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 並州狼騎(1 / 2)

芍陂,這個名字聽起來好像是一個類似山坡的凸地。但實際上,“陂”這個字有池塘的意思。位於壽春城南麵的芍陂,是與都江堰、鄭國渠、漳河渠並稱的我國古代四大水利工程!

早在春秋時期,楚相孫叔敖就主持興修了芍陂這一蓄洪灌溉工程。這在時間上相比戰國時期的鄭國渠和都江堰要早三百多年!其原理是依靠東西南三麵環山的口袋型地形優勢,挖塘修壩,蓄積河水和山洪,供給北麵低窪處的良田灌溉。當時修建的芍陂便能灌溉萬頃良田,相當於當時的一百萬畝土地!

由此,楚國在淮河一帶的糧食生產能力大大增強,這一定程度奠定了楚國參與中原春秋爭霸的經濟基礎。再後來,楚國甚至遷都壽春,以壽春為經濟政治中心,其中足以見證芍陂的經濟效益有多大!

再後來,秦漢數百年也一直應用著芍陂,不時進行興修擴建。雖然說其效用因為很多因素不斷下滑,但是擁有芍陂這一比肩都江堰鄭國渠的超級水利工程的淮南,卻是一直以地廣糧多聞名中原的。

當初的袁術,很大程度便是因為淮南地廣糧多的優勢,才決定東進占據其為地盤的。

當然,因為袁術勢力的奢靡腐化,擁有芍陂的淮南地廣糧多的優勢,最後化做成了“地隳糧光”。

張繡會選擇淮南作為龍騰之地,也是看中了淮南位於中原、水網密布、良田人戶眾多的優勢。隻要好好經營幾年,便是中原最為民富兵強的地區,沒有之一!

事實上張繡也是那麼做的。主政淮南的頭等大事便是奏命李通為自己的典農中郎將,廖化為典農校尉,修複淮南原有的諸如芍陂的水利工程,疏通溝渠水道,帶領裁減的降軍以及流民進行大規模屯田。

這一政策後來在麵對旱災和饑荒發揮出來的效用,顯示了張繡在文治方麵的高瞻遠矚。同樣與另一惠民政策——糧食計劃經濟奠定了張繡在淮南的人望。後來要不是曹操“很是時候的”征伐淮南,恐怕照勢頭發展下去淮南庶民將隻知“宣威侯”而不知“許都漢帝”了。

……

從壽春到芍陂一路都是低窪地形,有路況相對較好但是卻曲折綿延的大道,也有隱藏在良田與魚塘窪地之間的魚腸小道。張遼麾下的精銳騎兵——兩百並州狼騎正在魏續成廉兩員健將的統領下馳騁在空曠的大路上。

事實上此並州狼騎已經非彼並州狼騎。並州狼騎最初建於呂布跟隨並州狼騎丁原時期,在並州的剿匪禦敵中呂布磨煉出一支善於在特殊地形作戰的騎兵。因為這支騎兵的主要組成為並州籍的士兵,故稱之並州騎。卻不是並州狼騎,因為這個時候呂布在並州以外地區還不出名,這支騎兵也還沒有碰上揚名立萬的機遇。

後來,漢靈帝駕崩的時候,大將軍何進邀請各州主官帶兵入京誅殺宦官。身為並州刺史丁原也在此列。去洛陽的時候,丁原便帶上了包括精銳騎兵在內的並州軍馬。並且因為並州軍的精悍,丁原在洛陽被拜為執掌洛陽禁軍的執金吾,具備了和董卓抗衡的軍事實力。

其實在東漢末年,異籍的高級官員赴任的時候,很多情況下是可以帶上一定規模的本籍隨行部曲的。比如丹陽人陶謙,當徐州刺史的時候,便曾以徐州受到黃巾軍威脅為由,帶上了家鄉數千丹陽兵赴任。後來也以這支丹陽兵穩坐徐州,並且以各種理由繼續保留著這部分私兵作為徐州正規軍的一部分。

雖然後來這支丹陽兵先跟隨了三讓徐州的劉備,卻又叛劉迎呂布做主徐州,最後又被陳珪陳登父子收買,再次背叛呂布迎接曹操,屢屢做出不忠之事,但是這些事情都是在陶謙死後才發生的,並不能說明丹陽兵不靠譜。因為實際上丹陽兵作為私兵,作為私人部曲性質的軍隊,是有絕對的忠誠度的,並且隻願意為初主效死命效死忠的。

這點和後來的青州兵一樣。在曹操死後,曹丕繼承了曹操的魏王之位,但是青州兵一聽說曹操病死,即使得知曹丕成為曹氏集團的繼承者,卻是一就地解散,一哄而散去了,根本不願意鳥曹丕。

這是真真實實發生的事情,因為這個事件是當時魏國自己的史書記載的,若是後世或者其他勢力記載的倒還值得懷疑,但是這個就沒有懷疑的必要了。

陶謙從家鄉帶出丹陽兵的表現其實在本質上和青州兵的是一樣的。隻是丹陽兵身處異鄉,不得不在原主死後尋求可靠的靠山。而青州兵在曹操的厚恩之下,早已安家立業,以及其他一些原因,可以不用顧忌新主。

在這個亂世,是個諸侯都會有絕對忠於自己的私人部曲,即私兵。董卓的私兵就是三千飛熊兵。但是飛熊兵的統領是李傕郭汜樊稠張濟四大金剛,所以後來飛熊兵在董卓身死後,理所應當成為了四大金剛的私兵。

諸如公孫瓚的私兵——白馬義從、袁紹的灰霜營、曹操的武衛營虎衛營青州兵等等,實際性質都屬於私人部曲。就如懦弱無能如劉璋之輩,也有效死命的東州兵作為死忠武裝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