己控製不住百步以外弓箭的力道,射傷了李通一雙屁股就不好了。

呂伶此話不假,百步射箭,弓手的準確度會因為風向、距離以及其他等等因素大大降低,此刻必須將力道發揮到極致來追求射箭所必須保證的命中率。

比如說李通自己,要想在百步距離射中活動的馬頭,就必須首要提高力道,提高箭矢的速度來保證命中率。而實際上這三箭已經是蘊藏了李通八成以上的氣力,才能達到這樣箭無虛發的效果。

同理,這個小妮子也得使出與自己剛才相當的力氣,才能提高足夠的速度來保證命中活動靶。而自己方才的力道卻是已經使箭頭刺到馬骨了,那麼這樣一來,自己隻有布條和幹草保護的屁股豈不是很危險?

好在張繡心裏清楚呂伶的氣力有限,卻是讓人取出了幾塊陶製圓形菜盤。

不明所以然的眾人看著幾個菜盤,不知道張繡葫蘆裏麵的什麼藥。不過答案很快揭曉了,原來是讓人站在百步之外,向空中以各種方式拋擲圓盤,呂伶必須一箭解決一個陶製圓盤。

為了表示公平,拿盤子負責拋擲的就是李通。

射箭的和拋盤的站好,隨著張繡的一句開始吧,李通當即朝著空中拋出第一個陶盤。這邊呂伶早已彎弓等候,在陶盤即將升到最高處的時候,放手便射。

眾所周知,一個拋擲向空中的物體,在達到最高點的時候也是其速度最慢的時候。呂伶完美把握了這個時機,在陶盤升至最高點就要墜落的當口,離弦的利箭正好擊破了陶盤。

空中破碎的陶盤惹得一幫從沒見過現代射箭競技的大老粗們一陣叫好,但是左手執弓右手抽箭的呂伶此刻卻是異常專注,緊緊盯著即將再次出手的李通。

畢竟也是第一次見到如此稀奇古怪的比箭方式,李通的第一次拋擲其實沒用勁,不過看到呂伶張弓便射碎陶盤,李通再也不敢大意。第二次明顯比第一次拋擲的力道更大,陶盤飛向空中的速度相當快,也相當高!

但是飛盤飛得再快,也沒有箭飛得更快。飛盤飛得再高,也不會比箭飛的更高。

仍是在拋物線的頂點處,李通仰頭,看見陶盤的碎片再次灑落。

劉辟龔都等人貌似已經忘了自己把本部半年的酒肉都壓在了賭注上麵,看見呂伶緊繃著渾圓的小胳膊,將一把一石強弓拉的滿弦,然後一箭射穿高空飛旋的陶盤,高聲叫好!

最後一箭,李通卻是眉目一轉,卻不費力將陶盤擲高擲遠,卻是隨手將最後一塊陶盤一扔。扔的高度很低,不過兩人高度。扔出去的菜盤旋轉的方向也是極為讓人難以射中。

因為這最後一飛盤,李通不再像前兩個盤子,飛擲出去盤麵是始終麵向呂伶的,而是先平端這盤子,然後翻手拋擲出去,使得整個盤子不斷翻扣著。

呂伶那邊看到的,便是那陶盤,忽大忽小,極不穩定地在空中翻滾著。而且翻滾的高度很低,隻有兩人高,隻要一兩秒時間,盤子便會掉落地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