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激烈的競爭環境下,組織往往承受著巨大壓力,但需注意不可無限製地將壓力轉嫁於員工。“80後”的心理承受和自我調節能力相對較弱,不堪重壓,輕則流失,重則可能導致極端後果,如“富士康”一再發生的跳樓事件。
企業還應更加重視人文關懷——倡導提升工作效率,不鼓勵無意義的加班;不斷改善工作條件,適當增加文娛休閑設施,如設立茶休室、健身室等;完善福利製度,為員工提供更多休閑機會,如帶薪假、集體旅遊等。對於條件適宜的組織或某些特定崗位,甚至可考慮取消打卡,采取更為彈性的考勤製度。
5.擴大關注麵,兼顧“基本員工”的合理需求
按所發揮作用的不同,可將員工分為“超級員工”、“重要員工”、“基本員工”和“問題員工”,其中“超級員工”和“重要員工”占比合計不超過30%,“基本員工”占比達70%。這部分員工雖績效不如前兩者突出,但為數眾多,構成組織基層的主體。在單一的績效導向下,很多管理者隻關注和滿足少數績優員工的需求,而使大多數員工淪為“弱勢群體”。相比前輩,“80後”進入職場時間不長,技能和經驗有限,大部分正屬於“基本員工”。他們感受不到關注和重視,自然也就缺乏歸屬感,缺乏工作動力和激情,也就更容易流失。因此組織對這部分員工不應忽視。
綜上所述,實施人性化管理應是當前時代和社會背景下穩定員工隊伍、降低流失,尤其是降低“80後”流失的有效手段。在具體實施過程中,管理者既要認識到人性的負麵特質,加以約束和鞭策;也要認識到人性的正麵特質,“懷柔”以對,也就是說必須將“製度化”與“人性化”相結合。
參考文獻
[1]智聯招聘.“閃辭狂潮”襲了誰的未來?畢業生“閃辭大調查”調查報告[OL].
[2]李芝山.“新新人類”的工作特性及管理策略[J].中國人力資源開發,2007(2):34-37
[3]伍曉奕.新生代員工的特點與管理對策[J].中國人力資源開發,2007(2):44-46
[4]鄧希泉,楊長征,李廣文.“80後”青年職場狀況及其評價研究——以北京地區為例[J].中國青年研究,2009(7):17-22
[5]陳輝.人性化管理辨析[J].理論探討,2012(1):143-146
[6]施芸卿.80後知識精英:多元分割與動態流變[J].江蘇社會科學,2012(3):69-76
[7]鄧丹鳳.企業“70後”、“80後”員工工作心理的比較研究——以湖南省機械重工企業為例[D].湖南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
[8]劉冰,韓金芝.職業倦怠與公共政策調整——基於80後青年員工的實證分析[J].浙江學刊,2010(6):131-135
[9]趙延昇,李曼.企業80後員工工作倦怠與離職傾向之間的關係研究——以組織支持感為調節變量[J].上海管理科學,2012,34(3):75-79
[10]廖根深.當代青年職業流動周期的研究——兼論當代中國青年職業發展的三個階段[J].中國青年研究,2010(1):35-40
[11]劉浩.淺析80後知識員工離職原因及對策[J].管理觀察,2009(7):202-203
[12]Lance A. Berger, Dorothy R. Berger. The Talent Management Handbook: Creating a Sustainable Competitive Advantage by Selecting, Developing, and Promoting the Best People. MCGRAW HILL BOOK CO; 2 edition (November 10,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