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例解讀: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研讀教材,在知識的生長點、教學的重難點、學習的困惑點等處設計研究單,讓學生以研究單為載體展開學習,經曆思維過程,養成思維品質。
1.找準知識的生長點,培養思維的深刻性。
在知識的生長點處設計研究單,可以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刻性。如四上《乘法運算律》一課,教學前,教師應該會考慮到學生剛學過加法運算律,一定對乘法運算律有猜想、會驗證。既然學生內心有強烈的探究欲望,也具備一定的分析類推能力,教師就可以設計如下的研究單:
這張研究單既反映出教師對教材的準確解讀與全麵把握,同時也把這種解讀與把握很好地傳遞給了學生。學生在這張研究單的引領下,經曆猜想與驗證、比較與歸納等思維過程。相對於5×6=6×5這樣的等式而言,最後得到的a×b=b×a是對諸多類似關係式的更高層次的概括,是透過表麵現象揭示本質規律的思維過程,代表了學生認識上的重要進步,進而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刻性。
2.突破教學的重難點,凸現思維的抽象性。
在教學的重難點處設計研究單,有助於凸現學生思維的抽象性。如六上《長方體、正方體的認識》一課,研究長方體的麵、棱、頂點的特征是重難點。課堂上學生往往情緒高漲同時又手足無措,看到麵的形狀卻丟了數量,數了棱的數量卻丟了長度,迫切需要教師的悉心指導。此時,可以設計如下的研究單:
這張研究單首先反映的是教師對長方體的麵、棱、頂點的全麵認識,教師的前期思考為學生的思維活動把準了方向。在研究單的指引下,學生從長方體牙膏盒、正方體魔方等實物出發,從麵的形狀、數量、大小,棱的數量、長度等方麵展開深入研究,得出長方體與正方體的特征。學生經曆了比較分類、抽象概括等思維過程,凸現了學生思維的抽象性。
3.解析學習的困惑點,激發思維的獨創性。
曾給五年級學生做過這樣一道測試題:10張參觀券,如果拿2張連號的,一共有幾種不同的拿法?拿3張呢?結果發現,能直接報出答案的學生少之又少,學生大多處於模棱兩可的狀態,這就是學習的困惑點,教師以此為起點設計了下列研究單:
教師準確把握學生學習的困惑點,也就是思考的疑難點。開發這張研究單,學生根據研究單邊嚐試邊填表,策略各有不同:有的平移,有的連線,有的計算。他們的思路新穎獨特,感覺到規律後,學生把自己的發現與同學交流,同桌共同歸納概括出規律,學習的困惑得以解決。在探究規律的過程中,學生有自己獨特的方法與感受,體現了一定的探索精神與創造精神,大大激發了學生思維的獨創性。
(作者單位:南京市力學小學)