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論預算管理背景下醫院內部會計控製策略(1 / 2)

淺論預算管理背景下醫院內部會計控製策略

出類拔萃

作者:肖靜 巫海恩

摘 要: 本文通過闡述醫院預算管理與醫院內部會計控製的概念及兩者之間的關係,介紹醫院預算管理對醫院內部會計控製的意義,從而提出在醫院預算管理環境下內部會計控製的策略。

關鍵詞: 醫院 預算管理 內部會計控製

作為對未來經營規劃的一種總體安排,預算管理是醫院管理中一種非常重要的工具。通過預算管理能夠有效推動醫院相應計劃工作的順利開展及不斷完善,加強醫院內部各個部門之間的高效分工協作,降低矛盾和衝突,提高工作效率。

一、醫院預算管理與內部會計控製概念及二者間的關係

(一)概念界定。

所謂醫院預算管理就是在一段時間以內,對醫院財務經營情況利用預測分析法進行醫院管理的一種方式。采用預算管理方式管理醫院,需各個部門負責人做出合理的評價及分配財力、物力、人力等醫院資源,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推動醫院經營目標的實現。此外,利用預算管理和績效管理二者之間的相互協調及配合,可以有效掌握醫院經營的具體狀況,合理預計收入實現進程,控製醫院經營成本,從而實現醫院戰略目標。

醫院內部會計控製是指醫院為了保證醫療業務的有效進行、保證醫院財產的安全與完整、保證財務收支的合法性及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在醫院內部采取和建立的各種措施和辦法的總稱[1]。其主要目標是提高會計信息質量,保護資產的安全、完整,確保有關法律法規和規章製度的貫徹和執行,從而順利實現組織的戰略目標,其內容主要包括過程控製、環境控製、信息交流、監督控製和風險評估。

(二)預算管理同醫院內部會計控製的關係。

1.預算是醫院內部會計控製的主要形式之一。內部會計控製應該是一種全方位、多層次的立體會計控製體係,具體可細化為分工控製、授權控製、會計係統控製、預算控製、財產保全控製、風險控製和內部報告控製等。預算控製要求單位對各項經濟業務編製詳細的預算或用款計劃,並通過一般授權或特殊授權,由相關部門對預算的執行情況進行控製。預算的編製必須體現單位的經營管理目標,並明確責權;執行過程中,允許經過授權對預算進行調整,使其更切合實際;應當定期反饋預算執行情況,嚴格控製無預算的支出。

2.良好的內部會計控製是預算質量的有效保障。預算能否發揮其應有的效力是建立在醫院內部會計控製是否有效的基礎上的。一方麵,良好的內部會計控製能有效地保證單位會計信息的質量,為預算的考核提供客觀公正的依據。另一方麵,健全的內部會計製度能保證預算的嚴肅性,杜絕任意變更單位預算的行為。

二、預算管理對醫院內部會計控製的意義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體製改革在衛生部門的不斷深入,醫院在經營過程中的不確定因素增多,高新技術加快發展,客觀條件要求各級各類醫院執行預算管理;甚至,有研究者指出,醫院進行預算管理是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強化醫院內部控製的要求,適應財政部部門預算改革的要求[2]。另外,《醫院財務製度》第五條規定醫院財務管理的主要任務之一,即“合理編製預算,統籌安排各項資金”。可見通過預算管理,調控醫院的各項醫療資源,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提升醫院的知名度,是醫院管理在新形勢下的必然選擇。不過,從醫院內部會計控製角度而言,預算管理具有如下兩點主要意義。

(一)醫院內部會計控製標準評價的科學選擇。

用預算衡量醫院各項內部會計控製內容,可以有效降低醫院的財務風險,從而不斷實施和完善相應的財務計劃。預算是醫院製訂並實現相應計劃及目標的重要前提,對於醫院各個部門製訂的計劃具有較強的促進作用,避免醫院在發展中因為盲動而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高質量的預算管理可以科學量化醫院經營環境及資源狀況,保證醫院在一個比較均衡的狀態下運行。此外,預算管理當中的績效管理理念及辦法等內容,也能夠促進醫院更好地進行內部會計控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