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財務管理的現狀及對策
出類拔萃
作者:陳文豪
摘 要: 推行村賬會計委托代理製是農村財務管理體製的重要改革,是加快農村財務管理規範化建設步伐的重要舉措,有利於加強農村財務的管理和監督,有利於強化預算執行和提高資金使用效益。但在實踐過程中反映出某些村在財務管理方麵還存在局限性和不夠完善、健全的地方。作者結合工作實際提出健全和完善農村財務管理的幾方麵措施:一是加快轉變村經濟合作社和負責人的思想觀念,統一認識;二是健全村經濟合作社內部控製、完善財務管理製度、規範財務行為;三是提高村經濟合作社財務管理的積極性,強化監督職能,健全約束機製;四是切實做好村經濟合作社財務管理與會計信息質量的銜接工作,保持會計核算與財務管理職能協調;五是加強村經濟合作社財務管理人員自身業務的學習,提高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
關鍵詞: 農村財務管理 現狀 對策
推行村會計代理記賬是農村財務管理體製的重要改革,是加快農村財務管理建設步伐的重要舉措,但這項改革工作還存在一些問題。目前,鄉鎮會計報務所會計核算的功能僅僅停留在會計核算層麵,雖然實現了會計核算工作的規範化,但由於鄉鎮代理會計人員不直接參與核算單位的財務活動,無法從製度上強化各村的財務管理工作,提升財務監管層麵。以下就在會計代理製度下,如何加強我縣村級財務管理的問題,談談看法。
一、象山縣農村財務管理的現狀
搞好農村財務管理是促進農村社會穩定的基礎,是增強農村基層組織凝聚力、號召力和戰鬥力的重要保證。近年來,農村對建立健全財務管理製度,強化財務管理和控製水平的認識有了很大的提高,在財務管理和控製製度建設、規範管理和防範風險等方麵得到了進一步規範。一是財務管理意識有所強化,製度建設日漸完善。為提升財務管理水平,各級政府部門先後出台了科學民主決策、財務管理、固定資產投資管理等一係列製度和辦法,進一步強化和規範農村財務管理製度。各村經濟合作社在認真執行有關法律、規章的同時,結合本村實際,製定相應的財務管理製度,進一步明確細化有關操作方法和工作程序,如財務負責人開支審批權限、出納備用金限額、公務接待等管理製度。這些財務管理製度的建立,對明確村經濟合作社工作程序、規範資金運作起到了較好的作用。二是重大經濟決策事項逐步規範。大部分村經濟合作社規範了固定資產購建處置、大額借出款、大額舉債及重要工程發包等重大財務決策事項,做到村領導班子和村民代表集體研究決策,做好會議記錄,並做好有關資料的檔案保管工作。對工程發包項目,實行公開招投標,並在招投標過程中堅持程序公開透明,評標公正合理,防範招投標過程中的舞弊行為。三是資金運行和會計核算監管基本到位。各村普遍加強了資金監管,明確了資金審批權限和程序,對大額資金支出實行集體決定。
(一)基本情況。
象山縣18個鄉(鎮)於2001年4月實行村會計委托代理製,全縣51名代理會計人員,承擔了全縣509個村經濟合作社的會計記賬代理工作。按照會計集中核算的“三不變” 原則,即實行會計集中核算後,核算村的財務管理保持“三不變” 原則,一是預算管理體製不變,年度經費預算仍由各村編報;二是村的理財機製不變,資金的使用權和審批權仍在各村;三是會計主體法律責任不變,村的各項收支仍由各村審批並承擔相應的會計法律責任。會計工作移交到鄉鎮會計服務所實行集中統一核算,而財務管理工作仍然由各村負責管理。取消了原村的會計崗位,隻設一名報賬員,負責辦理村日常會計收支業務。
實行村會計代理製後,在各村資產所有權、資金使用權、財務審批權、群眾監督權不變的前提下,通過會計委托代理記賬,進行會計核算和會計監督。目的在於規範各村會計行為,加強財務支出管理,強化會計監管,根治會計信息失真,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和促進反腐倡廉。
(二)象山縣農村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
實行會計代理記賬後,村經濟合作社資金的管理權和使用權、財務管理、財產管理、理財機製、年度預算收支計劃的編報等都沒有改變。但是,在農村財務管理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不協調的地方,部分村財務公開不到位,內部運作不規範,監督機製不健全,管理方式不民主等現象仍然存在。筆者認為,當前我縣農村財務管理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財務管理製度不夠健全。
雖然大部分村比較注重村財務管理製度的製定,但有些村財務製度缺乏針對性和可操作性,造成製度與執行完全脫節。如有些村製訂了接待製度,但由於缺乏可操作性而難以執行,實際開支狀況與製度規定相差甚遠;有些村的製度與上級部門的規定存在矛盾;有的製度製訂的依據與現實環境不相適應。有些村對重大經濟決策隻重結果不重過程,對集體研究決定的事項沒有做好會議記錄,或會議記錄不夠詳細,難以反映完整的決策過程;有的村對會議記錄、有關合同等資料沒有做好檔案管理,致使經濟責任難以界定;在專項資金實施中,財務人員參與項目前期決策過程較少,對本村專項資金支出缺乏全麵了解,資金缺乏過程控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