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即興演練(1 / 2)

壽春南校場,四方旌旗招展,場中刀戟林立,數千士卒衣甲鮮明,昂首挺立。

點將台上,張繡麾下四軍代表將領全身披掛,在張繡跟前凜然站立。

駐屯在壽春附近的張遼軍高順軍和張勳軍的將領是全員到齊,駐防在廬江郡的紀靈軍也是派出以副手陸勉為主將的兩千人馬參加演練。

此次演練的內容隻有兩部分,一是考核各自軍隊的戰鬥力和近期的訓練效果。二,是各軍主幹將領的素質比拚。

張繡麾下四大將各自都是派出數量兩千左右的絕對精銳參加演練,都是最上等的士卒最佳的兵甲配置,甚至四大將們還派遣出了麾下的特色兵種來展現自軍風采,足以看出張繡軍中四巨頭對於這次演練的重視程度。

當然,這其實都是因為張繡宣稱今後一年對各軍的預期軍資投入將由此次演練的結果決定導致的,要不然一貫低調如張繡的第二大將高順,此次演練怎麼會派出自己麾下王牌陷陣營出場?

上至張遼紀靈這些位居高層的大將,下至陳策梅成這樣的低端末將,此次演練張繡倒沒有對他們說有什麼明麵的直接獎勵,但卻個個都是屏息蓄力或摩拳擦掌,以一副精神和體力雙重飽滿的狀態來參加這次雙重演練。

演練很快揭開序幕。張繡不喜歡冗長的說辭,也不太擅長煽情和鼓舞人心。事實上這個實際年齡不過二十三四歲的青年還在近萬人的場合不是很能放得開。

首先進行的是各軍比拚。因為之前將全軍分劃為四大將統領,所以對決的方式是最簡單的兩兩決出勝負,勝出的兩軍在比拚,一局定勝負。

在文臣之首袁渙的公平公正公開的主持之下,四大將的代表進行了抓閹,抽簽的結果是張遼軍對紀靈軍,高順軍對張勳軍。

這樣的結果其實還是很有看頭的。紀靈和張勳的部下雖然是袁術的舊部,但是其中也是有一小部分是能征善戰之士。不要以為袁術的軍隊都是淮南籍的士卒,要知道袁術起家於南陽,參加關東聯軍討伐董卓的主力也是各項能力還勉強的南陽兵,是後來進軍淮南的,並且在這個過程中是依靠南陽兵驅逐了揚州刺史劉繇占據淮南的。

隻是占據淮南之後,因為隻顧個人奢侈揮霍,不恤士卒,導致南陽籍的士卒很多逃亡。但是袁術在淮南征募到了更多的士兵,甚至強抓壯丁擴充軍力。最終使得麾下軍隊數量達到了一流諸侯之列,但是能像模像樣作戰的隻有那些個早年征戰四方的南陽兵。

後知後覺的袁術稱帝前後也是終於意識到了必須要有靠得住的軍隊,於是提高對南陽兵的待遇,並在稱帝之後將其獨劃一軍,並以其為主幹編之為“禦林軍”,由最忠勇的李豐梁剛樂就統領。

但是這些所謂袁術勢力集團的支柱,也是敵不過天下最能征慣戰的西涼軍。張濟張繡叔侄麾下的西涼兵,那可都是跟著董卓禍亂天下的彪軍,豈是小小南陽兵能夠抵擋的。也不知道當年這些西涼兵們出戰塞外、鎮壓內反的時候,這些南陽兵是不是還在玩泥巴。

咳咳,正表揚紀靈和張勳麾下也有勁旅,怎麼又繞回來誇讚張遼麾下統領的雍涼兵呢?

張遼,一個歸化之將,縱然在張繡麾下表現不一般,但是卻從沒有統率過張繡的軍隊。他,能否發揮出來西涼軍的剽悍戰力呢?

紀靈的副手陸勉,作為袁術四大將之第三在天下成名已久,麾下將士與其更是相互之間知根知底的,數年如一日的契合,能否助他們清洗降軍不堪重用的聲名呢?

高順,蘄陽之戰、壽春之戰表現最佳的大將,忠勇智謀兼備的他是否能夠延續以往的好運,率領一支新近招募的淮南新兵再創佳績呢?

張勳,一個投降之後表現平平,甚至逐漸走向湮沒的鐵血老將,是否能夠再現往昔中原名將的榮光呢?

在四方展開較量之前,無人敢下一個定論。

較量當天便進行,算是張繡回到壽春之後給手下武將們的又一個驚喜。事先張繡並沒有通知過拉練具體什麼時候開始,持續多長時間。

演練的突然性不可預知性,這當然也是張繡考核的內容之一。一個優秀的統兵大將,必須時時刻刻準備最不可想象的作戰!

還好,因為之前的壽春兵變,所有張繡軍文武對張繡都有了一個“行事無常”的印象,故所有參加演練的部卒都是吃過了早飯才來的。諸如高順部、陸勉部甚至隨身帶著些許幹糧接受了張繡的檢閱。

畢竟是第一次演練嘛,各部士卒都是精挑細選的精銳,上下將士可以說都是張繡賴以立足淮南的支柱,張繡自然得在宣布演練開始之前簡約一番,算是三國版的閱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