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會兒,齊義的母親就拿了個黑色的方便袋,一路小跑著過來塞給了齊義的父親,齊義並不知道這是給領導“意思意思”的意思,隻是呆嗬嗬的在那裏站著環顧著陌生的四周,聽見爸爸叫他,便哦了一聲走了過來,齊義的父親低聲的爬在耳朵邊說:“這袋子裏是四條中華,一會兒給你裝箱子裏,到了部隊被分到哪個連,就給你們連長就行了,記住了啊,挑個沒人的地方偷偷摸摸的給,乖,放心吧,武裝部部長我和你媽媽已經“意思”過了,部長也說了他會和接兵幹部提你的,讓他照顧照顧你。兒子啊......”說著說著一個大肚翩翩的男人竟哇的一聲哭了起來,開始一邊給齊義整理衣領一邊告訴著齊義在外麵要如何如何照顧自己,要如何如何不要愛欺負,有什麼事給爸媽打電話,錢盡管的花,想吃什麼買什麼等等等等,有時候,真的如此,總是認定了父愛如山的定義,但其實,父親的愛並不是所有人認為的那樣寬廣,豪放,不細膩。有的時候愛自己的孩子真的什麼都不顧,甚至超過了媽媽。
插一段題外話吧,就拿我來說吧,雖然我是個男孩子,平日裏也喜歡把心裏話和媽媽說,基本上從懂事兒了之後真的很少和父親一起坐在一起嘮嘮家常,聊聊天兒什麼的,但是父親卻是真的把我當成畢生的至寶一樣愛戴,小時候挨打了挨欺負了,父親會怒氣衝衝的幫我報仇,長身體時,父親總是把一些好吃的東西放在冰箱裏給我留著乃至放壞,也不舍得讓媽媽給他做了吃。長大後,在外麵上學的時候,每個月總是老規矩的給父母打電話索要生活費,每次媽媽說給拿多少多少錢,爸爸總是讓媽媽再多給拿個幾百,電話裏每次都說,在外麵多吃點的好的,想吃什麼吃什麼,但是我知道,他們為了每個月給自己的孩子多打幾百塊錢,可能會少吃幾頓肉,少買幾斤水果,甚至在初夏的時候,連西瓜都不舍得買,因為他們嫌那時候賣的貴,總是等到盛夏了,賣西瓜的滿地都是,便宜到幾毛錢一斤的時候才買來吃,可憐天下父母心,或許等到我們大了,成熟了才懂得這個道理吧,不管是有錢有勢的家庭,還是清貧的家庭,城市的也好,農村的也好,這顆父母的心,從來沒因為過地域,財富,地位,身份等各個因素而改變過,在此,我想說一句,世界上什麼事都可以等,唯獨孝順不能等,也許,等你功成名就時,媽媽已經年過半百,你給她買她喜歡的衣服喜歡的化妝品,但是她卻已經過了那個還可以抓住青春的尾巴的年紀;也許,等你成家立業時,爸爸已經白發蒼蒼,你給他買上好的補品,領他做各種各樣的按摩,足療,但是對於他那因為年輕時已經勞累過度而彎下來的脊梁來說,何嚐不是於事無補?也許,在我們二十歲左右的時候,不管是上學也好,上班也好,每天少抽一盒煙,少去幾趟網吧,少泡幾個小姑娘,少去幾趟歌廳,為他們買一件衣服,買一點兒地區的特產,買一個健康按摩儀,多給他們打打電話,隻是我們舉手之勞的事情,卻足以讓這兩個互相依偎的老人笑一整個晚上了。他們逢人便會誇自己的孩子多麼多麼的孝順,會笑的像個孩子一樣,都能將臉上的條條皺紋笑的舒展,作為子女的我們,難道這不是一種莫大的幸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