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新疆的主管是潘效蘇巡撫,此人是湖南湘陰人,早年投軍,在左宗棠手下多有軍功。光緒十五年(1889)饒應祺即在新疆任布政使。光緒二十八年(1902)10月6日,饒應祺調安徽巡撫,新疆布政使潘效蘇升新疆巡撫。
潘效蘇,字重賢,湖南湘鄉人。鹹豐十一年(1861年),23歲的潘效蘇投效軍營。同治二年(1863)八月,潘效蘇因參加了清軍收複杭州等城池的戰鬥,作戰勇敢,經左宗棠保奏以縣丞留於浙江。此後,潘效蘇跟隨部隊支援福建的剿匪作戰,陸續收複了漳州的各府廳州縣城池,福建全省的剿匪結束以後,部隊犒賞三軍,經左宗棠保奏,潘效蘇免補本班,以通判改留福建,優先補用。但不久,潘效蘇所在部隊又轉戰廣東,先後收複了廣東鎮平等城市,再次經左宗棠保奏奉旨賞加同知銜。同治七年(1868年),潘效蘇隨西征軍赴直隸地區圍剿撚軍起義,戰功卓著,又經左宗棠保奏,以同知銜改留陝西補用。同治八年(1869年)五月,潘效蘇署理膚施(今延安市)澄縣等縣的知縣。
此後,潘效蘇的母親去世,其回鄉丁憂一年,喪期服滿後,他趕赴甘肅,管理恪靖中營,兼帶左路、左後等營。同治十年(1871年),潘效蘇調署狄道州(今甘肅臨洮縣)知州。同治十一年(1872年)其調河州知州。光緒四年(1878年),奏保以知府用。不久,又再任河州知州,並轉任循化廳(今青海循化撒拉族自治縣)同知。
在從軍的十七年間,潘效蘇從一個23歲的俊秀青年,官階一步步提升,後升為知府同知。他的才幹得到了上級官員的認可與褒獎。
光緒九年(1883年)十月,潘效蘇奉劉錦棠調遣,趕赴新疆,旋調補迪化直隸州知州。光緒十年(1884年)三月,其接印視事。光緒十二年(1886年),潘效蘇交卸迪化州事,調署和闐直隸州知州。光緒十四年(1888年)八月,調署伊犁府知府。光緒十五年(1889年)三月,護理新疆巡撫魏光燾奏補迪化府知府,由於修理城池有功,經魏光燾保奏加鹽運使銜。光緒二十年(1894年)三月,回赴迪化本任。
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十一月,經前陝甘總督陶模奏請,開去潘效蘇迪化知府一職,以道員身份歸甘肅新疆補用。此後,又因會剿西寧北大通回民起義有功,朝廷賞加其西林巴圖魯名號。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十月,潘效蘇奉旨補授新疆鎮迪道尹,兼按察使銜。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十月,潘效蘇署理新疆布政使。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三月,回任,九月再次署理新疆布政使。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五月,綏來回民起義,新疆巡撫饒應祺飭迪化城守協副將查春華等嚴戒城防,會同迪化縣知事劉兆送等設法緝拿,並委鎮迪潘效蘇等總理省團練,選募天津商民丁壯500名,編成營隊,協助城防。
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五月,回任,旋經陝甘總督魏光燾奏調,赴甘差遣,委署甘肅布政使,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正月,奉旨補授甘肅按察使。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九月五日,朝廷鑒於其久任邊缺,熟悉民情,升任新疆巡撫。“清實錄”也載:“任道鎔因病解職,調安徽巡撫聶緝椝為浙江巡撫,甘肅新疆饒應祺為安徽巡撫,以甘肅新疆布政使潘效蘇為甘肅新疆巡撫。”
從1883年潘效蘇被劉錦棠調來新疆,勤勤懇懇多年,政績顯著。千辛萬苦熬到了巡撫的職位,這已經到了他人生的頂峰。擔任巡撫以後,更是對理順新疆軍政事務貢獻很大。
新疆建省後,由於幅員遼闊、地廣人稀,按照“因陋就簡”的原則,清政府在新疆南北兩路分別設置了鎮迪、阿克蘇道、喀什噶爾和伊塔道四道。但運行多年以後,原來設置的府、州、縣過寬、過大的弊端便顯現出來。建省18年後,到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饒應祺主政新疆時,由於人民生活安定,人口日漸增多,邊境平定,很多回民紛紛來新疆屯墾、做工,經商。隨著人口的增加,各種政務也日漸增多,一些地方的建置越來越不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