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清水秀出化民,窮山惡水出刁民。毫無疑問,丹陽郡,就是一個盛產刁民的地方。
毫無疑問,張繡碰上了一群亦匪亦民的化外之民。
早就聽說過,越是窮山惡水的地方,其民風習俗越是神秘古怪。這倒不是因為他們本身生來就奇異無比,而往往是特殊的環境造就了他們不一樣的生活習慣和生存狀態。
諸如生活在北方塞外草原大漠的鮮卑匈奴羌族胡人,氣候寒冷幹燥,土壤荒涼沙漠化嚴重,加上極度缺水,隻能是依靠遊牧為生,有條件了擄掠一下中原吃點油水。
諸如生活在南方山河相間高原丘陵地帶的山越苗夷蠻族,氣候卻是與北方是兩個極端。這兒卻是常年潮濕悶熱,地勢複雜地質災害頻繁,雖然不缺水,但是屬於嚴重酸性土壤的紅土壤也是不利於耕種,更何況就算是紅壤,山河相間峽穀溝壑之間根本沒有多少平坦地形,隻有依靠采集狩獵維持生計。雖然物產眾多,但是他們比北方異族同伴們其實生活得更慘。氣候的潮熱是最適合疾病瘟疫傳播,高病死率使得南方異族人口一直也是上不去。
而地形的複雜又減少了部落之間的交流往來,這大大阻礙了各個種族的政治經濟文化一體化發展。不能像北方的異族同伴們一樣建立中央王庭、有大單於什麼統領所有本族部落。更是不可能對漢族中央政權有什麼威脅,撐死襲擊一下村莊、襲擾一下一些個偏僻的郡縣。
所以,在華夏子孫心中的黑名單裏麵,南方異族的威脅程度永遠是最低的。遠遠比不上北方塞外動輒上千上萬騎兵犯境的北方異族。要不為何春秋戰國的長城,從沒有對南方異族有所防備?
扯遠了,說回這自古民風剽悍的丹陽。丹陽人打仗出名,那是在西漢便打出來的名聲。說他們出名是因為他們有普遍強悍的身體素質和堅韌的意誌。而這些卻都是丹陽這塊窮山惡水的家鄉能夠賦予他們為數不多的財富。
丹陽,山多,水多,就是田地少!所謂普通丘陵地帶的五分山三分水兩分地,在丹陽郡這兒,可耕種的土地卻不足總麵積的一成!
要知道,在中原或者河北的平原地帶,和平年代裏最多做到人地平衡,因為古代沒有特別優良品種的原因,縱然平原地帶有水利有沃土,產量也隻夠溫飽。而在丘陵地帶,卻總是人多地少,普遍的山民除了耕種,還要狩獵野物、采集野果來果腹。在丹陽郡這邊這種情況更為突出,很多民戶能夠耕種的土地,一年到頭就算稻米產量豐收卻也是不夠家裏一個婆娘吃的,加上狩獵采集補貼家用,到最後口糧缺口還是很大,這這種情況下,很多山民自發的形成了一種習俗。那便是晝伏夜出,白天踏踏實實幹農活打獵,晚上取出家夥穿上衣服就去打劫。
這種民風盛行於丹陽郡日久,甚至發展的越來越成熟。丹陽山民相當仇視外來流動人口,因為正是他們不斷擠占丹陽本就不多的可耕種田地。所以他們不光喜歡打劫外來人的錢糧財物,而且喜歡殺人滅口。尤其是在曆史上一次放過一支車隊的女仆之後,打劫的那村山民卻被集體被屠殺事件之後,丹陽山民們更是約定俗成了殺人越貨必須雙管齊下的死理!
長久以來丹陽山民們世代相傳,祖祖輩輩亦民亦匪,幾乎與世隔絕的生活狀態讓他們難以接受儒家法家官方教化。窮山惡水不能給與他們吃的穿的,但是深山老林懸崖峭壁虎豹豺狼鍛煉了他們極強的體魄和堅韌不拔的意誌,於是他們學會了用這些長處去爭取自然沒有給與他們的。不論是被諸侯豪強征去當私兵,還是自己晝伏夜出亦農亦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