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時候阿勒泰不歸新疆管轄,而歸外蒙古的科布多參讚大臣管轄。當時錫恒協助科布多參讚大臣治理阿爾泰,承化寺這裏還有個烏倫古辦事大臣,歸屬錫恒節製。
這人是旗人中少有的幹才,他頭腦清醒,憂國憂民,勵精圖治。他認為目前的體製,阿爾泰隸屬於科布多,但是科布多力量薄弱,無法兼顧阿爾泰。阿爾泰位置重要,但是力量薄弱,麵對露西亞的步步緊逼,無法保全。錫恒建議清廷將阿爾泰單列,駐地準備選擇在承化寺。科布多參讚大臣和朝廷對這個建議都同意,此時清末新政正在實施,朝廷還是想做些事情,可惜新政要花錢的地方太多,難以顧及這個偏遠的地方,他手裏缺少資金、軍隊,更缺少人才,正在煩惱呢。
錫恒平時駐地在科布多,偶爾也來這邊轄地視察。這天,錫恒帶了一批人來承化寺考察。
當地辦事大臣拉上幾個熟悉當地情況的商人作陪。老舒帶幾個人去烏魯木齊談生意了,家裏就兩位蒙嫂還有幾個夥計,他很信任嘯天,走前授權嘯天在家臨時來主事。既然辦事大臣召見,他就代表福海陪同錫恒。
錫恒在承化寺周圍踏勘了一天,晚上回到辦事處,就和大家坐下來討論國事。當地官員和商人們紛紛反映露西亞人步步緊逼,承化寺的軍事、經濟建設跟不上,危若累卵。錫恒眉頭緊鎖,問道:“諸公既然都看出此地危在旦夕,然則定邊之計安出?”大家麵麵相覷,不敢說話。
錫恒有些失望,覺得這些人不足以依靠,正要佛袖而去,嘯天看出他的心思,他原本是個謹慎的人,一天都沒有說幾句話,這個時候覺得自己應該站出來,為鞏固邊疆出謀劃策。他長身站立,朗聲說到:“請大人留步!山野小民,難有什麼真知灼見,既然大人垂詢,我願意拋磚引玉。愚以為,目下,露人對此地虎視眈眈,誌在必得。朝廷諸公因循守舊,墨守成規,導致承化寺形單勢孤。如果不勵精圖治,此地勢難保全。目前在科布多管轄下,承化寺力量薄弱,難以兼顧,最好的辦法,莫過於單設阿爾泰大臣,專管阿爾泰和承化寺事務,具體有三策:一曰強軍,二曰移民屯墾,三曰發展工商。”曆史上,這些辦法其實正是錫恒提出的。錫恒頻頻點頭,有遇到知音的感覺,心中大悅。
錫恒盯著他的平頭,有幾分疑惑,問道:“先生是哪裏人氏,為何來到阿勒泰?”嘯天坦然地說:“我本遼陽府人,自幼隨父親到上海做生意,後又到澳門經商,從澳門我去了美利堅去弗吉尼亞軍事學院學習,步兵指揮專業畢業。學成以後,立誌報國,所以和朋友來西北考察,到了這個塞上小城,不巧遇到盜匪,朋友失散,沒有了盤纏,因此流落此處。”
他提供了弗吉尼亞軍事學院的畢業文憑,前些日子他閑下來做的。他當地帶團的一支華僑旅行團中,有一位老先生就是這個學校畢業的。兩人很投脾氣,說了很多這個學校的事情,嘯天還在網上查閱過這個學校的情況、頒發的文憑,夢想有一天能去留學。到這邊以後,他知道清末新政對於國外留學生還是重視的,前幾天閑來無事,就造了這麼個假文憑。錫恒目光如炬,把文憑反複看了,然後吩咐手下收好,帶回去向科布多大臣彙報。
看來錫恒相信了他,就把他留下來,進一步問到他的學業和國外見聞,次日聊了一天,很滿意,表露出延攬之意。他現在要建設阿爾泰,缺少的就是這樣有國際視野,懂軍事的人才。嘯天隱約知道這段曆史,雖然曆史上很少看到錫恒此人,他憑自己的感覺,判定錫恒是此時難得的幹才,自己要想在此處有所作為,恐怕要借助此公了,於是欣然留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