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丹陽小山賊(1 / 2)

山間,一支三十人的馬隊正向東趕路。

領頭的青年胯下一匹毫無雜毛全身純白的戰馬,身披一件幾乎一塵不染的披風,俊美的臉龐加上清澈明亮的眼神,讓人不禁驚歎世間竟有如此美男子。頭上潔白如雪的綸巾更是給這青年增添了幾分特別的儒雅氣息。

身後的三十餘人多是侍從打扮,不是腰間挎著刀劍就是背上負著弓箭,風塵仆仆。

這三十餘人身上除了背著幹糧的袋子,便不見其他。財物雖可能,但是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來劃不來去搶奪,這買賣性價比太低。當強盜山賊的都不是傻子,硬要逮誰吃誰。要是這夥人保護著什麼商隊還值得一搶,要是就這麼每人都帶武器且每人隻騎一匹馬隻背一個幹糧袋就完全沒有打劫的必要,搶不到什麼東西還惹一身騷。

所以這三十多人的騎隊一路走來倒還太平,基本上沒有那夥不開眼的山賊下手。

事實上,這附近的山賊目前大都十幾個人一個團夥,大一點成規模的山賊團夥都被出身涇縣的丹陽巨賊祖郎收編了,亦或是被新來涇縣招兵買馬的強龍太史慈招攬了。這兩位趁著丹陽政局更迭混亂,在丹陽治所宣城以西的屬縣各自圈占地盤,稱王稱霸。

祖郎出身涇縣,便自稱涇縣大帥。惹得以涇縣為首的丹陽西部六縣的山賊齊齊叩首。

而這太史慈,卻也是不甘示弱,借著曾是揚州刺史劉繇部將的身份,自稱丹陽太守,依仗著自身無人能敵的驍勇,也是收攏了一批豪強山民。

這兩人雖然都在宣城以西發展勢力,但是卻並不怎麼衝突。祖郎是在很早以前就和現在占據江東的孫策交惡,而太史慈作為劉繇的部將也是敗於孫策之手,兩人都有共同的敵人,也都能看到孫策發展的勢頭極為迅猛,於是各自約束部屬,相互劃定界限,互相協助對抗即將西擴的孫策。

前麵已經說過,丹陽山民多半農半匪,基本沒有受過教化的他們根本不以當山賊幹劫殺營生而為恥有疚,而是天生就以為殺人越貨就和埋頭耕種都是一樣的生存的手段。當然,他們也從不覺得當兵打仗是萬不得已的選擇,在他們看來,隻要是用雙手雙腳做的事,就沒有什麼高低貴賤之分。

他們也沒有什麼思鄉情結,要是有更好的地方能夠讓他們雙手雙腳大展所長,那他們毫不介意去追隨一個異鄉人為他浴血疆場。

隻要是為了能吃飽過活下去,丹陽人不介意一切。

於是古有李陵以五千丹陽兵在塞外斬殺上萬匈奴的驚世之戰,也有出身丹陽郡的陶謙征募了近萬的丹陽兵戍守徐州,使得徐州成為受黃巾之亂危害最輕的中原一州。

所以現今的祖郎和太史慈有了與孫策一戰的本錢。

貌似又扯遠了,回過頭來說說正在埋伏這三十餘騎的五十多丹陽匪民吧。

前麵說現在丹陽都是十幾個人幾個人規模的劫道山匪,但是人有兩條腿一張嘴,有點好買賣還是可以商量一起幹的。這五十多個匪民來自三個丹陽村落,打劫的主意出自杜老大家新入贅的一個上門女婿。

那小夥子長得不錯,還人高馬大的。用刀斧弓矛打獵和用鋤頭釘耙墾種也樣樣都會,但都是樣樣稀鬆沒多大過人之處。唯一讓杜老大瞧得上眼的,就是那一具還算強健的身體,以及挺靈光的腦袋。

因為這個女婿,憑借這兩樣長處,幫助杜老大徹底打服了鄰近另一夥山民,做起了數十匪民的頭領。

因為之間村落挨得太近,以前杜老大的村落沒少和他們搶奪耕種土地,背地裏敲悶棍黑吃黑打劫來的錢糧。但是自從杜老大有了這個英武不凡的女婿,再也不用提防對方下手極為凶狠的漢子。

看上去這個女婿花花架子不少,但是真材實料還是有的,決鬥的那一戰杜老大的女婿先是用腿腳,然後又和那凶狠漢子抱在一起撕扯拉大。最後還是人高馬大肩膀更寬的杜家女婿騎在那漢子身上,朝著臉上和下巴底下幾拳就打得那漢子人事不省。

西涼人人高馬大的體格單人決鬥還是勝於江南矮壯型的山民的。畢竟都是一樣的壯的話,那麼自然是腿更長個更高那位占優勢。更何況西涼人還學習過人的身體部位的缺陷在那塊、打到哪會致昏迷等等。

決鬥之後杜老大終於在這一帶都聲名鵲起了,那個自稱張三的女婿也是水漲船高,成為了這方圓十裏都有名的——上門女婿。

不得不說,自從這個上門女婿來了之後,杜老大的日子過的有意思多了。張三雖然打獵務農樣樣稀鬆,平常幫不上什麼忙。但是去打劫過往行人商隊卻是一個潛力股。他根據每個匪民的長處重新分配了長短兵器,還教沒有趁手兵器的村民自製一種叫做狼牙棒的武器去搶劫或者打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